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

2023-03-18赵璧项浩杨逸刘月娥

人人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感染者消化性螺杆菌

■赵璧 项浩 杨逸 刘月娥

(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消化内科;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急诊科;4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科)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目前,我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几乎所有感染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胀、打嗝、饱腹感,一些患者可能还有口臭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因此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感染。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在全球范围内该病的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0.1%~0.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大量尿素酶,改变胃部生理条件,使胃泌素分泌紊乱,破坏上皮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胃黏膜局部反应,破坏胃黏膜屏障,从而诱发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反复腹痛是溃疡最重要的症状,有的患者表现为饥饿时疼痛或夜间疼痛,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进食后出现疼痛。除此之外,患者可能还存在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80%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降低至1%~3%。

(2)胃炎

胃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随着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繁殖,患者会出现胃炎症状,常表现为中上腹不适、有饱胀、钝痛或烧灼感,还可能会有食欲下降、嗳气和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胃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尤以中年及以上人群更为常见,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据胃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将其分为①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95%;②弥漫性胃窦炎:>90%的胃窦炎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③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属于癌前病变;④残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0%;⑤胆汁反流性胃炎。

(3)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导致胃黏膜发生炎性改变,随病情进展发展为胃癌,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促进胃癌组织miR-146a 表达上调,参与胃癌恶性进展的过程。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最重要的因素,但感染是可控因素,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比较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高了至少6 倍。如果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溃疡经久不愈,极少数感染者会发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痛、反复呕吐、食欲缺乏、进行性体重下降等症状。虽然幽门螺杆菌不会直接分泌致癌物质,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质。

(4)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非器质性疾病,以反复就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为主要症状,会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经济负担。有35%~87%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但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该病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有关。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

在全球范围内,大概过半的人数都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在不同种族、地区、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与社会经济水平、公共卫生条件及人口密集程度等密切相关。

在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5%~50%,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达90%,我国平均感染率在50%左右。

目前,人-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途径是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播主要见于以下方式:食用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不洁净的水;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或粪便排泄物,不洗手进食;与感染者共餐,使用感染者用过的不洁饮食器具;直接口对口喂食或密切接触。通过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预防感染。

3.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选择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条件、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根据不同地区确定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

2012 年我国推荐将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即为铋剂、2 种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主要原因是铋剂具有较高的药物获得性,与PPI 联合能克服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成功率。但铋剂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许多发达国家被禁止使用,短期服用铋剂会产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如黑便、头晕等,长期服用会产生铋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仅为2 周,故用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铋剂属于非处方药,患者可自行购买。但患者对药物的认知不足,对药物剂量的选择存在一定误区,因此提高患者对合理使用铋剂的认知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是“病从口入”。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口口相传”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就餐前及便后要勤洗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推广全民公筷行动。

猜你喜欢

感染者消化性螺杆菌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