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观察

2023-04-08梅云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瑞舒伐类药物心血管

梅云涌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大幅提升,这也使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随之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不断升高[1]。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等[2]。初步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大约有200 个,其中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是最主要的诱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血脂代谢紊乱的首选,此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3-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活性,进而减少内源性甲羟戊酸和胆固醇合成,发挥调脂功效[3]。瑞舒伐他汀是最新的一种他汀类药物,该药作为临床降低LDL-C 最强效的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瑞舒伐他汀和心血管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6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0 例。对照组中,男2000 例,女1000 例;年龄43~71 岁,平均年龄(56.49±5.52)岁;病程4~12 年,平均病程(7.71±3.26)年。观察组中,男2008 例,女992 例;年龄44~72 岁,平均年龄(56.78±6.07)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7.86±3.4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即:既往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绞痛等典型症状、体征,行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②入组前1 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③研究内容、目的均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急需行手术治疗者;②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3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④伴有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脑梗死者;⑤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者;⑥入组前6 个月有手术病史、脑出血史或服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者;⑦伴有主动脉夹层者;⑧继发心源性休克或机械性并发症者;⑨有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具体包括:盐酸乐卡地平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70)餐前15 min 口服,10 mg/次,1 次/d;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口服,0.25~0.50 mg/次,可多次服用,直至患者无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选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8),5 mg/次,1 次/d 口服,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增加用药剂量,最高不超过20 mg。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静息状态的心电图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②血脂指标:抽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TC、TG、LDL-C、HDL-C。③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抽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 和TNF-α 水平。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呕吐、头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 和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IL-6 和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 和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100 例、呕吐10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00/3000);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100 例、呕吐90 例、头痛2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0%(210/30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010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 岁的老年人大约占总人口的22.1%;预估到本世纪中叶,全球范围内的高龄人口将增至4 亿之多[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与日俱增,因此,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已刻不容缓。

3.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AS 是引发冠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当前临床上对于AS 的发病机制仍未有明确定论;但经临床深入研究发现,AS 的发生、发展多与自由基介导脂质过氧化致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并发生特性改变,从而加剧其粘附因子的表达,甚至移入到内膜形成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又和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清道夫受体结合后造成平滑肌的凋亡、增生、迁移,最终导致脂质聚集,形成AS[6]。由此表明,AS 的生成与脂质堆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

3.2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进而减少患者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快速生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以此增强LDL 的代谢、摄取,降低LDL-C 水平[7]。美伐他汀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一线药物,第一代他汀类药物于1976 年问世,至今已有40 多年历史和临床经验。瑞舒伐他汀作为最新的他汀类药物,2002 年在荷兰首次上市,并于次年8 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得到广泛运用[8]。

3.2.1 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多存在不健康的饮食规律,如长期食用高碳酸、高脂饮食,因此,此类患者机体血脂水平较标准值高;加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血管硬化、心功能减退等症状也愈发明显[9]。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清LDL-C 水平每下降1 mmol/L 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便可降低10%~20%;血清LDL-C 降低2~3 mmol/L则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最高可达50%[10]。由此可知,最大程度降低血脂对于治疗冠心病、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一种强效他汀类药物,其剂量在5~20 mg/d时LDL-C 的降低幅度最高可达50%;瑞舒伐他汀经口服后会在肠道内、肝脏中代谢,能够确保该药的绝对生物利用率在20%左右,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几率高达88%;而口服后的3~5 h 内血药浓度能够达到最高,且半衰期长达19 h;除此之外,瑞舒伐他汀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HDL-C 水平,降低TG 水平[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的TC(4.41±1.85)mmol/L、TG(1.52±0.63)mmol/L、LDL-C(2.89±1.24)m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6±1.09)、(2.13±0.59)、(3.98±1.52)mmol/L,HDL-C(1.69±0.25)m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0.9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欧阳启诚等[12]研究结果基本接近;由此说明,作为临床降低LDL-C 的最强效药物,其与心血管药物的联合运用能够明显发挥协同功效,进一步清除患者血清中的胆固醇,加速LDL 的分解,一直在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2.2 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 运动、血压血脂控制、戒烟等是当前临床控制和预防心脏性疾病的主要干预手段,此种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控制传统心血管事件的诱发因素,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首次或复发性的心血管事件,最终危及生命安全[13]。大量流行病学检查结果显示,hs-CRP、IL-6 与心血管事件有密切联系[14]。因此,当前临床多将hs-CRP 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的关键指标。同样的研究实验表明,IL-6 可能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TNF-α 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因此,此种因子虽能够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但同时也会参与到恶病质、感染性休克和心血管疾病等病变过程中[15]。他汀类药物已被证明是一种抗炎作用较强的降脂类药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IL-6 和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s-CRP(2.36±1.11)mg/L、IL-6(121.29±25.35)ng/L和TNF-α(20.19±5.47)n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1.03)mg/L、(149.28±20.17)ng/L、(36.49±2.5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瑞舒伐他汀能够进一步阻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活性,从而影响炎症细胞朝着冠状动脉斑块内聚集、趋化。

3.3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会造成转氨酶的升高,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本文所选用的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较好,不会影响到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较为显著,能够进一步发挥心肌细胞保护功效,稳定斑块,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瑞舒伐类药物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