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

2023-03-23河南大学贾柯

区域治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河南省

河南大学 贾柯

小城镇,大战略。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别方式,有利于实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严重是影响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建设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对于实现其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困境

总体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在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着特色小城镇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人总是一味地追求发展的速度和当前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特色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方面,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一些特色小城镇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处理机制,导致城镇居民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合理处理;另一方面,企业污染,大部分城镇企业由于没有安装正规的垃圾处理装备,导致大量没有被处理的污水和污气等有毒成分排放出来,既造成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又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除此以外,特色小城镇还存在不合理规划引起的资源浪费、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二)资源浪费严重

在河南省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样重要,二者都不可放弃。在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资源浪费问题,主要是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主。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影响了特色小城镇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第一,土地资源。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一些乡镇企业没有立足自身实际合理地规划,一味地追求规模搞扩张,大量的土地被占用,使得可利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大量人口聚集于城镇,特色小城镇要满足居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这无疑都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使得资源浪费问题更加严重。第二,水资源。随着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增加,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对水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再加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水污染,特色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用水浪费问题愈加严重。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对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这对促进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空间布局规划不合理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是河南省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情况来看,特色小城镇在空间布局规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为两方面:一方面,在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特色小城镇没有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就开始盲目开发建设,大量的耕地土地被占用,可利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造成农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不平衡,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特色小城镇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全局性和长远性,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小城镇的长远发展,忽视了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聚集在城镇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小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协调,不仅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使大量的资源被严重浪费。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特色小城镇的关键条件,也是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特色小城镇需要便利的交通、供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来维持发展。自从2014年河南省开始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后,政府就开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2015年投资50亿的资金后,政府又开始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河南省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进,但目前特色小城镇的总体基础设施水平仍低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低等问题。主要原因为两方面: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比如一些特色小城镇存在交通设施水平低、污水排水设施覆盖率低、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阻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城镇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休闲娱乐等方面设施的提高,但是大部分小城镇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休闲娱乐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还会阻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三)公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

特色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目前,在河南省一些相对落后的特色小城镇,由于经济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公民的生态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生态意识的薄弱也是造成特色小城镇发展面临各种困境的首要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公民之间文化素质不平衡。文化素质一般和生态意识成正比,文化素质较低的公民,其生态意识较弱,加上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公民接受环境保护等相关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整体水平不高,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基本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无从参与。另一方面,公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公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一般都是政府主导进行的,除政府主导外,基本没有居民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大多数公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也不够,没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生态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产业结构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小城镇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制约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河南省已经逐渐从原来传统的农业大省转变为工业大省,河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已经非常接近,基本符合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河南省一些特色小城镇还存在着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也缺少一定的特色产业来支撑,进而影响了特色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小城镇主要依靠以“重物轻人、粗放发展”为特点的传统工业来带动发展,而这些传统工业在发展中以使用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为主,并且在生产中存在“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利用”的问题,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阻碍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还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路径探析

针对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特色小城镇发展的路径,以实现其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规划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的空间布局是推动城镇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规划的作用,强调以科学规划来引领建设,以期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推进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第一,制定完善的城镇规划。制定完善的城镇规划是对特色小城镇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安排,也是实现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强调特色小城镇在建设时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划,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城镇发展的各项规划。另一方面,协调城镇化建设中各项规划之间的联系,特色小城镇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还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除此以外,要注意农村与城镇之间空间结构的平衡,不能盲目地开发建设,占用农民大量的农耕土地。第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河南省在建设特色小城镇过程中,应该考虑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应坚持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以建设美丽宜居环境为主,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镇规模,控制人口规模,统筹城镇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协调城镇与周边地区的整体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居民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既包括居住环境、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休闲娱乐等设施。为了改善城镇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首先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小城镇的承载能力。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色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河南省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大力发展城镇的道路建设,加强与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连接,基本形成覆盖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加强通讯、供排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重视城镇的环境卫生问题,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以外,为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河南省要适当为特色小城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特色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河南省在建设特色小城镇的过程中,要完善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完善城镇内居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休闲娱乐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处理好与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和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不足和不便的问题,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三)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增强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促进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特色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公民没有完全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文明教育,让公民完全掌握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第一,增强城镇居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加大对公民的生态保护宣传力度。由于公民之间的文化素质不平衡,所以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并合理地利用大众传媒,比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种生态保护讲座,增加公民的生态保护知识,增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要高度重视学校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第二,推动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来实现,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首先,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同时政府可采取奖惩制度带动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城镇居民要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意识,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主动参与到特色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变被动为主动,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自身价值观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产业结构发展的好坏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好坏,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发挥的作用。事实证明,过去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不能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小城镇由于过去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第一,加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需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选择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淘汰过去传统落后的产业,落后的产业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城镇发展的需要,要选择效率高、环保的高科技产业,解决在生产中存在“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利用”的问题,实现“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利用”的经济结构;其次,加大特色小城镇的产业科技投入,通过科学创新推动特色小城镇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为特色小城镇“特”就特在产业。河南省一部分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没有把握好自身准确定位,只会照抄照搬其他成功案例的发展路径,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省建设特色小城镇时,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定位,根据特色小城镇自身的特色社会文化和悠久历史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进而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小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