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探究

2023-03-17阳林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驱动高中语文教学法

阳林凤

[摘 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突出任务学习、情境学习和群文教学,这种变化也揭示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用任务驱动的必要性。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课堂导学任务、课堂研讨任务、课堂展示任务、课堂情境任务、课堂评价任务,层层进阶,让多角度的阅读情境和任务成为学生展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5E阅读教学法;高中语文;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10-04

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该标准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依据课标精神编写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突出任务学习、情境学习和群文教学,推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这种变化揭示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用任务驱动的必要性。

一、任务驱动式阅读的内涵

任务驱动式阅读是一种以完成明确的任务为目标、以文本阅读为基础、以范例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以跨媒介混合式自主学习为手段的阅读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阅读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驱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深度阅读学习。它可分为“任务引进”“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三个环节。

二、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任务驱动”和“高中语文阅读”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搜索,可以找到不少论文,但研究大多围绕语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步骤的实践展开。

5E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并能够解释与拓展应用知识,在过程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该模式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ybee教授及其团队在Atkin-Karplus学习环的基础上提出,包含E1(Engagement,吸引)、E2(Exploration,探究)、E3(Explanation,解釋)、E4(Elaboration,迁移)和E5(Evaluation,评价)五个环节。

在实践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的过程中,尝试把E1(吸引)作为“任务引进”环节;把E2(探究)、E3(解释)、E4(迁移)作为“任务执行”环节;把E5(评价)作为“任务完成”环节(见图1)。

三、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实践案例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群文教学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选入两篇自然科学类文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和两篇人文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

根据教材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可分为四个:一是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二是厘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理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体悟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三是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四是完成专项写作任务“清晰地说明事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单元文章展现了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在单元学习任务和人文主题的驱动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进行信息筛选、概括的基础上,了解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间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体悟科普类文章简明、严密、精准表达的语言特点。

2.思维目标:以信息筛选、概括为手段,培养科学思维。

3.价值目标:(1)以挖掘人物精神品质为载体,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比较自然科学类文章与人文社会科学类文章,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教学实践

【E1(吸引)】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课堂导学任务。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活动1:播放央视网系列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视频,展示一张张科学家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的照片,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不懈奋斗、科学报国的崇高精神。

活动2: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你将要参加“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请做好相关准备。

活动1到活动2,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实、奉献精神,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创设辩论大赛情境,使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本阶段将多媒体素材、学生认知、教材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整合,创设独特的课堂情境。

【E2(探究)】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课堂研讨任务。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分析,本阶段把目标任务分解为任务一和任务二。

活动3:“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前的知识储备

[任务一]筛选信息:培养演绎能力

兴趣和热爱是科学精神的基础。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开头部分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说屠呦呦和加来道雄在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科学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屠呦呦和加来道雄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学生紧扣“目睹”“热衷”“陶醉”和“迷住”等关键词,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悟兴趣与热爱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不仅如此,学生还学习了作者阐释说理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了自身的演绎能力。

[任务二]概括信息:培养归纳能力

1.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2、3、5章,这三章正记录了屠呦呦与其团队的研究探索,请概括文段蕴含的科学精神。

2.阅读辅助资料,给提供的资料加一个小标题,并说说资料蕴含的科学精神。

(1)他详细解释道:“在未来,我们将会拥有智能壁纸。”这种壁纸将能与我们互动、对话,向我们展示我们所询问的任何信息。

(2)想要旅行吗?不论你要去的地方近还是远,你都不需要自己有车,也不需要开车。自动驾驶汽车将带你到达目的地,你也将得以更加轻便地旅行。

学生通过抓取“2000”“640”“200”“380”“大量的”“勇敢”“第一批”“高含量”“发展”“创造”“新的”等词语,掌握了科普类文章语言简明、严谨,表达精准的特点,培养了观察、分析、推理、质疑等能力,提高了阅读敏锐度;通过阅读辅助资料,认识到了科学精神既在于兴趣与想象、执着与探索、奉献与实践,又在于创新与人文。

教师总结科学精神具体包括兴趣与想象、执着与探索、奉献与实践、创新与人文。

【E3(解释)】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课堂展示任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其明确新知识。

活动4:“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

[任务一]有人说,《说“木叶”》《中国建筑的特征》纯属文艺理论、文学研究,只体现了人文精神;也有人说,林庚是文史家,梁思成是建筑学家,他们均与科技没有什么关系。一句话,他们身上没有科学精神。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在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结合助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二]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科学精神的内涵,参与“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

(评审组制定评分标准,并在赛前公布。)

课标要求,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广而深的学习情境,让学习真实发生。情境创设得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提高學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在辩论大赛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交流欲望,围绕着“他们身上有无科学精神”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不仅围绕课文内容、助读材料,而且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E4(迁移)】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课堂情境任务。学生在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促成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到素养的转变。

[活动5]“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拓展活动

播放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察的视频,并展示以下内容: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

在此基础上思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辩论的白热化阶段,教师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察的视频。学生在观看后有所体悟:屠呦呦是药学家,加来道雄是物理学家,林庚是文史家,梁思成是建筑学家,虽然前两者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后两者研究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但无论是从作品本身、创作背景还是从其经历来看,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似乎均有所渗透。在此意义背景下,人们所说的科学精神,既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体现,又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培养科学精神,还应秉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教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其始终贯穿教学活动。

【E5(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课堂评价任务。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活动6]“探科学之光”辩论大赛评点

在各辩手发言结束后,评审组依据评分标准判分并公开点评。各小组开展课堂总结与反思,整理好自己的思考及收获。教师评价。

在贴近生活的辩论大赛情境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能够看出学生是否可以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应有的层次;能够看出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语文5E阅读教学法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多角度的阅读情境和任务成为学生展示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其可以成为撬动学生终身学习的杠杆。

5E教学法是一种能提升学生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教学法适合运用于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使用5E教学法之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5E教学法可零可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力求教学饱满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欣艳.实用性文本学习维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1(25):41-4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驱动高中语文教学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