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为例

2023-05-09朱建华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观光旅游财产性贵州

陈 新 朱建华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文献综述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增加农民薄弱的四大收入之一—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处的困境及增长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金丽馥等[1]认为,当前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进入瓶颈期,存在增长缓慢、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谭智心[2]认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远远领先于农村居民。刘可等[3]认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于增加农民总收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促进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次,研究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刘凤梅[4]认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农林牧业,使其成为农民的一项新收入来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刘鸿渊等[5]认为,农村产权制度以及环境问题的制约,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后,研究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田代贵等[6]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刘志昌等[7]认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优化改革,有效保护农民土地财产,能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薛宝贵等[8]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可以通过房屋租赁的方式获得大量租金,增加财产性收入。因此,通过农村三产融合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这一路径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9-12]。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往往聚焦于如何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短期内获得稳定性增长,鲜有文献探讨如何使其实现长期持续性的增长,且单独研究农村三产融合对特定区域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机制的文献也较少。本文借鉴全国各地的研究与经验,以贵州为例,研究农村三产融合在长期内持续保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现状分析

2.1 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 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而来源却相对单一

通过查阅2012—2021 年《贵州统计年鉴》可知,2011—2020 年贵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 145 元增长至11 642 元,其增长率为181%,虽得到了大幅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期间财产性收入累计增长率为213%,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额由60 元增长至188 元,其中年增长率为负的年份有4 年,0 ~10%的年份有1年,10%~30%的年份有2 年,30%~50%的年份有3 年。由此看出,虽然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率有所波动,缺乏稳定性,且部分年份出现增长率为负的情况,但总体上其增长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两个来源是房屋租金和土地经营租金,但由于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以及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农民通过保险收益、银行投资理财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很低,从而导致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因此在大规模增加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上略显乏力。

2.1.2 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低

由2012—2021 年《贵州统计年鉴》可知,在贵州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经营性收入占比和财产性收入占比中,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总收入中占比最低,且与其他两项存在较大差距;经营性收入则近10 年来累计下降了18.17%,降幅较快;工资性收入占比从2014 年开始上升,逐渐成为贵州农民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由表1 可知,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远低于全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平均水平,在2016 年甚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但从2017 年开始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37%、32%、45%,其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因此亟须提高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

表1 2016—2020 年全国和贵州农民财产性收入比较

2.2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基本状况

2.2.1 农村三产融合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已逐步显现

(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贵州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和气候资源,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作物品种多样,区域特色和优势突出。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贵州形成了中药材、茶叶、肉禽、薯类、果蔬和林竹等为主的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例如,贵州阳春白雪茶叶有限公司、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逐渐成为贵州的重要产业支柱,发展潜力巨大,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农业观光旅游业助推经济增长。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非常适合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逐渐成为贵州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其中,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惠水县好花红村、江口县云舍村等案例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案例。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等11 地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平均收入水平,同时当地财政获得了新收入来源。

(3)“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贵州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数据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多渠道搭建平台让贵州农产品乘“云”出山。在市、县两级政府引导下,市场组织主动与农民展开合作,通过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汇集各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再由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让“山里货”畅销全国,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2.2.2 农村三产融合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

(1)农业加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尽管贵州农业加工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在企业融资和在科技支撑方面与其他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融资,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影响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产品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相关标准不够完善,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加之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得部分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2)农业观光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近年来贵州农业观光旅游迅速发展,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为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引领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推动了当地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贵州各地农业观光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类似贵阳市乌当羊昌花画小镇、黔南州荔波瑶山古寨等特色景区较少,大多数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千村一面”,只是照搬外来经验,停留在以往单一的旅游模式上,缺少品牌价值,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在后期往往会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难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贵州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信用制度存在短板,主要原因是信用制度不完善,如出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即农民收入不高,可用于抵押的实物较少,资产融资功能弱,导致资金在农村的运用效率低。二是农村金融服务类型单一,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在农村的覆盖率低,导致农民与金融机构缺乏交流互动,有关金融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一般仅通过存款利息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源和渠道较单一。因此,由于缺少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导致无法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3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机制分析

3.1 农村三产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分析

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是消费,农民如果直接售卖初级农产品,收益较少,而产业链的延长能够增加农产品自身价值,随之增加农民收益。农业三产融合为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机会,如可以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从而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并利用农村电商等销售途径将农产品销售出去。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加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以农产品和生产原料参股,能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3.2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

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议价水平较低,并且思想观念普遍比较封闭,难以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渠道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造成农产品的大部分收益被中间商赚取。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更有利于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先进利益分配理念和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不仅促进了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农户还可以通过与村镇干部沟通、与相关企业合作,减少交易成本,使得集体红利的收入分配更多且更合理,从而能够促进农村建立更加完善的财产性收入分配制度。

3.3 农村三产融合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储备的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是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能,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三产融合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方式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观光旅游迅速发展,从而吸引知识型人才回乡发展。另外更多农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培养自身在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从而在这一领域成为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投资、经营两种渠道来增加财产性收入。

4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建议

4.1 快速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贵州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较低,而农村金融的建设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所以构造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迫在眉睫。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建立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机制,出台相应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各金融机构应该适当增加和优化各村镇的网点布局,推动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业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提供灵活的融资方式。加强金融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4.2 提高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

作为融合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深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积极培育,提高其经营质量,各经营主体之间应积极合作,协调发展。政府也要积极出台政策,在人才支持方面,吸引外地人才入乡发展,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培育适合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科学技术方面,要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帮助农村三产融合的深度发展。

4.3 引导农业观光旅游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针对农业观光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减少其对农民财产性收入造成的消极影响,各级专家团队应根据贵州自身山地特色,以文化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地挖掘民俗文化,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景区。贵州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要依据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在维护好传统村寨的风貌上,打造一批拥有文化感染力、具有品牌价值的乡村精品旅游村寨,真正满足消费者能够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田园风光的需求,最终让绿水青山成为贵州农民的“金山银山”。另外要考虑交通以及食宿条件等,乡村旅游只有与交通运输、人居环境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进而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猜你喜欢

观光旅游财产性贵州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观光旅游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依托“走马观花”名片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观光向度假旅游过渡阶段的旅游消费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