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2023-03-21赵彦

大学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

赵彦

[摘 要]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通过科技创新、实干兴邦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高校培养创新型劳动者的使命更加艰巨。进入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被赋予“培育创新型劳动者”的新内涵。文章综合26所本科、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培育创新能力”资源明显不够,教材知识点泛化、教学内容实施虚化、实践教学缺乏与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教师队伍创新指导力不足等是其主要表现。应坚持创新驱动和教育资源协同等改革思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竞赛、项目和师资等教学资源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改革,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劳动者的能力,彰显高校劳动教育新时代的新内涵。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4-0134-03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坚持工具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劳动与创造要在教育体系中协同共生,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这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全国大中专院校劳动教育应融合其他课程资源和要素进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自2014年国家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以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理论学者们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关注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和捕捉地方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等信息方面日益灵活,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质课程、项目实训、实践平台等教学资源为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理论研究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为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劳动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思维

(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坚持以创新为驱动

用“创新资源”充实劳动教育新课程体系是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创新。以“创新资源”为引擎,在劳动教育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平台对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设计具有时代意义。以创新为驱动,一是教材内容设计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上凸显层次性和渐进性;三是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融合性和协同性,让学生在“劳创融合”中培养创新劳动能力和技能。

(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坚持教育资源的协同运用

“劳创融合”是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理念[2]。其一,劳动教育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又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才,这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相通性。其二,创新创业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养分能够在价值导向、内容革新和方式改进等方面促进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发展。一是创新创业中的创新、奋斗精神能够丰富劳动教育的踏实、实干精神;二是创新创业中的项目实训与科技发明让劳动实践与“创新”对接;三是创新创业中的科技竞赛能够丰富劳动教育的“劳动比武”内容等。

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不足

(一)教材中创新类知识点泛化,对新时代创造性劳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表现与诠释不足

笔者对26所样本院校的研究发现,其劳动教育教材知识点在内容与结构上比较雷同,虽然大部分教材都涉及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章节内容,但多是站在一般论述的角度分析二者关系、融合的意义及融合的路径,知识点点到为止,泛化严重。此外,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新时代勞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诠释不足。虽然大部分高校将本校劳动教育案例列入教材内容,但多是周期性义务劳动、公益活动、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内容单一,“劳创融合”成果不多,这对于自媒体时代下追求个性、追求创新、彰显活力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很难具有课堂学习的吸引力,劳动教育的传统教材知识样式与架构需要进行科学改革。

(二)创新类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层次性,实施过程虚化

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问题: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层次性,教材缺乏“由知识点到关系分析到应用探索再到案例分析”的层层递进的体系设计与编排,学生很难在粗略的知识架构中探索创造性劳动的方式方法;二是科技创新类知识引入与实施过程虚化。

(三)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平台缺少对接

笔者对样本高校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平台对接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得还不普遍。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借助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学生劳动和技能培训,二是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三是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增设 “劳动周”。以上三种实践教学方式的共同点是将劳动教育置于传统劳动教育方法内,采用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复合劳动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其创造兴趣。这些实践教学看似形式多样,但内容与形式实为单一,虽接地气、易操作,但学生也仅仅是在劳动中体会了快乐、付出与收获,其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此类实践教学中则难以得到提升,劳动教育培养创造性劳动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四)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指导创新创造能力不足

笔者在对样本高校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劳动教育教师资源匮乏,指导能力不足。调查显示,当前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多是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部分行政人员构成,对于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和进行创新指导的能力受限极大。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高校劳动教育学分较低,学时设置也较少,很难满足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任务要求,这导致具有创新創业竞赛指导能力的教师或大创项目指导教师不愿意参与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排课过程中教师都存在更换现象,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劳动教育授课效果。

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

鉴于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创造性劳动”不足问题,本研究以教材改革、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改革方案,构建培养创新性劳动者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角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见图1。

(一)教材内容改革

其一,在理论基础模块中充实创造性劳动科学知识。引入工业4.0的概念与成果、5G技术研发与成果、近些年国家航空航天科技成果等内容,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凸显新时代劳动教育“创造性劳动”内涵。其二,充实模块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资源。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劳动教育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文化分享。其三,实践创新模块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竞赛与项目研究培育知识。将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系列和大创项目培育知识引入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模块,能够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其四,资源共享模块中增加不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同院校的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等成果能够拓宽学生创新劳动思维和视野,对于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交流与借鉴意义。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其一,区分高低年级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依托教材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劳动习惯、自主劳动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明确大学阶段必须独立地处理问题和矛盾,为升入高年级创新创造奠定基础,高年级劳动教育则与“创造性劳动”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中侧重创新创业知识的引入,让学生在“劳创融合”中提升劳动创新创造能力。其二,区分不同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引入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创新创业知识、校友的就业创业经验分享、学生创新创业案例等,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提升对专业学习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实现“专创结合”“劳创融合”。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其一,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对接。创新创业竞赛的竞技精神、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内容和特点对于提升学生探索、冒险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其二,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大创项目完成。劳动教育实践教学通过大创项目可以让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中体会劳动与创新的关系,领会新时代劳动创造的含义和真谛。其三,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完成。学生劳动教育课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完成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标准、企业管理知识和企业工人身上的爱岗敬业精神,对于学生理解劳动教育课程中培育的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队伍稳定与质量提升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劳动人才,就必须多措并举进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4]。其一,应加强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层面打造教师队伍:一是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等思政教师作为劳动教育兼职教师的第一梯队,他们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发育及就业意向等比较了解,可以在学生人生观、劳动习惯、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帮扶;二是专业课教师、竞赛指导教师、实验教师等作为兼职教师的核心梯队,他们具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对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竞技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其二,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学习交流活动。教师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沉淀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交流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这对于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立足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资源、实践平台、师资资源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探索与尝试,是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进一步科学化的重要实践。在本研究开始之前,理论界已经就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劳创融合”理念,相信在本研究基础上,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将进一步清晰,以培育“创造性劳动”为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会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开拓更加宽广的实践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许为宾.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22(2):64.

[2] 佟刚,胡建英,田丰.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劳创融合”劳动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34):34-37.

[3] 杨亚星,徐奕涵.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127-128.

[4] 王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路径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6):83.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创新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财经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