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运用

2023-05-04王晶曾军

今传媒 2023年4期
关键词:群文媒介高中语文

王晶 曾军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下,媒介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媒介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各学科教师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内在驱动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合理多样的活动建设,以及跨媒介手段与具体教学环节相融合的设计,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跨媒介教学的优势分析

尽管课程标准未对“跨媒介阅读”做出明确界定,但是却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目标中提到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媒介立场”“网络文化”“文学鉴赏”等关键词[1],由此可知,跨媒介阅读与信息、媒介息息相关。跨媒介是多种媒介在整合中的联动,多种媒介处于一种共生、超越的关系。因此,利用跨媒介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种叙事的优点,得到各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效果,引导学生完成由生活到语文,由语文到生活的转换。

(一)充分发挥各种叙事的优点

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众多,教材选文未能将它们全部囊括,语文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拓展内容又以文字资料居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影视、广播等媒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不同叙事优点,还能提升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面。

教师要注重媒介的选择。比如,部编本高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是马克思的演讲,精研法律与哲学的马克思在此演讲中剖析了社会矛盾,陈述了历史使命。这篇演讲词语言和表达比较复杂,读罢一遍,“1848革命”“社会革命”“事物的反面”“物质力量”“新生力量”等历史、哲学、经济问题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疑惑;演讲的文字内容表述了历史使命,但是,在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这样写时,需要用到时代背景资料以及相关学科的辅助性知识,这些资料和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马克思所表达的无产阶级思想。除了文字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入演讲视频向学生解释相关内容,并通过绘制图片、表格完成对演讲顺序的梳理,发挥好不同媒介的叙事优点,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一切时空异时异处的文本相互之间都有联系,由此组成一个语言的网络。”[2]不同的文本,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内,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的跨越、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叙事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还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二)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效果

相比较于教学提问,学生更易于接受音视频资料,因此,在情境创设中以其他媒介作为辅助具有实用性。例如,在部编本高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与妻书》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作为导入,提出“家国问题”之思——在国家内忧外患、家庭深陷苦难的情形下,向外是祖国面临被瓜分的紧张局势,向内是走向末日的清王朝,而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挚爱的妻子、未出世的孩子,该作何抉择?面对两难选择,学生置身于紧张的纷争中,再读文章时更能体会到烈士在艰难抉择中所展现的对家庭、对祖国的深沉爱意,更能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文章研读环节中,可以播放《见字如面》第二季中赵立新朗读的《与妻书》,将学生还未体会到的感情以一种声情并茂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学生。此外,还可以将具有较高社会热度的电影片段作为课后补充资料,将《长津湖》中战士吃冰冻土豆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精神、物质多方面感受志士的理想抱负,更深刻地理解革命文化。

三、群文阅读教学

在我国,赵镜中最早提出群文阅读理论,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简要概述:群文阅读主要指教师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展开学习。随着研究及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众多学者给群文阅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比如,“以一带多”“主题阅读”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主题进行的,必修上册“青春”“劳动”“传统文化”“学习之道”等主题和必修下册“经典古籍”“社会现象”“科学探索”“抱负与使命”等主题,都体现了群文阅读理念。因此,将群文阅读落实于阅读教学中,不应是纯兴趣的阅读模式,而要成为有组织、有引导的阅读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议题,议题的确定可根据文本的形式议题和内容议题两条主线进行,必修上册按照常规方式形成了群文的组合方式(如表1所示)。具体来说,一是根据形式来选择文本。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教师可以分析写景抒情散文的异同,将同一类散文集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还可以将课内的《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及课外的《北平的四季》等形成群文,品味这四篇写同一地方的文章,体会景物多彩的美,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二是以文章内容为议题,选择内容相近或互补的文章展开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教师不仅可以选择同时期的文章,也可以将主旨相近或感情相似的文本进行组合。比如,将教材中的《劝学》《师说》与课外刘禹锡的《劝学》和韩愈的 《劝学诗》重组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之道的见解。

表1 必修上册群文议题

综上所述,群文议题的确定,主要是结合教材单元、主题等进行的。而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也需要多元化课型来与之匹配,以便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因此,将跨媒介方法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

四、跨媒介在群文阅读中的运用

群文中“文”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文本材料,还可以跨媒介选取材料。跨媒介选取材料是一种基于教材,综合选择与该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并将它们作为为辅助手段,采用视频、音频等内容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对比中对文本进行鉴赏的方法。因此,通过选取不同媒介的系列材料,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语文活动,有利于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补充其他媒介材料形成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如何将文章和材料组合在一起。

基于对统编教材单元文章的梳理,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可以采用“拓展提升”的教学方法,围绕教材的文本内容,选择类似而又有区别的材料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强化学生知识点的目的。比如,高中必修教材有围绕社会、自然、科技、精神的话题,教师可以基于已有篇目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多种媒介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或者选择同一作者不同深度的文章,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地讲述知识;也可以选择他人的类似作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在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跨媒介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赏析本单元的新闻传媒类文章,并以表格形式将文章的事件、人物进行整理,通过查找同题或者同类新闻事件来拓展表格,思考新闻报道的来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所搜集的新闻事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述,还可以包括广播或者新闻播报视频等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与普通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将水稻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的相关资料,电视节目、新闻采访中关于袁隆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的文字表述或图片资料,作为补充材料形成群文,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田地里的科学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将诗歌《插秧歌》中提到的有关水稻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的步骤,梳理成动漫或者图表形式作为导入。一方面,介绍与文本相关的农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劳动主题将单元文章串在一起,比如,可以选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电视节目中关于袁隆平的颁奖词,让学生了解人物评论写作的简洁性、深刻性。

(二)以媒介为手段串联群文文本

以音频、视频、实物等媒介为手段串联群文文本,适用于单元整体教学。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诗歌朗读所需的背景音乐、指导朗读所需的符号,以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真实史实资料都是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媒介。比如,音乐版《少年中国说》《红旗颂》可以作为《沁园春·长沙》的朗读背景音乐,《夜精灵》 《云雀》可以作为《致云雀》的朗读背景音乐。在高中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沁园春·雪》进行教学。笔者设计了以下导入:同一词牌下,11年的时间差,1300多公里的距离,作者的心境会变化吗?又会如何表现在词作中?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并利用现代技术将两个时间段的毛主席的形象和两个地点的路程制成动漫。通过以上导入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站在历史角度看待青年行为。

学习这一单元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寻访家乡红色地标及古迹的任务,让学生搜集生于当地,或长在当地,或埋葬于当地的人物事迹以及熟悉的革命遗迹,并将搜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去革命圣地研学,探寻遗迹中蕴含的志士的青春热血。将长沙橘子洲、浠水闻一多纪念馆等实体媒介,作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媒介,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进一步感悟青春力量,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连接起来。

在教材基础上对阅读文本作连接和拓展,围绕某一教学目标组织实施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在跨媒介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仅要着眼于深化、迁移,避免因内容繁杂缺少条理而影响阅读效果,还要格外关注教材课文与拓展材料的联系,合理组合文本与多种媒介,组织好探究交流活动,发挥好跨媒介在群文阅读中的优势,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五、结 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和跨媒介手段与群文阅读的整合,是以补充其他媒介材料形成群文和以媒介为手段串联群文文本两种形式展开的。通过拓展、提升、组合跨媒介文本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对事件进行价值评判,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猜你喜欢

群文媒介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群文活动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