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锥切术后妊娠结局研究

2023-04-08梅彦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锥切术总产胎膜

梅彦宏

宫颈锥切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0 多年历史,其常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中,早期宫颈癌也常应用此术式[1-3]。宫颈锥切术可保留年轻患者生育功能,近年来随宫颈上皮瘤样变诊断水平的提升,临床上宫颈锥切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此手术除可较好地保留生育功能,还能提供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二胎及三胎的生育者增加,宫颈锥切术后进行再次生育的妇女大量增加,临床上对宫颈锥切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越来越关注。为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的妊娠结局,本院对近年收治的此类患者48 例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间宫颈锥切术后妊娠者48 例作为观察组,均无剖宫产史,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无重要脏器疾病病史;年龄24~41 岁,平均年龄(33.1±3.4)岁;孕周>28 周,平均孕周(34±4)周;经产妇14 例,初产妇34 例;手术原发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4 例,宫颈糜烂22 例,早期宫颈癌2 例。另选择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的正常妊娠者48 例作为对照组,无剖宫产史,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无重要脏器疾病史;年龄25~42 岁,平均年龄(32.4±3.5)岁;孕周>28 周,平均孕周(35±4)周;经产妇15 例,初产妇33 例。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宫颈锥切术前先行阴道镜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手术时间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 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后,铺无菌巾,置窥器,显露宫颈,根据病变性质、病变大小选择应用不同的电切环,切割功率及电凝功率均设置为35.5 W,先应用大号环状电极环形切病变组织,再应用小号电极切除部分颈管组织,应用球形电极进行止血,切除标本应为环形,将切除组织送病理进行检查,阴道放置络合碘纱布止血,手术后24 h取出,常规应用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治疗4 d,告之患者禁性生活3 个月,术后每0.5 个月复查1 次,直至宫颈形态恢复正常光滑,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复查正常后,方可确定适合怀孕。怀孕后均例行产前检查,在32 周前每个月进行1 次产检,>32 周每0.5 个月进行1 次产检,>36 周每周进行产检1 次,有临产指征及时入院待产,随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剖宫产、自然分娩、宫颈裂伤及胎吸助产),不良妊娠结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情况,总产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52.1%、宫颈裂伤率41.7%及胎吸助产率27.1%均高于对照组的22.9%、22.9%、10.4%,自然分娩率20.8%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率为20.8%,胎膜早破率为2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总产程比较 观察组总产程为(483±84)min,对照组总产程为(519±91)min,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产程比较(,min)

表3 两组总产程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宫颈病变在育龄妇女中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病症有宫颈炎症、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早期宫颈癌,宫颈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激光、微波、红外线凝结及手术,激光、微波及红外线凝结可以使宫颈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新生正常鳞状上皮,从而达到治疗病变的目的,但几种方法存在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的特点[4-6]。传统手术方法是进行局部切除或子宫全切,影响育龄妇女生育,因此也不适宜育龄妇女。应用LEEP 刀对病变宫颈进行锥切,可保留大部宫颈及子宫,有效保留妇女生育功能,不影响妊娠及生育,此术式是应用高频电波产生高热瞬间对人体组织凝固、止血、切割,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最理想的方法[7-9]。但一部分学者认为LEEP 手术后宫颈分泌功能下降使宫颈抵抗病毒、细菌能力减弱,易出现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宫颈锥切后可使宫颈机能下降,可增加流产及早产的可能,宫颈锥切术后,因宫颈管粘连,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可使宫颈扩张困难,延长产程,宫颈易裂伤出血[10-12]。为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的妊娠结局,本院对48 例宫颈锥切术后妊娠患者及48 例同期无宫颈病变史的正常妊娠妇女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52.1%、宫颈裂伤率41.7%及胎吸助产率27.1%均高于对照组的22.9%、22.9%、10.4%,自然分娩率20.8%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为20.8%,胎膜早破率为2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为(483±84)min,对照组总产程为(519±91)min,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颈锥切术后妊娠会增加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宫颈裂伤率及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因此对未生育或有再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若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中级别以下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不应首选锥切术治疗,可先采用药物治疗并严密监测,待生育后再进行锥切术治疗。对于锥切术后妊娠妇女,应加强孕期、分娩期及产后期管理,多加重视与关注,以充分保证其安全。

猜你喜欢

锥切术总产胎膜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转归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