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思考
——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例

2023-03-31孙敏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辽宁省学科

孙敏杰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 111000)

学科建设是指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是学科建设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来促进学科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具体包括确定专业方向、选择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和装备实验设备等内容[1],是农业科研院所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例,阐述该所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学科建设现状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根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种质资源研究为基础、以新品种培育为目标、以栽培技术为保障,为解决产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把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规划并重点建设4个学科,其中主导学科3个,一般学科1个;打造国内领先的优势主导学科1个,棉花育种与栽培学科;强化省内领先的重点主导学科2 个,中药材育种与栽培学科、花卉育种与栽培学科(月季、菊花、草原龙胆),并巩固和加强棉花、中药材和花卉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发展农业特色的一般辅助学科1个,杂粮育种与栽培学科(芝麻、豌豆、红小豆、绿豆等),并使其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全所科研工作围绕4 大学科开展,在此期间,全所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9 项,各级各类推广、共建等项目29 项,审定品种14个(其中国审1个);获得各级各类成果26项;取得新品种保护权7项;制定地方标准8项;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下发认证许可;发表论文81 篇,其中SCI 论文3 篇、核心论文14 篇、著作1 部;在省内外建立示范基地59 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61个、新技术79项,示范面积2 400 hm2。

在开展学科建设的同时,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不断完善学科团队成员及结构:“十三五”期间引进博士2 人、硕士2 人,聘请专家2 人,签订长期合同制实验员1 人,基本组建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目前现有在职职工75 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58人,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25人,博士4人,硕士3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2人。

所内还加强了科研平台建设,拥有万元以上实验仪器设备54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2台件,并已获批中药材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高标准试验田26.67 hm2,日光温室20 栋,高标准示范冷棚8 栋,智能连动温室1 栋3 072 m2,阳光型人工气候室1 栋576 m2,花卉露地资源圃7 200 m2,种质资源保存和冷藏保鲜库1 200 m2;开展了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东北亚药用植物园建设;新建经作所标本馆。

2 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优势不突出,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其原有优势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花卉短时间不会是民生所必需,也没有形成足够的优势;芝麻、食用豆等杂粮研究投入少,发展成优势学科仍存在很大困难;中药材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亟待提升总体研究水平[3]。“十三五”前期,受省科技厅项目支持的影响,科研项目经费严重不足,这制约了学科建设发展;部分专业学科因缺乏经费补给,研究人员不得不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专业研究,重新确定新的研究方向;现有科研项目也因经费“捉襟见肘”,只能从事小型化、分散化的局部研究,对一些综合性强、影响力大的推广服务型或试验发展型项目研究则无力涉足[4]。

2.2 拔尖人才缺少,学科带头人影响力不大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团队的核心,在学科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该所缺少高学历、高水平、有名望、拔尖型的领军人才,尤其缺少同行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在科研总体设计、布局能力及科研执行力方面较弱,导致支撑学科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足、学科技术体系不全,这对提升研究水平、做强自身学科造成了阻碍。

2.3 研究层次低,技术水平落后

基础研究和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仍停留在在田间,实验室、高科技的辅助育种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5],且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仅占发表论文的15%,没有跟进国内国际前沿研究的步伐,缺少同步性、创造性、前瞻性。

2.4 成果优势不明显,转化力度不大

由于国家政策和法规限制,无法对已经选育的中药材、花卉、杂粮品种进行品种备案和保护;自主选育的品种数量有限,即使育成一批新品种,但竞争优势不明显;示范推广体系和手段相对落后,品种推广和成果转化进展缓慢。

3 对策及建议

3.1 规划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学科布局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指导方针,围绕辽宁省农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和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完善学科布局,强化优势学科,培育重点学科[6]。按照区域农业发展特点,扶持培育农业区域发展新兴学科。

3.2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优化人才队伍

首先从单位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方向出发,建立一套适应农业学科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同时通过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从学科专业方向来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调整人才结构,打造优秀的学科团队,从而为学科建设与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3 健全学科管理制度,强化学科建设

制定并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建立起竞争、高效的工作机制,并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强化机制管理,规范学科建设和管理行为。深化制度改革,建立职工业绩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科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打造良性竞争的学科团队氛围,从而保证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3.4 积极争取项目,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7],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强与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外学术团体或个人的科技合作与共建,争取财政专项及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民间团体项目,从而为学科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不断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工作,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种子生产基地,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同时,通过产业开发与推广项目,健全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此为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与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5 围绕学科建设任务,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农业创新平台是学科建设的支撑条件。一是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组培室建设。以土壤肥料、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重点,优化实验室建设布局,完善实验室功能,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充分共享实验设备和人才。二是加强平台条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辽河生态育种试验站、国家棉花业技术体系辽河综合试验站、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辽阳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辽阳综合试验站、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阳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同时积极争取新的科技平台。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对该所试验地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包括改良土壤状况、补施农家肥、适时深翻耙压、增设排灌系统等,同时保障冷库、晒场、作业室、农耕机械等科研设施达到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温室示范区建设,提升现有20 栋日光温室的科研及生产性能,重点改造土壤、灌溉条件,完善配套设备、实现温室智能化,新建2栋高标准温室和部分冷棚;积极推进东北及东北亚药用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阳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建设。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辽宁省学科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超学科”来啦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