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5-09谢文杰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度化内陆地区内陆

谢文杰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全面开放发展战略、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个内陆地区,缺乏多个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组态研究。本文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我国13 个内陆地区作为案例样本进行研究,探索是否存在某个单一条件为实现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否存在多种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态。

1 文献综述

现有学者对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它的概念、模式创新以及发展路径等。闫联飞[1]基于SWOT 分析,建议重庆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施制度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张月瀛[2]强调深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开放平台建设,营造更好的开放环境,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是河南省实现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孟静[3]提出安徽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应从完善平台建设、培育外贸竞争优势等方面入手。姜芳蕊等[4]强调湖南省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王俊[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综合来看,现有文献关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多集中于某个内陆地区,而缺乏多个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组态路径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模型

本文总结了7 个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因条件,即经济开放程度、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本文使用fsQCA 方法探究以上7 个条件是如何联动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fsQCA 方法来分析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选择fsQCA 方法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在某种程度上,该方法拥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优点;其次,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fsQCA 方法正好适用于此研究。

2.3 案例选择

本文选择我国13 个内陆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基于202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参考张毓峰等[6]关于内陆地区的划分,具体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安徽、青海、江西、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2.4 变量的测量与赋值

2.4.1 结果变量

本文的结果变量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为研究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构建了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该指标体系由开放环境等4 个一级指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 11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地评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表1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2.4.2 条件变量

(1)经济开放程度。本文借鉴了李春香[7]关于衡量经济开放水平的指标,其中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共占50%权重,外贸依存度=货物进出口总额/GDP,外资依存度=实际使用外资/ GDP。

(2)交通基础设施。本文借鉴了胡妍[8]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产业结构。本文使用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

(4)经济发展水平。现有研究大多采用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也参照此标准。

(5)科技发展水平。本文借鉴了胡妍[8]对于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6)教育发展水平。本文采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GDP 与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二者各占50%权重。

(7)人力资源。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就业人数作为衡量人力资源的指标。本文也参照此标准。

3 结果分析

3.1 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必要性分析是指探讨结果集合在多大程度上构成条件集合的子集。当某个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大于0.90时,可以认为其是导致结果产生的必要条件。如表4所示,所有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均没有达到0.90,这表明单一条件并不能成为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非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间接地反映了该结果是受到组态的影响。

表4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3.2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3.2.1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性分析

组态,又称为路径,即不同条件的组合。一般将组态的原始一致性标准设置为0.80,将PRI(不一致性的比例减少)的一致性标准设为0.75,案例的频数设为1。为与现有研究保持一致,本文采用中间解为主、简约解为辅的方式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汇报。

如表5 所示,所有组态的一致性都达到了0.80 以上。表明存在两种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态:“经济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产业结构”主导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

表5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非高质量发展组态

(1)“经济开放—产业结构”驱动型。由组态T1 可知,在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以及人力资源不充足的地区,只要经济开放程度高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内陆开放型经济就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经济开放程度高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挥核心作用。该组态可以解释23%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其中,3%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所解释。具体符合该组态的案例包括重庆等地。

(2)“经济开放—产业结构”主导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驱动型。由组态T2 可知,在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需要经济开放程度高、交通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结构高度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展水平高以及人力资源充足,内陆开放型经济才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经济开放程度高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挥核心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展水平高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辅助作用。该组态可以解释41%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其中,21%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所解释。具体符合该组态的案例包括安徽等地。

3.2.2 内陆开放型经济非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性分析

通过对内陆开放型经济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进行检验,发现共有两种组态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非高质量的发展。组态NT1 表明,在经济开放程度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以及人力资源不充足的地区,即使产业结构高度化,也难以实现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组态NT2 表明,在经济开放程度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结构非高度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力资源不充足的地区,即使教育发展水平高,仍难以实现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比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组态和非高质量发展组态可知,二者并非对立面。而且,经济开放程度高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作为核心条件在高质量发展的两种组态中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对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是为了检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针对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将原始一致性标准由初始的0.80 调整为0.76,发现一致性门槛的改变并未使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非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有所改变,故本文结果具有充分的稳健性。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运用fsQCA 方法,选取我国13 个内陆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基于202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探讨经济开放程度、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人力资源7 个前因条件对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而探寻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组态。研究发现:第一,不存在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某一必要条件。第二,存在两种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态,即“经济开放—产业结构”驱动型、“经济开放—产业结构”主导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驱动型。此外,导致内陆开放型经济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也有两种,两类组态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关系。

5.2 启示

5.2.1 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发展开放型经济

横向对比所有组态可知,经济开放程度高作为核心条件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种组态中均出现。这表明经济开放程度高对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内陆地区应重视当地的经济开放程度,坚持对外开放。

5.2.2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作为核心条件在高质量发展的两种组态中均出现,这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内陆地区应重视当地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5.2.3 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当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模式

经济开放程度高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种组态中均作为核心条件出现,但在组态T1 中,其他条件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组态T2 中,其他条件大多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内陆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当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模式。

猜你喜欢

高度化内陆地区内陆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柯桥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内陆移民(外二首)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测度分析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
北方内陆地区城市人工水系规划研究——以邢台市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