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更要做好筛查和防癌工作

2023-03-18陈梦媛

人人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患癌肠癌生存率

■陈梦媛

每年的2 月4 日是“世界癌症日”。一项研究显示,2019 年,在15~39 岁的人群中,有119 万人新患癌症,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39.6 万。其中,排在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白血病,乳腺癌,肿瘤及中央神经系统癌,大肠癌,胃癌。在全球青少年中,癌症已经成为第四大死因。并且在15~39 岁的癌症患者中,35~39 岁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大。

癌症为何找上年轻人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年纪轻轻会患癌呢?这些年轻人患癌后的反思,值得我们深思。

33 岁乳腺癌患者于娟

作为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博士的于娟,既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又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着幸福的家庭。不幸的消息却突然而至,砸中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她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不到两年的时间,年仅33 岁的她最终没能战胜病魔,因癌症离世。

患病后,于娟为了反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了一年多的《癌症日记》。她说这10 年基本没有在晚上12 点以前睡过觉。学习,考GRE、托福,考研……同时也喜欢聊天、网聊、BBS 灌水、蹦迪、夜宵、K 歌,甚至有时通宵达旦,连凌晨1 点睡都算是早睡。

27 岁癌症患者华哥(化名)

华哥,27 岁,大学毕业后到一线城市广州工作,时常感到焦虑。患癌后,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得这个病,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患癌后反思”的文章。其中谈道:“我是一个对自己很苛责的人,常常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总是很焦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睡眠差又导致我早上起不来,早餐通常就‘省略’或者随便打发了。而且广州的生活也是‘压力山大’,基本都是靠外卖凑合着吃的。来不及好好吃饭,来不及好好运动,来不及好好休息,更重要的是也不想把所剩无几的时间花在这上面。”

26 岁胃癌患者陆羽(化名)

三餐不定、爱吃烧烤的陆羽,26 岁就被确诊了胃癌晚期,住院期间他也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表示,工作中有时候忙起来就到凌晨2 点甚至是4点,黑白颠倒。不仅如此,一日三餐也不规律,常常来不及吃早饭,有时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晚饭则得到晚上七八点,差不多三天里就有一天是不得不一日两餐的。虽然餐数减了,但吃起来又会暴饮暴食,特别是他最爱的烧烤,二十串起步,四十串才比较满足,而且全荤,没有一丁点的素菜。他说:“我从小就这样挑食,一点蔬菜和水果都不碰,只吃肉。”

32 岁肠癌患者高英(化名)

年仅32 岁的高先生于2020 年6 月被确诊为结肠中分化黏液腺癌,腹膜转移。据悉,高先生的父亲曾在2014 年偶然发现肠道息肉(不明性质),当即切除,此后再未复查;直到高先生查出肠癌,他爸爸也去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查出肠癌早期,幸好发现及时,顺利地在肠镜下切除了肠癌。高先生唯一的姨妈在45 岁时被检查出患有直肠癌,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不仅如此,高先生从3 年前(29 岁)就出现每天多次大便的情况,一般都是头一次大便成形,后面几次就基本不成形了。随之而来的是间断性便血、肚子疼、体重骤降等问题,却一直没有被重视。医生多次劝他做肠镜,都因为种种原因被高先生拒绝。

便血出现后,他刚接受公司安排的年度体检,其中一项名为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筛查5 项),各项指标全部正常。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一定不会得癌症!”因此,对于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高先生都不以为意,甚至体重下降都没有再去医院做一次检查。

专家表示,癌症在早期形成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特殊的异常症状和体征,所以早期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在一起。“但早期到晚期癌症的时间可能很短,有的可能只有2~3 个月,而且通常到了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使癌症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当年轻人真正意识到了,或者开始重视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了中晚期。”

年轻癌症患者5 年生存率低

另一项刊登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权威研究发现,与儿童患者相比,15~39 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患者5 年生存率更低(5 年生存率:指患者被确诊为癌症后,经过各种综合治疗,生存5 年及5 年以上的比率)。也就是说,中青年患癌后更不容易康复和治疗。

专家也表示,从临床实践来看,白血病、骨肉瘤等青少年高发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都不是很好。导致中青年癌症患者5 年生存率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造成生存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包括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很复杂的一个机理过程。而绝大多数年轻人患癌可能与相关遗传因素关联更大一些,其分化程度较差,恶性程度较高。临床发现,年轻癌症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要比老年人快。

其次,癌症的生存率和肿瘤的分期有重要关联。检查的不及时、确诊时间的延误、开始治疗和持续有效治疗时间的耽搁均是癌症分期较晚的常见原因,所以临床上,很多年轻癌症患者一经诊断就是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使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很有限。

再次,在有效规范治疗上,年轻癌症患者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在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疗方面,儿童比中青年群体可能更有优势。因为儿童患者的父母更有可能再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进而提供合适的骨髓进行骨髓移植,而中青年患者则很难办到,能够通过骨髓移植进行治疗的概率明显缩小。

比起老年人对养生的重视、儿童有父母的关怀来说,中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上显得更加“放纵”,绝大部分存在熬夜、暴饮暴食、久坐等坏习惯。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最新综述指出,我国19~35 岁的年轻人,在过去5 年中,胃癌的发病率比30 年前增加了1 倍。长期抽烟,喝烈性酒;长期吃烟熏、盐渍、发霉的东西;肥胖、精神长期萎靡。这是导致患癌的三大元凶。这组冰冷的数据提醒年轻人,只有保护好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人,关爱家人,所以更应该做好防癌抗癌的工作。

猜你喜欢

患癌肠癌生存率
Bringing books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做哪些体检能够发现患癌?
双胞胎患癌几率会比常人更高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