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提升研究

2023-05-09陈浩捷廖珮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效能应用型

陈浩捷 廖珮君

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 研究背景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高校要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能够为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建议,并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改进策略,有利于推动高校课程改革。但是,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国内学者倾向于以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较少。其二,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集中于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实施的研究相对缺乏,即使有所涉及,也是从课程实施的单个要素进行论述。例如,课程实施的目标、过程或内容等,没有深入探究课程实施的根本问题。

课程实施的根本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效能。效能(effectiveness)一词来源于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1],后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和行政学的研究,主要是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实施效能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课程实施取得的实际效果,即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思维训练、能力提升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二是指通过合理使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预设目标。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现状调查,明晰课程实施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课程实施效能的策略。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课程实施效能的重要保障。但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仍未构建符合本校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专门类课程、专创融合课程、讲座类课程、竞赛类课程、活动类课程5 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以专门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为中心,传授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讲座类课程、竞赛类课程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参加讲座和竞赛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以专创融合类课程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这5 类课程共同构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5 类课程,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开展现状调查。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进行访谈,范围涉及2个省份,共回收问卷889 份,其中,有效问卷共861 份,问卷有效率为96.85%。研究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通过描述性统计进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课程实施综合效能较低,不同类型课程实施效能不均衡

在某种程度上课程实施的效能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参与程度进行考察[2]。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类课程是保证课程实施效能的前提条件。关于学生所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情况的问卷结果显示,86.5%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3.5%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表1)。在访谈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不清楚学校是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持有此观点的学生虽然占少数,但仍然表明部分学校并未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导致课程实施综合效能较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感不足等。

表1 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情况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部,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为统一的整体,共同发挥课程效能,但是在课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5 类课程的实施效能却存在较大差异,其课程开设情况如表2 所示。问卷结果显示,70.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了专门类课程,51.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了专创融合课程,但是相对来说,讲座类课程、竞赛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的开设程度仍然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过这3 类课程。部分接受访谈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在教室上课,根本没有活动类的课程”,还有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从来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只有个别学生能参加相关创新创业竞赛,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得知参赛信息”。类似的观点反映出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不均衡,课程实施缺乏整体效能。

表2 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2.2 学生对课程实施效能的总体认同度不高,对不同类型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存在差异

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同与否十分重要[3]。学生对于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反映了课程实施效能的高低,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对于学校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的总体认同度不高,完全认同课程实施效能的学生仅占48.5%,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对课程的实施效能持保守态度,有5.1%的学生表示不认同或不太认同课程实施效能。访谈调查的结果也显示,部分学生认为“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不高,没有学到什么创新创业的知识,接受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也十分有限”,不少学生认为课程实施效能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表3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的总体认同度

在课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5 类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对单个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不高,同样会影响课程实施效能的总体认同度。问卷调查结果如表4 所示,其中,学生对专门类课程的认同度最高,为68.2%,对专创融合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认同度分别是64.6%和62.0%,对竞赛类课程和讲座类课程的认同度最低,分别是60.7%和60.3%。针对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开展访谈,有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讲座类课程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老师在上专门类课程时,仍旧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可言”。部分学生对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效能存在疑问,认为活动类课程“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开展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与实践活动。

表4 学生对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

2.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率较低

教育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石,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达到课程预设目标,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科技园、创新创业学院等,有效使用校内资源,能使课程教学突破课堂讲授的局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内资源。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设有创业学院、创业基地或科技园的高校仅占55.4%[4]。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校内资源利用的访谈中,有部分学生表示“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名存实亡,平时根本不会组织学生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基地里面的设备和空间从来不给学生使用”。这些观点都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内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校内资源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校外资源主要包括企业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产业示范园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使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外资源利用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安排过前往创业孵化基地与产业实训基地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联合企业组织的产学研创新创业实习,学不到创新创业技能”。这些观点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外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其无法转化成相应的课程效能。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由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的统一整体。本文根据课程实施效能的生成原理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性,结合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念出现偏差

正确的课程理念是提高课程实施效能的前提。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理念出现偏差导致课程实施效能较低。开设的课程门类是否完整、课时数是否足够以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等因素都会影响课程实施的综合效能。例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其课程理念出现偏差。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时,存在盲目追求国家级、省级项目立项的现象,这种错误的课程理念使其在面向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只选择了部分具有一定科研基础与实践经历的学生参加竞赛类课程,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课程实施综合效能较低。

3.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

开设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发挥课程效能的首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当包括更多的实操性课程,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但是在课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仅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导致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仍然是以专门类课程为主,辅以专创融合课程,对于竞赛类课程、讲座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开设程度不足。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导致竞赛类课程、讲座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实施效能较低,从而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体效能的发挥。

3.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求进行整体调研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优化课程内容,可见,当前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进一步访谈调查可知,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在于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以及锻炼基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部分学生认为专门类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无法体现时代特征;竞赛类课程内容与所学专业未有效结合,无法体现专业特征;讲座类课程内容缺乏学生所需的创业经验分享、创业政策介绍等实用性内容;活动类课程内容缺乏可以实际操作的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滞后和单一导致了课程实施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3.4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5]。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调查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由辅导员担任,由于辅导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先存特性以及其对学生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导致自身授课能力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此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仍局限于使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求结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在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时,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导致课程执行能力较低,影响课程实施效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较为匮乏,教师也缺乏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意识以及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导致了课程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课程的实施效能。

4 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能的策略

4.1 完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的综合效能

构建以5 类课程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课程实施效能的首要任务。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将专创融合课程、竞赛类课程、讲座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课程综合效能较低。创新创业教育5 类课程是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设置的,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5 类课程的比重并不相同。要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因此,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提升活动类课程、竞赛类课程、讲座类课程的比重,组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研习活动、竞赛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合理分配5 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比重。大一要以专门类课程为主,并开设相应的讲座类课程;大二和大三以竞赛类课程为主,同时深化讲座类课程的学习;大四以活动类课程为主,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专创融合课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始终。

4.2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广谱式”课程,发挥课程的整体效能

让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各类课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课程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实现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首先要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传统课程理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是为了获得竞赛立项成果,而是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广谱式”课程要求“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6],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应出台保障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相关规定与制度,注重5 类课程开设的整体性。此外还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制度相结合,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例,可以在导师组中开展工作坊、项目研讨等活动,并以导师组成员为团队申请创新创业竞赛项目,通过导师对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帮助与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协商式课程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课程实施效能的认同度,是提高课程实施效能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应用型本科高校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协商式课程。协商式课程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5类课程自身的特性改革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专门类课程时,要结合时代特征改革课程内容,可在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网络创业》《新媒体技术与创业》等课程。在专创融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改革课程内容,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丰富课程内容。在竞赛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背景和特点,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在讲座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事先了解学生对讲座内容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类课程。在活动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组织学生成立创业实践团体参与社会实践,将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等作为活动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4 丰富课程资源,加强政产学深度融合

课程资源是发挥课程实施效能的重要保障,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其课程实施能力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课程效能的发挥水平[7]。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导致课程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需要完善相应的内外部保障机制来促进相关教师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与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出台相关规定和激励机制来鼓励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参与创业活动、进行技能训练,拓宽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认识,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还可以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开发企业资源、地方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深化政产学融合,探索建立学校、企业、地方、科研院所的协同育人机制[8],打造由学者、创业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保障,企业提供专业人员和实践平台,学校对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培训并提供科研支持,三位一体共建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同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效能应用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