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乡村,构筑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2023-05-19俞毓华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5期
关键词:宁海县志愿者儿童

俞毓华

从“国叶班”走出来,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心中的幸福多了。

“同学们,我们先把线穿过针孔,然后拿出卡通无纺布,像这样一上一下穿进打好的孔里……”周六上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国叶村二楼的“妇儿驿站”里传来老师上手工课的声音。

推门进去,20多个孩子正在认真地缝制手偶。“每个星期都会有不同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有手工课、阅读课、观影课等,最近还增加了小主持人课呢。”来自国叶村的叶方舟同学说,“我很喜欢来‘国叶班上课”。

守望乡村,打开双向看见的新窗口

叶方舟口中的“国叶班”,就是宁海县妇联在当地开展的“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胡陈乡国叶村是宁海东部山区的一个偏远村庄,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子女则留在家乡,由老人帮忙照看。2020年,宁海县妇联把目光投向了这些留守儿童。经过深入调研,妇联发现宁海留守儿童面儿比较广,涉及全县18个乡镇100多所学校,共有938名孩子。留守儿童不仅需要被关心,更需要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带着为留守儿童打开一扇新窗口的初心,宁海县妇联酝酿打造并初步形成了“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项目计划。

自2020年6月起,宁海县妇联在胡陈乡国叶村试点启动开展这一项目,以国叶村文化礼堂创建为契机,通过打造乡村儿童之家阵地,建设儿童驿站和家庭驿站,设置图书室、观影室、活动室及童年木工坊、红色阅读吧,并以此延伸打造儿童户外营地及乡村音乐教室,为村里的儿童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每周轮流为孩子们带来特色课程,开展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健康、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后服务,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家长们喜出望外,纷纷点赞:“听说我们村有这样好的周末课堂,大家都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过来了。这几年在‘守望乡村项目的陪伴下,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了很多,也找到了更多兴趣和自信。”“我家孩子每周上课都非常积极,能明显感觉到他变得更愿意和我倾诉,也更愿意和人打交道了。”

孩子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是“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试点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国叶村儿童之家也荣获省级示范儿童之家,宁波大学将守望乡村课程“耕读教育”列为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当地县委宣传部出台《“乡村振兴·阅动未来”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实施方案》,面向全县推广相关经验做法。2022年,宁海县妇联依托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服务驿站等载体,又依次在胡陈乡梅山村、力洋镇童诗村、茶院乡许家山村、梅林街道花园村等6地深入实施开展“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

守望乡村,架起社会关爱的新桥梁

为了打造更适合乡村留守儿童群体和不同地域特点的教育,宁海县妇联发挥自身“联”的优势,联合相关部门和团队共同创设开发对应德、智、体、美、劳、身、心等内容的“七彩课程”。授课老师都是志愿者,有当地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手工艺专家、健身教练等,他们通过现场授课、交流互动等方式了解乡村孩子的需求,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在“守望乡村”项目的带动下,在宁海县妇联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有爱心、有耐心、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志愿者队伍。在开展活动之前,志愿者们都会到当地的村里以及学校进行调研,挖掘乡村地方特色资源,深入了解当地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将研学教育实践与农业资源、非遗文化、民俗特色、农业劳动、科普教育等元素有机融合。他们结合乡村特色,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设计四季农事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在农事体验中丈量乡土、亲近自然。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收纳整理、“爱·声音”、创客、童诗创作等各类活动160余场,百余名志愿者相继接力参与其中。

陈璐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两年多来,坚持带领自己培训机构的老师们参与志愿服务。接受采访时,陈璐向我们讲述了她遇到过的一个孩子。

“在给深甽镇马岙村的孩子上课时,一个小女孩倔强地对我们说了一句‘我不是小男孩,我是女孩子,令我印象深刻。”马岙村离城区开车需要近一个半小时,经过一段崎岖的盘山公路才会到达,这里的孩子大多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陈璐和团队老师第一次见到这个理着平头的小女孩时,不禁感叹了句“这小男孩长得真好看”,这才有了“我是女孩子”的“抗议”。

后来得知,小女孩没有妈妈,爸爸在外工作,她和读小学的哥哥跟爷爷一起生活,为了方便打理,平时都是理平头,穿哥哥穿过的衣服和鞋子。“最后分礼物的时候,女孩选了一个漂亮的发夹。团队的老师都湿了眼眶。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给孩子带去的不只是内容丰富的‘七彩课程,还有陪伴和爱,这些都是把这件事坚持下去的理由。”

守望乡村,解锁儿童友好的新场景

在被称为“中国童诗村”的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成立了全国首家“儿童诗研究中心”,室内儿童友好活动场地面积约有800平方米,书架上的书籍有上千册,成为一个实体的儿童文学乐园;在宁海县越溪乡,围绕“亲子农耕”串联周边学校以及一些特色村庄,共同打造亲子农耕体验基地;在宁海县前童古镇,利用当地非遗文化让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龙舟制作技艺、宁海竹编技艺、草木染制作技艺及宁海舞獅等非遗文化项目受到了外来儿童游客、院校学生的欢迎,还成为很多学校的定点课外科目。

近两年,宁海县妇联联合各乡镇妇联共同打造了更多儿童友好的新场景,也为“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注入更多精神内涵。在推进建设过程中,也慢慢探索出一条“城市+乡村”宁海特色儿童友好建设路径,实现城乡儿童友好空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既满足城市家庭对传统中国乡村文化活动、亲子游乐、农业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将儿童关护元素融入乡村儿童的公共服务、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让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孩子走到一起,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宁海县妇联始终用行动和努力在践行这句话的意义。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持续做好“联”字文章,了解孩子们的所需所盼,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探索更多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联合社会力量争取更多师资力量和专业团队,不断提升“守望乡村·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关爱”项目在各地实施开展的质量和成效,全面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内涵,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宁海县志愿者儿童
志愿者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我是志愿者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