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宣威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23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李燕芬

区域治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林草

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 李燕芬

2021年以来,宣威市始终坚持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资源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修复、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草领域改革、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林草业基础建设”“六大”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曲靖市对林长制工作的重大部署,以林长制为总抓手,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就宣威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开展了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概况

宣威市位于曲靖市东北部,辖29个乡(镇、街道),国土面积为607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347667hm2,森林面积为303913hm2,天然林面积为238167hm2,重点公益林面积为185167hm2,草原面积为9400 hm2,境内有湿地面积为6153hm2,境内有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宣威片区)、金沙江水系水生物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5个,总面积为93467h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48%,林木绿化率达55%,活立木总蓄积达1453.82万立方米,村庄绿化率达32%,湿地保护率达46.2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5%。

二、林长制推行情况

(一)组织体系建立情况

宣威市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和草原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乡(镇、街道)参照设立了领导小组,均设置了乡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社区)设立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支委委员、监委会委员、村(居)委会副主任为成员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均抽调不少于5人的干部专门负责林长办工作,各村(居)委会均按要求落实了具体的工作人员。全市共组建领导小组374个(其中,市级1个,乡级29个,村级344个)、林长制工作30个(其中,市级1个,乡级29个)。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组织严密、机构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宣威林长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建成市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和两级督察体系情况

一是建立市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全市共规划划定林长责任区1429个,其中,市级林长责任区31个、乡级林长责任区351个、村级林长责任区1032个;共设置市乡村三级林长1429人,其中,市级46人,乡级351人,村级1032人。二是建立市乡两级督察体系。全市建立了市乡两级督察体系,市级明确由市委副书记担任总督察,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总督察,乡(镇、街道)相应设立乡级督察。全市共组建了市乡两级常态化督察组38个,其中,市级9个,乡级29个,全市共划定市乡两级督察责任区38个(市级9个,乡级29个),共落实督察工作人员90人,并细化明确了各级督察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三是落实村组专管员。全市共划定村组专管员责任区3390个,落实村级专管员344人,小组专管员3046人,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网格化保护发展格局。

三、典型经验和做法

(1)创新“两线”巡护,确保巡护全覆盖。宣威市针对部分天保护林、大部分生态护林员因各种客观原因不具备实施线上巡林的实际情况,通过护林员采用App巡护(线上巡林)与未使用App巡护(线下巡林)相结合和加密管护网格的方式,将村级林草资源规划为“大网格+小网格+细网格”三个层级,大网格套小网格,小网格套细网格,共区划大网格642个,小网格1399个,细网格7274个。1个大网格由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1名天保护林员负责使用App巡护,并负责监督、指导大网格内的小网格和细网格护林员开展线下巡护;1个小网格由责任心较强,不具备正常使用App巡林的1名天保护林员或生态护林员负责,指导和带领其他生态护林员开展线下巡护,1个细网格由其他1名生态护林员负责。通过大网格套下网格,小网格套细网格的方式层层加密和落实网格责任,有效解决部分天保护林员及大多数生态护林员无法使用App巡林的困难,确保全市森林草原资源巡护全覆盖,实现林草资源管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了管护盲区,为全市生态资源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典型引路,打造林长制工作特色亮点。一是打造林长制示范乡村。将来宾、普立、西泽、热水4个乡(镇、街道)列为示范乡(镇、街道),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设两个以上示范村(只有1个有林村的街道建1个),辐射带动其他乡(镇、街道)、村(社区)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二是打造重点工程营造林示范亮点。以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化草原修复、退化林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创建造林、封育管护、退化林修复示范点15个,面积合计3800hm2。三是大力建设义务植树亮点。以创办市乡村三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示范点)为带动,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2年,全市共建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植树点)399处1020hm2,打造市级精品绿化义务植树基地(东山面山)1个84.6hm2。四是大力开展“增量提质”工作。聚焦城市绿化空白盲区和低质少绿区域,创建拾光公园、振兴街北段、耿屯至收费站等绿色精品亮点5处,创建桢祥中学、宣威十中、宣威经开区院内等绿美单位(小区)场所10个(处)。五是大力创建绿美村庄。以村屯和院落内外适宜绿化的地段为重点,创建或巩固戈平村、热水村、新建村等绿美村庄50个。六是加大精品绿色通道建设。建设和提质环西路、分水岭326国道等绿化示范公路115条(段)142公里。七是大力打造绿美河流。充分发挥“林长制”与“河长制”的机制优势,创建或巩固龙场河、石城河等绿美河流10条(段),通过绿化示范建设,引领全市国土绿化全方位、全区域科学推进,全市科学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不断推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各地实际,巩固提升以33333hm2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产业,积极开展核桃提质增效533hm2,加强抚育管理,培育花椒良种200余万株,发展和巩固扩大花椒、刺梨4133hm2,巩固油茶266hm2。二是创新发展林下产业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林粮、林烟、林药种植400hm2。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推动泥珠河大峡谷、芙蓉寨、小江流域等森林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四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2022年全市培育花卉苗木1300万株,本地苗木占85%,出圃800万株,乡土树种使用率为76.8%。五是积极探索开发碳汇产业。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森林保险和碳汇机制,促进林草资源增值增效,力争年内碳汇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六是强化技术支撑。在强化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与科研单位和高校探索合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与北京林业大学基本达成了发展林下菌类培养的技术合作意向,计划发展羊肚菌种植333hm2,为乡村振兴贡献林草力量。

(4)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充分借助环境保护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植树节等节日宣传契机,紧扣推行林长制的重要性、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典型经验和林草重点工作、法律法规等内容,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签订防火保证书、张贴标语、印发信息简报、召开动员会议等方式,大力宣传林长制政策和林草有关法律法规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召开动员会议703次,印发林长制宣传提纲14.5万份、林长令3000份,签订防火保证书20万份,书写临时标语7020条,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宣传32次,农村广播站宣传6800余次,编写简讯、简报70余期(条),建设林长公示牌360余块。二是加强业务培训。2022年1月以来,宣威市深入开展林长制政策、法规和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累计召开林长制专题培训会议703场(次)、技术业务专题培训会议32次,增强了相关人员推行林长制和林草业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和业务水平,全市林长制工作平稳高效运行。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宣威市严格按照各级关于林长制工作要求,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差距:

(1)生态资源总量不足。全市森林草原资源人均仅达0.23hm2,活立木人均蓄积量仅达10.5立方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低质低效林占比偏大,达26.4%。

(2)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宣威岩溶面积和石漠化面积排曲靖第1位,可造林空间有限,造林难度大,城乡绿化空档盲区较多,村庄绿化率偏低,仅达30%。

(3)林地供需矛盾较大。每年上级下达的林地用地指标偏少,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现象在局部区域依然存在。

(4)生态产业发展滞后。“大资源、小产业、低经济效益”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等等。在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设绿美家园、推动绿色发展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五、对策措施

(1)常态化开展林长制工作,确保林草业规范化发展。一是以林长制为统领,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组织领导、协调指导作用,利用林长通App,带头巡林,持之以恒开展常态化巡林工作,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协调解决责任区范围内发现的林草保护发展难题,确保林长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市乡林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林长联系单位等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责任落实,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快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狠抓示范建设。对纳入林长制示范建设的来宾、西泽、热水、普立4个乡(镇、街道)和每个乡(镇、街道)的示范村,进一步突出亮点打造,挖掘示范潜力,抓出特色亮点,突出示范效应,推动林草业整体工作发展。四是强化督查考评。充分发挥林长督察与考评机制优势,采取随机抽查、挂片督导等方式,深入开展督察工作,并加强检查考核考评工作,采用常态化检查考评与年终重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抓实林长制考评工作,促进林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2)进一步强化资源培育,增加资源总量。一是抓实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抓好石漠化项目、退化林修复、长江防护林、低质低效林改造、国家储备林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森林培育、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资源培育,提高资源质量。二是注重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已实施的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天保公益林建设、公益林生态补偿、石漠化、退化草原人工种草、退化林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三是加强项目后期管理。确保将各涉林重点工程建成生态民生工程。

(3)进一步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提高资源质量。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人为破坏、自然灾害、森林防火等“四防”工作,推进依法治林,确保基本形成生态、安全、高效的林草业发展格局。一是进一步加强资源动态管理。强化森林草原资源动态监测、林草和湿地综合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古树名木管理等工作,加强日常监管,以“大网格+小网格”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纳入智慧平台系统管理的642个天保护林员,带领和监督5875个生态护林员和其他757个天保护林员(小网格护林员)开展巡山护林,确保森林草地、湿地资源安全。二是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林。依法打击破坏林草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疑似违法图班调查处理工作。围绕森林督查发现、国家反馈的疑似违法林班、草班,整合工作力量,集中精力调查处理,确保按质按量销号处理。三是强化资源网格化管理。加强对7274名护林员的督促管理工作,确保护林员履职尽责到位,维护林草资源安全。

(4)进一步强化林草民生生态产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推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实际,巩固提升以33333hm2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产业,积极开展核桃、花椒良种繁育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示范,扩大花椒、刺梨种植面积,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林产业。依托森林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在确保林业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林药、林菌、林粮、林蜂等林下经济产业。三是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森林保险和碳汇机制。研究探索开发碳汇产业,促进林草资源增值增效。通过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5)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参与森林草原保护发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注重经验推广。不断提炼和推广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积累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打造林长制工作示范亮点。三是注重加强培训。进一步加强对三级林长、林业干部、护林员以及其他务林人的培训教育,提高政策法规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提高宣威林草业综合治理能力,扎实推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提高林长制工作成效。

(6)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工作,提升林草业社会贡献力。围绕提升服务能力目标,不断加强要素保障,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好全市涉林招商引资用地项目的政策、技术和使用林地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在征占用林地方面力争“速报、速批”,有效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从而减少违法占地行为发生,进而保护林草片资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林草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惠民县:民间林长助力野生动物救助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