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23-03-21李林锋广西横州市百合镇陆屋村委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数学知识科学

◇李林锋(广西:横州市百合镇陆屋村委小学)

科学素养指的是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且对科学具有非常大的探究兴趣。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并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索手段,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需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作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真正地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实现科学素养的培育。

一、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让其数学学习变得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能够深度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数理综合能力加以训练,从而让其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让其可以运用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行数学思考,建立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从而实现数学多方面能力的进步。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需遵循科学性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地为他们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与数学知识深度结合,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这样做也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知识学习,真正地实现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二)多样化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应秉持多样化的教育原则。小学生本身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变得越来越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加入数学探究之中,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三)综合性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应遵循综合性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也需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实现综合教学。还要做好综合性评价工作,对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方法、探究能力、探究结果、课堂参与性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三、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拓宽科学眼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数学学习,在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开拓科学眼界,培育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可将数学教学工作与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见识到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此视频内容了解图形运动中的平移与旋转。这样不但能够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让其领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提升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勉励学生:数学知识与我国的科技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关联,只有认真学好数学知识,长大以后才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更加认真地学习,勤于观察和思考,并努力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航天科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设置课堂问题,倡导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进行培育,通过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课程内容,形成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圆》时,教师就可以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育。教材中特别对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概念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探究: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需要几个点能够确定一个圆呢?通过这个问题设置,既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将圆与点之间进行关联,为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提供方向,还能促进学生认真思考,不要直接死记硬背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并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圆的方式展开探究,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比如如何才能够确定一个圆的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在圆的各个部位中进行一个点的确认,查看能否确定圆的位置。学生最后发现,只有确定圆心和半径才能够明确圆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数学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与探究,从而引出圆、圆心、半径的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越来越有效果,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布置学习任务,培养探究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勤于思考和实践练习,充分获得数学知识。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数学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课堂实践获得结论。这是科学论证的步骤,也是数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篮球场上用粉笔绘画圆形,并采取跳绳的方式测量篮球场上大圆形的直径、半径和周长,同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通过二者的对比验证数学公式是否正确。布置这种课堂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操作中验证数学公式,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以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逼”着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以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渗透生活元素,提升思考能力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时,可以进行生活化元素的渗透,这样可以让学生与生活走得更近,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小学课堂上课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高效进行,可将生活内容融入课堂,帮助小学生提高理解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需利用生活化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让学生以生活内容为载体进行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化元素,将课堂设置成为一个超市,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多种商品,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扮演买东西的顾客,通过扮演游戏角色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猜测物品重量,猜得对,就能够获得一定奖励。教师拿出一样商品后,会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并按照对应的重量单位说出该商品的重量。学生在这种猜想游戏中,不仅能够获得对克与千克概念的深入了解,还可以明确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距,让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培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更应借助数学问题指导他们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与此同时,还可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其在思考与行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而将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数学知识科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