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得 习得 用得

2023-04-27蔡姬

江西教育B 2023年4期
关键词:要素课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

蔡姬,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上饶市优秀教师”“上饶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撰写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在《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等杂志发表。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阅读,学生“学”阅读之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扶”学生阅读,学生“习”阅读之法;在生活化的阅读中,教师“放”学生阅读,学生“用”阅读之法。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让语文要素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地。“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陈先云老师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说明了语文要素涵盖的内容:中小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内容、语文基本能力、语文基本学习方法以及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要想真正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必须重视阅读,重视阅读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搭建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教学框架,确定了三种课型各自的坐标和作用。要使语文要素真正在课堂落地,必须利用好三种课型,让学生在教读、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在自读、略读课文中复习巩固,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一、精读课文:学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均需要教师借助单元课文教学去完成,教师要将单元内的课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阅读方法。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承担着“排头兵”的作用,基于精读课文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它的功能定位为“教师‘教’学生阅读,学生‘学’阅读之法”的基石。在教读课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起点,设计切合实际的阅读评价任务,在品读、领悟中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达成单元训練目标,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舐犊情深”,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精读课文《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主题相近,但表达方法上各有特色,《慈母情深》运用反复的手法,通过对母亲工作场景的描写和对母亲行为动作的描写来体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而《父爱之舟》则通过集中的场景描写来体现父爱。执教本单元时,笔者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理念,将《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两篇课文进行整合,以“细节中的父母之爱”这个话题为单元探索主题,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对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的品味中体悟父母之爱,感受父母对儿女的真情。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体的体裁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如《慈母情深》是一篇小说,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找场景”“品细节”。《父爱之舟》是一篇散文,教学时可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悟情感”。两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中总结“从描写的场景、细节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这一阅读方法,为略读课文中学生的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做铺垫。教读课上,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角色体验,完成了对课堂内容的深度解读。两篇课文的教学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为学生习得单元语文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略读课文:习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型,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策略,使其与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构成了一个由“学”到“习”的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出阅读教学在提升阅读能力、迁移阅读方法和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扶”学生“习”阅读之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必备素养。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已经对“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为此,这篇略读课文所承载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运用教读课上掌握的阅读策略品悟文章感情。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联系项目化学习相关理念,结合本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性问题。

1.文中哪一处场景或细节让你感动?这一场景或细节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一幕?

2.你认同巴迪长大后对这件事的看法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父母之爱表现形式不同的原因。

3.如果有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你将会如何表达你的爱?

这三个问题既兼顾了课文导读中的本质问题,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驱动性问题,由指向解决“为什么”的低阶思维问题引向探究“还能怎么样”的高阶思维问题。

学生在合作完成这个学习项目的过程中,运用精读课文中所学的阅读方法,抓住文中对父母的语言、神态的描写,结合文中“我”的内心变化,猜测父母的内心所想,深切理会隐藏在细节描写中伟大的父母之爱。随后联系生活实际谈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将单纯的文字感受引向广阔的生活体验,在“发现—感悟—体验”这一由浅入深的活动中,将语文要素真正转化为语文能力。

角色互换问题的设计,更是直接指向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设想出更多形式的爱的表达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丰富了其语言表达形式,提升了其语言表达质量。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落实到位,使学生在真“学”、真“习”中获得真“变化”,实现真“生长”。

三、课外阅读:用得

语文学科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学生语文生命的发展。因此,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精读课的“学”法,自读课的“习”法,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用”法,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将课内习得的方法用于课外阅读,让书本上的语文要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就是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通过教读课,学生初步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结合不同版本原著对照读等理解古典名著内容的方法,并在自读课中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所承载的功能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这些阅读方法,获得阅读体验。笔者选择了读起来难度相对较小的《西游记》为共读书目,设计了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让单元语文要素在由浅入深的阅读中真正落地生根。

在导读课中,笔者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单元课文顺势导入古典名著这一阅读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课前了解作者及通览名著目录,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文体特点及大部头小说的阅读方法,在深入阅读展开之前,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到读有方法、读有定量、读有方向,在课外阅读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推进课中,笔者重在指导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内容画出思维导图,利用课堂时间交流名著中人物的特点,通过多角度辩证地品析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开展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辩一辩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读书收获,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活动中感受名著的魅力,由此吸引学生更深入地阅读古典名著,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笔者在课后安排了“拟写感动读者的名著颁奖词”活动,由读到写,达到读写相融的效果。

在分享课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收获、感悟及反思,帮助他们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故事情节的品鉴,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进而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上三种课型都是在学生通读全书的基础上设计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得—习得—用得”这一阅读策略在语文课堂的落地,帮助学生走进更多的经典之中,享受读书交流的乐趣,提升阅读交流的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潜心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耐心引导学生,让语文要素在阅读课堂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要素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