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3-03-21李健

大学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李健

[摘 要]文章通过聚焦物流行业人才需求,针对校企合作合而不融、校企双方责任划分不清、教学评价单一片面、改革成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为打造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示范。

[关键词]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4-0126-05

一、区域行业现状与国家政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加快构建“三大定位”新使命新任务——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广西“三大定位”的核心是开放,通过发挥广西近1600公里海岸线和面向东盟的优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以广西为支点撬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开放发展;首要任务是互联互通,推进内联外通建设,坚持海陆空并举,加快建设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提升通达水平;打造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中泰崇左产业园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交流平台,不断强化与东盟在产业、经贸、能源资源等多领域合作[2]。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新任务,广西构建“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发展空间格局,需要加快在国际国内物流通道、港航物流、空港物流、冷链物流、物流园区、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信息平台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但广西智能物流装备制造、智能物流信息系统研发企业数量较少、技术较为薄弱,还不能满足广西智慧物流建设的需求。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的设立,能够促进广西物流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广西物流产业将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但目前广西高校面向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规划设计等领域培养的人才比较少,无法满足广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3]。依托国家一流专业群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发挥高校师资和企业资源优势,是培养高素质智慧物流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2021年,南宁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和广西现代物流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云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产教融合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在办学初期还存在一些亟须改革和调整的事宜。

(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企合作合而不融

南宁师范大学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5家企业存在合作关系。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投入精力及资金较多,但大多合作企业参与度不高,大部分企业只愿参与顶岗实习、吸纳就业环节,而不愿意全过程参与办学。部分参与办学的企业虽然愿意付出,参与意愿强烈,但缺乏教学资源及教学管理经验,没有掌握教学规律等。企业教师参与的水平不高,并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课酬较低,难以吸引企业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此外,合作企业在办学能力、资源、思路上存在一定短板,局限性凸显。基于此,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而不是真正的融合,没有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2.学校与企业双方责任划分不清

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获得深入一线调研的机会和实践平台等;企业获得技术专家的支持和具备创造活力的学生团队的协助等。在共同获利的同时,双方应该形成责任与利益相辅相成的格局,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现存的校企合作中,并没有构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此外,现存的考核指标主要是针对学校,而针对企业的考核指标较少,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任划分不清。

3.教学评价单一片面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教学评价没有真正做到多元评价,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以学校为主,合作企业参与评价不多,没有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式未能凸显以实践能力为引领的特点,仍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有关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没有得到体现。评价内容未能体现以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活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未能体现岗位能力需求及专业能力要求。

4.改革成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成立时间较短,缺少完善的改革成效评价机制,难以体现人才培养的成效、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主要精髓(風险共存、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没有真正实现企业、高校通过市场化生产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1.学科专业建设

(1)学科队伍向“双师”型、复合型教师方向转变

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开展常规性的企业调研,派遣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以培养“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2)科学研究向应用研究倾斜

鼓励教师积极联合企业申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类项目等,尽可能多地申报横向项目。鼓励教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申请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3)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

在现有学科竞赛基础上,举办智慧物流、软件开发方面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智慧物流相关软件的开发能力、智慧物流相关大数据的处理能力。

(4)推动学科竞赛和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

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智慧物流规划设计能力、智慧物流市场运作能力、智慧物流相关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5)加强与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在原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建更多实习实践基地。例如,与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智慧物流实习实践基地,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智能物流装备实习实践基地。

2.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1)以合作为契机,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促进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深度合作。培养对象上,按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企业教师分类培养,争取每年培养8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内容上,按理论与实践、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方面进行培养,在提升教师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同时,引導教师结合产品服务项目和产品开发设计项目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进行教学,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效果更有效;培养方式上,鼓励企业教师进课堂,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学校教师进企业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服务与产品研发,使学校教师真正深入企业。

(2)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探索企业在运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研究项目。学校教师可利用自身的专长申报相关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并把最新的研究理论反馈给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实验数据、实验平台等,助推“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3)以产业为平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水平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践,边实践、边教学。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通过理论学习、一线服务、生产体验、管理感受,融“教、学、做”为一体,使专业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企业和社会需要,促进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水平。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1)立足广西物流,辐射东盟产业

与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携手,立足广西,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中国—东盟供应链一体化智慧物流产业孵化中心”,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与交流,承担政府应急任务。

(2)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物流

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产业布局为契机,共同推动建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加强在光电子和光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产业和应用领域的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与产业化基地。

(3)深化物流改革,探索创新视角

充分发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多维协同育人平台的作用,实现校企合作落地生根,组织推动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基地。

(4)面向企业急需,培养创新型人才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将与南宁云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基于区块链及大数据的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开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服务、质检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示范教育,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开拓精神的培养,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物流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5)研发物流装备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将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智能物流系统与装备制造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示范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接、创业成果孵化。

4.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构建“两制三育人一体系”教学组织模式

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拟构建“两制三育人一体系”教学组织模式。“两制”即现代学徒制和学分制[4]。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对接北部湾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建设需要。按照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岗位成才”人才培养要求,大力开展学分制改革,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制定学分互换认定管理办法,通过参加企业项目开发、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行业技能竞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实践项目进行学分认定等。“三育人”指培养学生具备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促进产业转型的创新创业能力及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质[5]。“一体系”指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准确把握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科学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健全师资培养机制,完善改革成效评价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过渡,高校教师也正实现由封闭型、单一型、专业型向开放型、综合型和复合型转变。智慧物流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双赢”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智能物流系统开发、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和智慧物流规划设计人才;建成了面向东盟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完善了《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教学环节过程管理规定》《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企业教学管理办法》《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改革成效评价机制》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校、企业、学院”协同管理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达到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研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成果逐渐增多的效果,体现出了改革后人才培养的成效。

(3)以校企融合为契机,发展兼职教师队伍与实践基地

根据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的实际情况,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权威人士纳入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队伍知识技术与专业规划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并以此不断激发专业教师自觉提升业务水平的热情和动力。另外,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等,真正做到改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比例小、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主动创建兼职教师人才储备库。

三、应用成效分析

(一)构建了多维立体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联合企业开展“务实践行”培养工程之“超导”任务模式训练营,训练营能力提升框架如图1所示。以“综合改革、创新发展、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专业知识、学校通识、“能力本位”、创新创业特色四个层次课程体系,结合教学指导支撑平台与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搭建了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总体框架(见图2),并基于此构建了“54321”人才培养模式,即能力培养“5核心”、课程体系“4层次”、素质提升“3模块”、管理机制“2结合”、支撑保障“1平台”。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2021年,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近3年,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先后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8项,出版教材和相关专著11本,发表教改论文18篇;获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3项(自然科学项目10 项,社会科学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6门;发表SCI/S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0个;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相关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到10余所同类本科院校、10余所相关职业院校、20余家物流企业。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建成了23个实验实训室,建设了20个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此外,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互联网+”创新设计大赛,旨在通过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創业意识和水平,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多兼具创新、研发、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近3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先后获得国家级奖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

(三)学生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成效显著

2018—2020年,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从数据中可见,虽然有些专业就业率有所下降,但专业学生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的比例逐年提升,进一步体现了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四、结语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了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真正体现改革后人才培养的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吕勇.以“三大定位”新使命推动广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J].当代广西,2020(21):18-19.

[2] 龙慧蕊,金向德.“三大定位”新使命 “五个扎实”新要求[EB/OL].(2019-05-07)[2023-06-07].https://www.56-china.com.cn/show-case-1987.html.

[3] 朱丽妮.广西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2(23):18-20.

[4] 王淑文.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5):49-54.

[5] 陈欣颖.三育人视角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华东纸业,2022,52(1):73-75.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