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齐心协力 有效推进衔接

2023-03-21何晓钦福建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性幼小整理

◇何晓钦(福建: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

在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幼小衔接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职能部门、在职幼教工作者等也一直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幼小衔接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方均把研究重点放于幼儿园,不断在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学等方面努力探究,却忽略了小学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幼小衔接教学质量不理想,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量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问题:小学方面一直不觉得幼小衔接与自身有关,所以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幼小衔接教育环节中。另外,幼儿园方面也未主动与区域内小学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因而形成了园、校教育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的局面。但实际上,要想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就需小学与幼儿园共同参与,科学开展幼小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各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受到重视,我国针对学前教育出台了众多法则和指导意见,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学前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同时还需要与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发展空间。从国家的重视程度中不难看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二者必须做到相互配合,必须做好相互衔接工作,才能保证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科学的幼小衔接,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期间,需注意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保证其符合大班幼儿的现实情况,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充分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在大班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时期,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园均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幼儿进入小学后,日常活动均以学习知识为主,这与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天差地别。另外,在生活作息方面,幼儿园也与小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后者在校的时间会更长,让幼儿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许多幼儿还会因方方面面的改变而产生焦虑感以及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而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则更为重要。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幼小衔接工作属于幼儿园范畴内的教学活动,一直以来也是由幼儿园单方面完成。实践结果显示,幼儿园单方面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往往欠缺科学性与实效性,进而导致教学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幼小衔接工作已经逐渐融入小学,但绝大多数小学在思想上却仍处于“上位”状态,无法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建立沟通关系。虽然部分小学与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建立了一定联系,但在配合和协作上并不融洽,这些问题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幼儿园方面,在与小学合作期间,没有向小学靠拢的意识;其二是小学方面,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无法定期与幼儿园教师建立联系,期间缺乏有效交流,从而导致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没有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使得教学缺乏科学性。

三、幼小齐心协力有效推进衔接

(一)统一幼小衔接时间

幼小衔接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需贯穿于整个幼儿园阶段。因此,为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在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合作期间,双方不仅需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统一幼小衔接的时间。我国幼儿园教育以三年为主,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幼儿正处于各种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情绪控制、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抓住这一重要阶段,将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时期,而非单纯只在大班阶段开展。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实施的方法,则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接受程度而分阶段进行,以保证幼小衔接的科学性和游戏性,促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可以顺利适应小学的紧张学习氛围。

例如:针对作息时间方面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向小学方面了解详细的作息时间,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当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可以逐渐调整幼儿到园时间,使作息时间逐渐向小学的作息时间靠近。这一期间可寻求家长的培养,尽量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园,以此改变幼儿的作息规律,同时培养其时间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教育幼儿,在校园内遇到困难时要找教师,尽量不与同学之间发生肢体冲突,同时告知幼儿在公共场所内不可奔跑,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值日也是需要小学生自主完成的一项任务,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需在日常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室内的值日工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本身就与小学息息相关,该项工作虽然在幼儿园进行,但小学也应承担重要的教育责任,需与幼儿园共同完成这项教育活动。对此,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期间,小学和幼儿园双方均需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小学,以往并不承认幼小衔接工作与自身有关而一直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所以一直以来都由幼儿园单方面承担着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新教改的推行,要求小学也要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与幼儿园共同探讨和研究教育方向与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的科学性和完善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开展。

(三)建立幼小沟通平台

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需保持长期的沟通关系,需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沟通平台,双方应通过有效沟通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往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若不及时沟通,则会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小学教师认为一年级学生的整理能力存在欠缺,但幼儿教师却认为,他们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一直会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如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自己将衣服叠整齐放到自己的柜子里;睡觉前会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衣物、鞋子摆放整齐。而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衣物整理得非常好。另外,在幼儿园教育期间,教师会从小班开始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玩具整理并放回到固定的位置。幼儿升入大班后,教师也会引导幼儿整理日常游戏以及教学所用要的教材和各种材料。每个幼儿的整理能力都表现较好,不应该会出现不会整理的问题。究其原因,小学教师所说的整理与幼儿教师所说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小学阶段的整理,需要学生独自一人完成班级内务和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而非所有学生一起做某一件事。此时由长期的“集体行动”变成独立完成,会让许多学生表现得不知所措甚至无从下手。因此,为了加强幼儿的整理能力,使其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需保持良好的沟通,双方可将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统一,尤其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需要立即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小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顺利、平稳地过渡。

综上所述,良好的幼小衔接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才能促进幼儿平稳过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科学的教学管理策略,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这一新身份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科学性幼小整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