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与实践

2023-03-31邓志英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龙河数字融合

邓志英,黄 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长沙 410004)

农村产业融合是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三产融合”以来,农村产业融合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农村资本、土地、劳动与技术的有效利用,促进了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流通,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近几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搭乘信息技术快车,不仅促进了智慧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更加紧密。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7.9%,提升1.9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产业融合理论本身来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并以长沙浔龙河生态小镇的建设作为实践案例,分析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从中得出经验与启示。

1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产业融合理论包括产业重组、产业延伸、产业交叉、产业渗透四方面的内容。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林、牧、渔等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内部重组;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前中、后,同时借助电子商务来打通销售环节,从而实现产业链延伸;数字技术可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从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数字金融能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提高,从而实现产业渗透。

1.1 数字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内部重组

厂商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来对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布局、市场占有份额、价格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而快速又准确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及时优化各产业布局,进而实现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2020 年,畜禽养殖信息化水平为30.2%,设施栽培信息化水平为23.5%,大田种植信息化水平为18.5%,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为15.7%。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资源之间实现重组,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正向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从种植业内部看,PC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0.33%,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约0.60%;从农业产业内部看,PC 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提高0.04%,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约提高0.10%[1]。

1.2 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前中后,实现产业链延伸

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监测系统、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等功能来监测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同时还能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变化及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以此来提高作物生长管理的精准度。通过GPS、GIS、RS 技术可实现科学灌溉,实现对虫情监测以及农药化肥的精准控制,使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在数字技术背景下,通过“产地仓+销地仓”可对采后农产品进行分拣、筛选、包装等处理,之后再进行区域调度分发。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农产品进行信息分析,并根据结果来对分拣的不同品级的农产品进行分级销售。随着数字物流的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等成本下降,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农产品能够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不仅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生产前中后过程也实现了进一步延伸。

1.3 数字技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村产业交叉融合

通过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可建成“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并将农业资源变为产业优势,以此来解决产销脱节问题。各地区在保持农村原有乡土气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农村乡村文化内涵,实现农村文化、旅游、科教、康养等多种功能的融合,从而使农村的自然景观、人文价值等属性转换成经济效益。通过“互联网+”,使得农村落后的技术、分散的经营、小众化的产品等竞争劣势能够转变为“纯手工”“原生态”“定制化”的竞争力标签[2]。乡村旅游服务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在宣传、营销、管理上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在旅游产品介绍、产品推广、预约订票、位置导航、个性制定、安全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基于客户端的大数据,能提供个性化和优先体验的服务,并通过AR/VR技术让景区服务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也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等方式,为旅客提供交流互动及投诉的平台,从而及时掌握旅客动态。通过线上方式,即可实现足不出户的线上云游览、时空漫游等观赏模式,从而促进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

1.4 数字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产业渗透

数字经济时代能够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引导与渗透作用,提高生产要素间的配置效率。数字普惠金融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局限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流通,同时通过去中心化和线上服务的方式来融通信息链,以减少不确定性与风险[3]。大数据、云计算可解决农村信贷主体的征信评估与记录问题,并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来减少传统金融机构在乡村各地的设点成本,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适用于线上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并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灵活的还款方式,从而扩大农村信用贷款的授信范围。通过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模式,为农民量身定制各种贷款,并以农村电子支付为核心,使农民通过手机就可获得信贷支持、账目兑换、理财等服务,从而提高农村金融产品的可得性。

2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

产业融合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目前,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各地都有试点,比如长沙浔龙河生态小镇在这方面就表现得较为突出。浔龙河镇处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交通便利,但开发之前产业结构非常单一,是省级贫困村。2010年以来,浔龙河镇将生态、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五大产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通过以“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四轮驱动运作的新模式,将自身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小镇优秀示范案例,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明星村,并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在此期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09 年的0.25 万元发展到2020年的超过4万元。现在,浔龙河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态特色小镇。

2.1 实践模式

2.1.1 多主体共同参与决策 浔龙河镇以湖南浔龙河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由其负责园区的土地规划调整、顶层设计、资金运作,同时主导各类产业项目实施;政府负责全地区水、电、路、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公共配套和社会保障配套的优势,并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村集体主要负责村民集中居住项目搬迁和村集体产业项目的投资,项目多数是以土地资源置换和入股来作为投资方式,这可使农民发挥土地资源、文化底蕴等优势,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合作社股东,促使其积极参与决策,选举股东代表来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同时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与统筹规划。

2.1.2 多元化投资模式 浔龙河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主力的投资机制。企业以自筹资金和银行新农村建设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与建设项目;政府投资1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保障,既为园区解决水、电、气、路、网等问题,又为园区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农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提供土地资源供给,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决定和管理,同时与土地增减挂钩,将土地异地置换产生的收益作为中转资金,并以五大产业的效益来作为项目建设的长期发展资金。

2.1.3 “智慧党建”乡村治理模式 浔龙河在充分考虑村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企带村、村企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以党建带动村建、企建,推进村企“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阵地共用、活动共抓、发挥共促”。两套支部按照“精细管理、规范提高、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创新运用分类积分管理考核模式,全面实施“党建+经济”“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文化”等“党建+”计划[4],并自建O2O 党建服务平台,利用平台来发布创业项目、招聘信息、生活小贴士等内容,以此来方便村民的生活,同时通过平台,村民可以提出建议,参与决策和管理[5]。通过优化党建组织、搭建互联网平台,可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并使农村集体组织在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协调与粘合作用加强。

2.1.4 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浔龙河在文化产业方面引进了北京星光集团,建设田汉文化园;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收藏协会共同合作,打造民间博物馆集群;建设“麦咭启蒙岛”及“麦咭影视基地”。通过打造湖湘民俗园,发展集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观赏、趣味体验等为一体的湘中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打造戏剧文化园、海上游乐园、麦咭IP 亲子乐园等[6]。教育产业则通过引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建设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于一体的优质学校;打造少年军营、“研学教育七大园区”;建设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来对全国村镇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客等人才进行培训。在生态方面,先后打造了生态农业园、生态景观乡村花园,如樱花、紫薇花生态园;康养方面,完善医疗配套,还与北京泰禾集团合作,建设高端康养酒店和康养管理中心,并提供体检、医疗咨询、健康筛查、慢病管理等服务。通过上述模式,浔龙河实现了生态、文旅、教育、康养的协同发展。

2.1.5 “互联网+全域旅游”模式 浔龙河聘请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做总体智慧园区规划,并由湖南省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统一执行,将10 km2范围内所有的空间和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全域化来进行管理,其涉及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景区服务、智慧酒店服务、智慧企业服务、智慧游客服务五大应用,包括人员调度、人流管理、服务监察、安防管理、酒店管理、消防管理、能耗管理、车位管理、智能播报、智能导游等。作为中国第一个智慧社区的互联网平台,浔龙河里的所有人,吃住玩购学都是线上消费、线下体验,同时线下一卡通的机制,促进了全域旅游产业的形成。

2.2 经验总结

浔龙河生态小镇的成功得益于多主体的参与,这能够将所有资源,包括资本、人才、产业、自然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各资源的最优配置。

2.2.1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 浔龙河处于长沙郊区,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经济核心区的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 min车程,距市区25 min 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 min 车程,可谓交通便利。浔龙河在未被开发之前,基本保留农村本来面貌,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这给整体规划提供了良好条件。地区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较为丰富,分别为78.49、443.03 hm2,其中双河村原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房屋资源均户18 m2;区域内共有4 条河及100 多口山塘,植被茂密,喀斯特地貌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有华佗庙、田汉故居等文化资源;青年劳动力853人。这些资源均为园区建设提供了生态、交通、劳动等方面的先天优势。

2.2.2 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浔龙河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形成了以智慧规划、民生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形成了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推进,并坚持不破坏生态、不减少耕地的原则。以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由其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及各产业项目的实施。浔龙河在对园区进行智慧建设的总体规划时,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科技融入园区五大产业当中,并形成“云—管—端”的整体构建思路,通过微信、APP 展示、手机、电脑终端、管理后台智慧中心等进行大数据采集,再通过O2O平台,可实现村民的自治参与。

2.2.3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乡村资源资产化 浔龙河通过农村土地确权来使资源资产化,从而确保农民作为资源资产权益的主体地位,这为乡村资源的资产化提供了制度基础。通过土地流转让林地与耕地变成资本,通过宅基地置换让房屋变成资本,村民通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2.4 权责明确,建立利益共享体制 浔龙河在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与边界的同时,还划分了政府、企业、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边界,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来分享建设成果。企业通过投资产业发展来获得投资收入、销售收入以及社会效益,目前企业每年旅游收入达7 000 多万元;政府通过投资与政策支持来获得税收收入,同时政府再用这笔收入用于发展本地区,从而使民生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得到的实惠最多,其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流转收入、通过出租门面房屋获得租金收入、通过家门口的就业、创业及集体企业分红来增加收入,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外来务工者也可通过创业和就业,取得相应的工资或收益。由此可见,各主体都能按照市场规则来共享浔龙河村的发展成果[7]。

2.2.5 以党建为核心,发挥农村集体组织作用 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以群团组织为补充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成立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其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同时将每个村民拉入微信群,由党员或党小组长担任管理员,负责搜集和反映群众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协商来解决地区发展与规划问题,这能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集体建设用地、土地资源管理、股份分红、农民集中房屋安置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地区发展的决策与组织过程,从而体现农村集体组织的主体地位[6]。

2.2.6 多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产业间的互补优势。在开发地区优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以村级文化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建设各类文化阵地,进而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再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辐射作用来带动地区消费增长、人气提升。为了弥补工作日客流量不足的情况,浔龙河镇建设了党政干部、企业乡村振兴培训以及在校学生主题研学活动基地;为了弥补本地区人口不足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北京师范大学长沙附属学校,使城里人愿意来乡村安居乐业;在旅游、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同时,发展生态农庄,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康养中心,从而满足游、玩、吃、住、购、学、养等多方需求。多个产业之间形成了“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且5个产业相互补充、互为促进。

3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两者的深度融合是多主体共同参与、多要素有机融合的结果。通过长沙浔龙河的实践案例,可得出一些启示: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可给予地区足够的发展底气,并坚定其发展的信心,同时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可对地区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从而让乡村发展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选择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进行开发,并要注意突出地区特色,避免雷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土地转让、流转或入股等方式来盘活土地资源,进而实现规模经营与统一规划,同时凸显农民主体地位。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多主体共建,但由某一主体(大多数由企业)起主导作用,由其来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同时也要调动其他主体的积极性,使大家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搭建共享平台,让各主体,特别是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使其献计献策、及时反馈信息。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组织在推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衔接与粘合作用,并通过完善利益共享与联动机制,使各主体之间联系紧密、各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猜你喜欢

龙河数字融合
绘画龙河晨曲
浔龙河好事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答数字
景观生态设计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以龙河治理为例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