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地区玉米抗旱保墒技术研究

2023-03-31朱春杰袁秀辉谷健王晓东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玉米

朱春杰 袁秀辉 谷健 王晓东

摘要:阜新地区具有生产优质高产玉米的先天气候优势,但农业生产长期处于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如何蓄水保水、提高春季土壤墒情、保障出苗率则成为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试验对秸秆覆盖技术和中耕深松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阜新地区的秸秆覆盖量是400 kg/667 m2,中耕深度25 cm,中耕周期1 a,这样产量增加明显。

关键词:玉米;秸秆覆盖;中耕深度;中耕周期;抗旱保墒;阜新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6-0013-02

阜新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是典型的半干旱气候类型区,光热资源充裕、土地资源优越、作物光热生产潜力巨大,具有生产优质高产玉米的先天气候优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3.33万hm2以上,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是多年来玉米单产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单产水平,与省内一些地区也有一定差距。限制阜新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分,表现为全年降雨量少且季节性降雨分配不均,降水集中时段为7—8 月,约占全年总降水的 60%以上。“春旱”“伏旱”“秋吊”等现象频繁发生,农业生产长期处于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多年来农业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阜新地区玉米抗旱保墒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此过程中,成本不高、效果明显、简单易行的秸秆覆盖技术和中耕深松技术得到了农户的广泛应用。19世纪末兴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秸秆残茬覆盖和少耕免耕为主要处理措施,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的作用。国内对秸秆覆盖方式、作用机理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比如刘超[1]、于庆峰[2]、马春梅[3]等就分别在秸秆覆盖量上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秸秆覆盖量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一致。中耕深松与传统耕作相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4-5],蓄水能力也有所提高[6]。研究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来探讨阜新地区最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中耕深度和中耕周期,以期为阜新市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 试验设计

1.1 秸秆覆盖试验

2018年收获后进行不同覆盖量处理。2019年更换试验地块进行重复试验。覆盖量设4个水平:1-Ⅰ(CK):0 kg/667 m2;1-Ⅱ:200 kg/667 m2;1-Ⅲ:400 kg/667 m2;1-Ⅳ:600 kg/667 m2。小区面积18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单粒点播,每小区播种108粒。秸秆覆盖实施免耕播种,未覆盖的则采用旋耕方式整地后播种,其余田间管理保持一致。秋季收获后覆盖秸秆。覆盖翌年调查出苗率和产量,试验数据为2 a平均值。

1.2 中耕深度和周期试验

2017开始,设中耕周期和中耕深度2个因子。中耕深度分别为15 cm和25 cm;中耕周期为1 a和2 a。采用完全组合设计,1个不中耕为对照,共5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小区面积16 m×6 m,设置5个处理:2-Ⅰ:中耕周期1 a,深度15 cm;2-Ⅱ:中耕周期2 a,深度15 cm; 2-Ⅲ:中耕周期1 a,深度25 cm;2-Ⅳ:中耕周期2 a,深度25 cm;2-Ⅴ:不中耕(CK)。试验共两轮,周期4 a。于2018年、2020年测定产量。

1.3 试验品种

联达F085。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覆盖量效果分析

2020—2021年玉米平均出苗率和产量情况见表1。

可以看出,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的出苗率显著高于CK(旋耕对照),因为水分是影响玉米出苗率的关键限制因子,而秸秆覆盖免耕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可保障玉米出苗所需的水分条件,从而提高出苗率,为玉米产量的形成提供前期保障。3种秸秆覆盖量均较未覆盖的出苗率高,其中处理Ⅲ最高。产量结果显示秸秆覆盖后产量均提高,Ⅲ比对照增产25%,Ⅳ比对照增产8.9%,Ⅱ比对照增产2.9%,其中处理Ⅲ增产幅度最大。处理Ⅲ显著优于其它处理,说明秸秆覆盖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每667 m2覆盖400 kg左右秸秆最为理想。

2.2 中耕深度和中耕周期效果分析

2.2.1 2018年产量结果 2018年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不同中耕处理的产量比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深松周期1 a、深度25 cm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14.5%。深松周期为1 a时,深松深度25 cm的产量较15 cm处理高21.7 kg/667 m2,增幅为3.1%;深松周期为2 a时,深松深度25 cm的产量较15 cm的产量略有提高,但差异不大。同一深松深度条件下,深松周期1 a的产量均高于深松周期2 a的,其中深松深度25 cm的产量差异大于深松15 cm的产量。

2.2.2 2020年产量结果 2020年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中耕处理的产量比對照均有所提高,其中中耕周期1 a、深松深度25 cm的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深松周期为1 a时,深松深度

3.2 2-Ⅲ 763.1±21.9* 8.8 2-Ⅳ 752.3±22.4* 7.3 2-Ⅴ(CK) 701.3±26.5 — ]25 cm的产量略高于15 cm的产量;深松周期为2 a时,深松深度25 cm的产量显著高于15 cm的产量。同一深松深度条件下,中耕周期1 a的产量均高于中耕周期2 a的,其中深松深度25 cm的产量差异小于深松15 cm的产量。

3 结论

由于地下水资源匮乏,阜新地区成为典型的雨养农业类型。玉米作为阜新市第一大种植作物,虽种植面积较大,但是受降水的影响导致产量水平波动较大,产量不稳定。如何蓄水保水、提高春季土壤墒情、保障出苗率则成为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多年试验和实践证明,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方式的结合是适合阜新地区推广应用的耕作方式。试验中400 kg/667 m2 秸秆覆盖量的出苗率和产量最高。目前阜新地区普遍种植的玉米类型收获后每667 m2秸秆产量可达800 kg左右,故每667 m2半量覆盖效果最佳。此外,在玉米拔节初期进行中耕深松可扩充土壤蓄水库容、增强降水入渗,同时减少翻耕后裸露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因为深松深度加深可以更加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为玉米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健壮植株、提高玉米产量。通过对中耕深度和周期4 a的田间对比试验可知,中耕深度25 cm、周期1 a的处理效果更佳,建议在阜新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超,汪有科,湛景武,等.秸秆覆盖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4):64-66.

[2] 于庆峰,苗庆丰,史海滨,等.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3):111-116.

[3] 马春梅,孙莉,唐远征,等.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Ⅱ) [J] .农机化研究,2006(5):54-56.

[4] 王秀珍.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6):630-633.

[5] 赵伟.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35-37.

[6] 肖继兵.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2):57-59.

Study on Drought Resistance and Moisture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Corn in Fuxin Area

ZHU Chunjie1, YUAN Xiuhui1, GU Jian2, WANG Xiaodong3

(1. Fuxi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Team, Fuxin Liaoning 123007,  China; 2.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3. Fuxin Mongolia Autonomous County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Fuxin Liaoning 123199, China)

Abstract: Fuxin area has the inherent climate advantage of producing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corn, bu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in an extremely fragile and unstable state for a long time. How to store water and preserve water, improve the soil moisture in spring and guarantee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become important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corn yield. The straw mulching technology and intertillage subsoiling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throug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w mulching amount suitable for Fuxin area is 400 kg/667 m2, the intertillage depth is 25 cm, and the intertillage cycle is 1 a, so the yield increases obviously.

Key words: corn; straw mulching; intertillage depth; intertillage cycl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moisture conservation; Fuxin area

收稿日期:2023-10-10

作者簡介:朱春杰(1973—),女,硕士,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玉米
掰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
我的玉米送给你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