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可能会快乐,但八成不会舒服

2023-05-19刘轩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5期
关键词:弹钢琴天分练琴

刘轩

心理学者,资深DJ,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热爱音乐和推广心理学。《我是演说家》冠军,两个孩子的爸爸。最新著作《唤醒内在的学习力》《停止你的精神内耗:先完成,再完美》。

父母如果一味执着于某个具体目标,不去发现目标背后的真正动力,孩子就很难克服学习困难,更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确不会让人感到愉悦

对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我估计八成不是。

虽然我们听到不少“快乐学习”的理念,我自己也相信处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果会更好,但即便在以快乐学习为宗旨的环境下,实际练习的过程也会遭遇不少挑战。而这也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挫败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向孩子讲述学习中的这些“挑战”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不愉悦”。

这首先关联到我们大人自己如何看待“挑战”这件事。以我的一个单亲爸爸朋友为例,他是一家公司的主管,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家庭、工作两头烧,真的非常忙碌和辛苦。为了缓解工作和育儿的压力,他几年前开始跑步。本以为他只是用跑步舒压,没想到慢慢跑出了成绩,前不久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公里的路跑比赛。令人震惊的是,那100公里都是山路!

我问他:“跑马拉松这么辛苦,但是你坚持下来了,它真的能让你快乐吗?”他说:“跑步会让我快乐,但并不舒服。”我相信他说的话,也猜得出来他在100公里路跑时,可能有95公里都跑得不舒服。因为我自己也有路跑的经验,过程中身体肯定会感受到疼痛。超过五六十公里后,身体会开始跟你作对,腿部肌肉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呐喊:“停下来!太难受了!”这时,让人坚持跑完全程的动力,无非就是你无比清楚地明白:当完成全程的时候,自己会感到快乐,会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所以,朋友告诉我说他跑100公里很快乐的时候,我深信不疑。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 我自己练习跑步跑到5公里左右时,右腿的后大臀肌部位开始剧烈地酸痛。后来某一天,我惊奇地发现自己跑了5公里时,右边大腿只有一点点酸痛感。当时真的好开心,因为我进步了!比起那一点点不舒服,进步的快乐更让我知道要坚持做这件事。学习也是这样,任何事情要做出成就,过程八成都不会舒服,但你会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把这些不舒服的讯号重新解读,转换成一种快乐的来源。

换个目标是另一种持之以恒

我教女儿千千弹钢琴的过程和跑步很相似。她好不容易分别练好了两段,但准备把两段连接起来时,发现怎么都做不到,而且这两段还弹得不如之前好了。她懊恼得直掉眼泪,两只脚不耐烦地四处乱踢,看得出来,她有点儿想放弃了。

于是我对她说:“千千,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很奇怪,对不对?好不容易练好了,为什么又变得生疏了呢?”她对我的话表现出了兴趣。“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学习时,脑细胞也在练习怎么样连接这两段才更顺畅自然,我们现在的练习就是让这个连接变得更强。”千千听得聚精会神。是的,我真的会给上小学的女儿讲述脑神经科学理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她应该听得懂。

又过了几天,千千一大早起床就练了一次那首曲子,没想到从头到尾,近乎完美地弹完了。我和她都非常惊讶,不约而同地给了彼此一个“High five!”(举手击掌以示庆祝)“你看你一觉醒来,不但没有退步,反而进步了,有没有觉得很神奇?”她说:“有!”

看似神奇的现象其实有科学根据。睡觉时,大脑会整理一天所接收到的所有讯息,并优化一些原本建立的链接、修剪已经不需要的一些链接。所以一觉醒来后,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前一天学的东西不但还在脑袋里,而且变得更清晰牢固了。

我借机鼓励千千:“接下来,这首曲子还会有更难的地方,练琴时肯定还会突然卡住甚至出错,这时你可能觉得不开心、不舒服。但一定要知道,这个不舒服表示你大脑的细胞正在连接,多练几次就更好了。或者先好好睡一觉,等第二天早上神清气爽时,再练一次就更好了。”我问千千,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学到新东西时,是不是非常快乐?她使劲儿点头。

当然,孩子学习的动力也非常重要,要不断去学习新东西,拓展思维,会花很多时间在枯燥的练习上。于是,很多情绪也由此而生。如果孩子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却被爸妈每天推着往前,他的内心是很难有驱动力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的。

仍以孩子学钢琴为例。儿子川川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姐姐千千学钢琴,但当时他手太小,练钢琴没有姐姐容易上手,好强的他觉得很挫败。有一天,他很坚定地告诉我们不想学琴了,虽然我和太太都试着开导他,但川川依然坚决地认为自己对学琴毫无兴趣。他有其他想做的事,如踢足球、看书等。几番思考后,我们答应了川川。但钢琴老师觉得不能让孩子半途而废,必须要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成果。这个想法我也能理解,但我这样回应老师:“我让川川停掉钢琴,但不会让他放弃音乐。”

要找到目标背后的真正动力

川川不再学习钢琴后,我买了一套电子鼓,我俩没事儿就一起敲敲打打,我玩DJ时也让川川跟着。没想到,这小子不但很感兴趣,还很有天分!有些曲子我只放过一次,隔几个月再听,他依然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字甚至跟着哼唱。我明确地告诉川川,他在音乐上是有天分的。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川川开始自己创作曲子,到现在累计创作了5首。

有时候姐姐练琴,川川会准确地指出她哪里弹错了。千千练琴时,遇到熟悉的歌曲,我们全家人会跟着一起唱。有一次,千千正弹奏一首迪士尼主题曲,我发现跟着唱歌的川川看姐姐弹钢琴的眼神很专注也很神往。

我心想:“他的动力又来了!”于是,在他睡前,我们跟川川聊了会儿天。“你很有音乐天分,但如果借助一种乐器来表达会更有表现力,要不要再试试钢琴?”川川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重新学习钢琴不到一个星期,老师就打来电话,称赞川川练琴的熱情很高,技巧也非常不错。我们听了后特别开心。当然,我们现在还是要时不时盯着川川练习弹琴。现在他弹钢琴时非常愉悦和投入。

很多时候,父母会执着于某个具体目标,觉得孩子没达成就是失败,孩子不想做就是不应该。其实在设定目标时,我们不妨停下来想想:这个目标背后是否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动机?比如一个喜欢打篮球但打得不好的孩子,不是为了当上专业运动员,而仅仅是因为热爱和大家一起运动的感觉。如此一来,他的选择就更开阔了。篮球打得不出色的话,足球、棒球也都是和大家一起运动,他完全还有更好的选择。有一条路行得通就够了,不是吗?

如果当下的目标不适合自己,那么,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让自己深陷泥沼硬着头皮继续坚持,不如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方法能满足自己真正的内在动机。当孩子遇到困难,开始抱怨甚至有退步时,父母不要一下子慌神,觉得世界末日来了,而是要想想怎样做才能帮孩子去认识学习中的困难,也可以让他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学”。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从“学习就要一往无前,永不放弃”的思路中暂时跳出来,转个弯换条路或绕一下路,说不定就会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孩子又能让他好好发挥的目标。

学习可以是快乐的,但八成不会很舒服。父母需要不断提醒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某样事物,而是在过程中看见自己的成长”,而这种看见自己进步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感,会成为孩子不懈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弹钢琴天分练琴
小兔毛毛弹钢琴
诚意
诚 意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练琴
坐在钢琴上的猫
天分和勤奋孰轻孰重
小布丁之弹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