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课程中劳动周的设计与实施

2023-05-20孟献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劳动课劳动

孟献军 _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中小学每年要开设劳动周。但是如何筹划设计并实施劳动周,劳动周与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的关系等问题逐渐成为每一位劳动课程教师、学校主管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

1.何为劳动周

劳动课程标准指出“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周与每周至少1课时的劳动课不能相互替代。”

顾名思义,劳动周的活动时长是1周的时间,去掉周末2天还剩下5天,按照每天6课时计算,劳动周课时数应为30课时。劳动周是学校实施劳动课程的重要途径,与每周1课时的劳动课形成互补,具有固定的形式与独特的育人价值,丰富了学校层面开展劳动课程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比较集中地进行劳动实践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尤其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劳动周对于打通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发挥劳动课程综合育人价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劳动周的活动形式

虽然在劳动周学生要连续劳动5天时间,但是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共存,不要连续5天时间都进行体力劳动。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劳动强度不宜过大,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工人或者农民。劳动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系统地体验某种劳动项目的全过程,体验劳动人民的劳动过程,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尊重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能够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周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劳动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劳模大讲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成果展示、职业体验、与工人农民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存。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多角度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劳动人民对劳动成果的付出、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认同劳动人民的劳动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付出劳动的快乐。

3.劳动周必备的基本要素

本质上,劳动周与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都是以劳动项目为载体的劳动课程的实施途径,而劳示的一些基本的要素,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

4.劳动周的筹划实施

在明确劳动周的活动形式与必备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开始筹划实施劳动周了。筹划实施劳动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明确劳动周育人主线、确定劳动项目、制定劳动周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已有劳动基础、确定劳动场域、劳动周实践过程与指导、劳动周成果展示与反思、劳动周评价。

第一,明确劳动周育人主线。育人主线往往是动项目是根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下十大任务群规划设计的。例如,烹饪与营养任务群下可以设计“营养美味早餐”与“传统美食劳动周”两个劳动项目。相比之下,“营养美味早餐”的劳动内容更为具体,劳动量不大,更适合作为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载体;而“传统美食劳动周”的内容更丰富,开放性更强,可以规划出比较多的菜肴、主食品种、风味特色小吃,其劳动量较大,比较适合开设劳动周。具体讲,劳动周应具备下图所教师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有具体劳动载体就可以了,忽视了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中的教育。忽视了劳动过程中的育人价值就容易把劳动课上成“有劳无教”的形式。劳动周的育人主线,简单来说就是“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能够主动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能够主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等等”。在明确了这条育人主线之后,我们的劳动实践过程就有了方向。

第二,确定劳动项目。明确劳动周育人主线后就可以确定劳动项目了,就像前面谈到的“传统美食劳动周”,其内容更丰富,开放性更强,可以规划出将近5天的劳动内容,比较适合作为劳动周的劳动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周的劳动项目也不宜过大,让学生看不到劳动成果,这样也会降低劳动周劳动效果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失去劳动兴趣与继续参与劳动的愿望。同时,劳动项目还要兼具趣味性、开放性与一定的挑战性,以便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参与其中。

第三,制定劳动周学习目标。劳动周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最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做到分层分级,以便适合不同劳动基础的学生体验劳动实践过程,可以按照学生劳动能力划分或者按照男女生划分。总体来讲,目标的确立要精确、具体、可操作,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有机融合。

第四,分析学生已有劳动基础。通过学生平时表现、课前调查访谈以及以往劳动项目的表现,了解学生已有劳动基础情况,将学生的劳动基础现状与劳动周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发现学生劳动实践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特有的经验、认知、兴趣进入即将开始的劳动周体验过程。

第五,确定劳动场域。劳动周的活动场域主要在课外或者校外,以校内、室外、社区、农田、企业、工厂等为主,可根据劳动项目的不同适当进行调整,满足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在确定劳动场域过程中,还要考虑季节的更替、自然天气的变化、劳动过程的安全保障、劳动过程中的应急预案等因素影响。要确保学生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耗材等物品符合安全规范,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

第六,劳动周实践过程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5天的劳动实践过程,同时还要结合劳动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劳模大讲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成果展示、职业体验、与工人农民座谈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在劳动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规划、关键步骤、技能要点、劳动规范及时点拨,对学生劳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还要适时激励、启迪、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创新,进行创造性劳动。

第七,劳动周成果展示与反思。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劳动成果,反思劳动过程的体验。可以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并展示劳动成果,也可以采用个人与小组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劳动成果、反思劳动体验,还可以采用劳动成果档案袋的方式收集劳动周的过程资料集中汇报展示等。

第八,劳动周评价。劳动周的评价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劳动评价应以“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为一级目录条目下的评价标准,是结合具体劳动周内容的表现性描述,避免假大空;最后是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服务对象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是激励、诊断、发展,要正确评估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状况,原则上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劳动实践就应该是合格水平以上。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劳动课劳动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热爱劳动
劳动成果评比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国企政工干部的劳动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