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设计的“五从”

2023-03-21马歆贵贵州威宁县麻乍镇戛利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作业家长

◇马歆贵(贵州:威宁县麻乍镇戛利小学)

“双减”的目的是减少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并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事实上,课外培训活动最初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而开展的,因为家长往往没有能力和精力指导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毫无疑问,校外培训机构为家长提供了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双减”政策的实施,也需要从课后作业的优化入手。对于小学的数学作业,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如何更巧妙地设计作业,如何利用作业引导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自主探索,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更积极的探索。

一、作业生活化,从抽象到具体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数学课本身的抽象性所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数学知识缺乏充分的理解,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此类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是一种理想选择。从书本上数学知识到生活中数学尝试的转变,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知识的转变。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作业设计,强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反复练习太无聊了。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乐趣。这与我们作业设计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日常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应用中练习,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元素为基础,引导学生先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知识的巩固。

事实上,这种作业设计的思想也可以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上。例如,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中,设置了“生活与百分数”这样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本身就是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一种巩固和锤炼。这种设计也延续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内容的理念。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要求教师尽可能减少练习次数。根据课程知识设计相应的练习和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和解决。就“双减”而言,其表现是减少作业和课外辅导。但实际上,其内在的逻辑是要求教学活动从培养“会做题的学生”,转变为培养“会学习的学生”。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二、作业层次化,从基础到提高

在缺乏坚实数学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拔高”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能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意味着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所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事实上,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渐进的。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是因为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中,要坚持环环相扣的基本原则。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先用较少的时间去完成前期简单的题目,以有效提升整体的作业效率。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学生自身认知以及学习的规律,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基础题目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继而助力其更好地去攻克那些较难的题目。在对作业完成标准的设定上,教师也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以及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坚持因材施教,以层次化的作业设计去引导学生,继而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课后作业练习成为缩小学生差距的桥梁,而不是拉大学生差距的工具。

三、作业创新化,从输入到输出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的输入过程。学生从教师那里听到的知识、所理解的知识,如何有效地验证?那就看学生能否清晰地讲述这部分内容。如果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将知识点复述给其他学生或是教师听,就证明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这部分的知识了。除此之外,创造性的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有着很好的效果。当前很多做题App 以及线上资料库仍然存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检索的方式完成习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自然也就失去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功能。创新性作业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以独立的姿态完成作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尝试,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创新性作业这样的特点,十分适合小学生。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也可以积极借鉴英语、语文等科目的教学经验,尝试让学生“谈谈感受”“讲讲感悟”,让学生分享自身作业完成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作业完成过程。教师也不宜机械地以作业完成的准确率来判断学生是否“合格”,而是要引导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进行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复述给父母听,通过这样的方式,全新定义传统作业模式下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实际上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双减”政策颁布以前,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家长批改学生的作业,家长也承受较大的压力与负担。于是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会选择将学生送到课外辅导班。作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润滑剂,合理地利用课后作业去搭建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一次尝试与升级。通过引导家长参与,转变以往用作业“绑架”家长的方式,为家长提供一条全新的参与学生成长的路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家庭环境的构建。

四、作业长度化,从课堂到课外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长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长作业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既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而作业内容需要融合生活实际,兼具趣味性与发展性,提升学生接纳度。比如,在学习“认识千米”时,三年级学生仍处于懵懂阶段,为了帮助其感知千米的含义、了解1 千米有多长,教师可以长作业形式,要求学生陪家长一起出行,并用家长的手机下载运动App,记录出行路程。在分享体验时,有学生认为:“1 千米很长,需要走10 分钟呢!”有些学生则认为:“1 千米很短,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时间1 分钟都不到。”通过融合生活实际,学生不仅认识了“千米”,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强化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作业拓展化,从单一到多元

“双减”政策下,要求教学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要求对于数学课的组织而言,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作为数学教师,自身的职责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帮助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巧,同时也肩负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异。这份差异的存在使得很多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数学不需要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关联。“双减”政策强调学生素质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的提升,数学课程同样也需要服务于这一准则。与此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课后学习的环节中去参与一些趣味知识的学习与拓展,能够很好地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与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长远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课后作业的完善就需要做出更为积极的探索。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每当学习完一个新的章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与之相关的数学故事与渊源。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之后,很多学生对于“图形”这一概念相对熟悉,但是对于“几何”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此时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查阅一些关于几何的知识呢?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几何一词是如何出现的?”“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几何定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熟悉概念的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为数学的逸闻趣事所感染。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完成自身意志的磨炼,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

作为数学教师而言,尽管只负责数学教学,但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肩负着责任。这一点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当有所体现。在作业的设置上,通过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更好地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例如,在学习“圆锥与圆柱”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分享、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圆锥形或是圆柱形的景观、建筑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感受这些景观、建筑物的文化底蕴及背后故事,加快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实际上,“双减”政策的实施,体现的是义务教育理念的转变。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对于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双减”工作意味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减轻学生负担”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作业家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家长请吃药Ⅱ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