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烙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3-03-22杨丽娜王玉夏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督脉针刺疗法

杨丽娜 王玉 夏铂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烙灸作为宁夏少数民族医学中一种极具特色的治疗手段,其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祖国医学化脓灸、发泡灸,其操作较为简单,安全实用,具有“简、便、验、廉”的操作特点。据载:“要知灸的得济处,是凡一体内,多有恶润凝聚以致本体,或热性、或燥性者用之,然亦不能去净,必以火灸之,则本体病根尽去”[1]。本疗法已经有1 000 多年的临床应用,包括在内科、外科、伤科、眼科、皮肤科等许多学科的应用,其具有温经散寒、软坚散结、祛腐生肌作用。临床能够治疗痹证,还可治疗瘰疬、痈疽、顽癣、腱鞘囊肿、血丝虫病和象皮腿[2]。这些年随着国家对民族医学的重视,烙灸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现将近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临床应用

1.在神经、血管性疾病方面

王顺吉等[3]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两组均进行内科基础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烙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之间的神经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经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烙灸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淑婷等[4]评价烙灸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将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烙灸+针刺组、督脉烙灸组、常规针刺组,每组65 例。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及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观察治疗前后4 周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治疗4 周后,烙灸+针刺组有效率(88.33%)优于督脉烙灸组(61.01%)及常规针刺组(64.41%)(P<0.05);患者上肢及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经过系列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烙灸+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P<0.05 或<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烙灸+常规针刺疗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显著提高其中医证候表现及肢体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及烙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冶尕西和马静[5]观察烙灸法+康复易化技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将7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烙灸+康复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采用易化康复技术,烙灸+康复组在康复组基础上采用烙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 周后及3 个月后,采用生活活动量表(ADL)、简式FMA 量表、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上肢及下肢评分与治疗前对比,烙灸+康复组FMA 评分在治疗4 周后、3 个月后明显增高(均P<0.05);康复组于治疗4 周后及3 个月后也显著增高(P<0.05);烙灸+康复组治疗4 周后及3 个月后FMA 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及3 个月后ADL 评分也高于治疗前(P<0.05、0.01);烙灸+康复组治疗4 周后及3 个月后评分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显示烙灸能够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开创了优质运动功能模式,使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升,疗效显著,能够减少伤残率,提高患者功能运动能力和常规生活自理能力,且长期效果显著,康复技术及烙灸相结合治疗相当廉价,为患者和家庭减少了许多经济负担,该疗法值得研究及推广。

2.在骨伤科疾病方面

张瑜等[6]对比了烙灸+玻璃酸钠和单纯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寒湿证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治疗组同时给予烙灸治疗。两组治疗5周为1 个疗程。运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ysholm 对治疗5 周后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烙灸+玻璃酸钠较单纯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寒湿证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林瑞珠等[7]研究了具有宁夏少数民族医学特色烙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 例及对照组39 例。观察组采用烙灸治疗,用自制铁质烙灸具,从梁丘、血海到阴陵泉、阳陵泉穴采用直接灸法,局部膝关节皮肤轻微发红为度,每次30 min,每天1次;对照组运用普通针灸疗法,选取犊鼻、血海、梁丘、委中、足三里,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VAS、Lysholm 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VAS、Lysholm 评分较治疗前均大幅度改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Lysholm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效率达到87.7%,对照组达到76.8%(P<0.05)。结论为烙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减轻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方面疗效好于单纯针刺。夏铂等[8]观察电针结合烙灸疗法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后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40 例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后期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8 例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22 例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烙灸疗法,两组均以14 d 为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治疗组达到90.9%,对照组达到77.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可见电针结合烙灸疗法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具有疗效理想、风格独特的优点,临床上建议推广运用。史兴忠等[9]观察特色烙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分为烙灸组、扶他林组,每组30 例。烙灸组采用自制铁质灸具,直接灸命门到腰俞的督脉及双侧肾俞穴处,每次30 min,每天1 次;扶他林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每天1 次。两组患者同时行康复训练,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个疗程后分别采用VAS 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烙灸治疗和扶他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明显降低,烙灸组治疗后VAS 评分较扶他林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JOA 评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能力),P<0.05、P<0.01,烙灸组改善明显优于扶他林组(P<0.05 或P<0.01)。结论为烙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朱宁等[10]观察特色烙灸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将60 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将烙灸+体外冲击波疗法为治疗组(30例),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成对照组(30 例),1 个月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达到40%,有效率达到30%;对照组显效率达到27%,有效率达到23%;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可见特色烙灸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优于仙灵骨葆胶囊。魏雪红等[11]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胃护理干预联合烙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蚀),将85 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 例采用温针灸,通过脾胃经选穴: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上脘、内关、阴陵泉、脾俞、胃俞;辨证取穴:血海、梁门采用泻法。三阴交、足三里、上脘、内关、阴陵泉、脾俞、胃俞,留针30 min,留针并加灸,每5~7 min 行针1 次,每天扎1 次;日常护理(同对照组);烙灸:烙灸器烧红灸,皮肤局部微微发红即止。如皮肤破溃、脓水,保持清洁局部,感染预防,每次30 min,1次∕d。连续干预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继续下一疗程。观测临床表现、NPRS 评分、SF-36 评分、不良反应。连续干预治疗6 疗程(60 d),判定疗效。结果表明,临床疗效、骨密度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NPRS 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SF-36评分均有大幅度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脾胃护理干预+烙灸治疗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骨蚀)疗效显著,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易于推广。

3.在免疫系统疾病方面

王顺吉等[12]比较烙灸+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烙灸+西药治疗)及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每周1 次)、柳氮磺砒啶(每天2 次),服用甲氨蝶呤当天停用柳氮磺吡啶;观察组同时给予烙灸疗法(每周2 次)。观察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C 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变化,观察疗效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5.0%,优于对照组(77.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指标均较对照组低,据此烙灸+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西药疗法安全可靠且有效。

4.其他疾病方面

王顺吉等[13]观察烙灸督脉联合针刺与单纯运用烙灸、单纯运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差异。随机将12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烙灸+针刺组、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 例。督脉烙灸组采用烙灸疗法,常规针刺组运用针刺疗法,烙灸+针刺组采用与上述督脉烙灸组的烙灸及常规针刺组的针刺联合治疗,均治疗4 周。于治疗前后对3 组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后烙灸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5%、督脉烙灸组为65.8%、规针刺组为63.2%,烙灸针刺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组。李晓龙等[14]探讨烙灸法+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将120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成烙灸组、中药组,每组60 例,中药组内服中药汤剂疗法,烙灸组给予烙灸+内服中药汤剂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肿块的大小、疼痛度及综合疗效。结果显示,烙灸组恢复更加明显;烙灸组有效率为96.6%,中药组为67.9%,由此可见烙灸法联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高玉杰等[15]观察烙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 例。治疗组采取烙灸四神聪和“督脉十三针”,联合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口服的方法,均治疗8 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SE、生活运动能力量表修订版(ADL-R)的评价。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推测烙灸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淑婷等[16]观察针刺配合烙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80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烙灸督脉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40 例。治疗组在毫针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烙灸督脉,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针刺1周5次,烙灸1周2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治疗4 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由此推测针刺结合烙灸督脉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缓解头痛作用强。

小结

烙灸疗法其独具风格、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深受患者的信任,但目前烙灸的操作方法、流程及效果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其相关的机制研究仍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为烙灸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督脉针刺疗法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