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023-03-21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张 志(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体会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为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升教学效果。

一、重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此,小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科学课程。各学校和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确保教师能正确理解科学课程,进而确保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讲座活动,及时更新科学知识,并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使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时,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活跃的思维,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在花盆中种一粒种子,并将其带到课堂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种种子之前,是否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观察?是否了解种子的特征?随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科学引导,全面讲解相关知识。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设计名牌,并将其粘贴在自己的花盆上,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师用这种方式进行科学讲解,可以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

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观察是最为基本的一项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实验状态和实验条件,体会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记录。例如,在探索《溶解得快与慢》时,要提前准备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和高锰酸钾,随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两杯水中分别倒入相同量的高锰酸钾。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观察,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并对其实验现象进行准确记录。观察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科学课程教学的深入奠定基础。

三、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驱动器。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可以使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科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对学生探索欲望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智力水平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有效激发,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课教学时,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只能向学生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无法向学生展示植物根部传送养分和吸收水分的过程,对学生理解能力造成一定的限制。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科学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考虑时间,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优化和完善课前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小学科学课堂,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四、优化教材应用

在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科学教师无法合理应用科学教材,只是向学生讲述相关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详细解释或启发学生提出创造性想法,因而导致学生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鉴于此,教师应优化教材应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教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学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综合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并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温度和温度计》一课教学时,需要在课堂上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分析二者区别,然后引出课堂内容。运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自制实验学具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各种自然事物充满了兴趣。我们进行科学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文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主动感受科学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相关的学具,激发学生动手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这还可以使学校实验器材缺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电磁铁”单元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导线电池和铁钉等器材进行自主实验,共同探究如何增大电磁铁的吸力,吸起更多铁钉。这种实验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生对部分知识点充分理解后,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举例。那么,怎样才能将铜钉和铁钉迅速地区分开来呢?在问题的引领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共同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提出增大电池容量,有的学生提出将线圈多绕几圈,还有的学生提出同时增加线圈和电池容量,以增强磁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讨论,学生就能更为充分地理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和知识迁移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引导学生自制学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深化实验体验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兴趣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科学实验具有更为深刻的体验。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探索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科学实验过程产生更为直观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摸着喉咙处发声,体会发声和不发声时喉咙处的变化,继而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声音如何产生和传播的,然后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随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传声筒实验,利用一根棉绳连接杯子底部,要求两个学生分别在教室内和教室外,体会声音传播过程。这项实验,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的传播,并对其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可见,强化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七、鼓励学生质疑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学科。教师要激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叶》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各种树叶,并对树叶特征进行深入观察,运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分类。学生在参与具体实验操作时,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可能会使叶子枯黄,从而影响分类效果。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讲解,如在引导学生搜集树叶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为各个小组布置某一种树叶的寻找任务,让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小学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鼓励学生主动猜测,大胆质疑,进而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合理应用教材文本,组织学生自制实验学具,强化学生实验体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确保学生对科学课程具有更为充分的认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