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普陀区老年居民2016—2021 年自杀死亡分析

2023-03-13宋允雪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陀区死因户籍

陈 俊,宋允雪,桑 灏,王 婉,沈 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 岁人口占18.70%[1],其中上海市达23.38%[1],属于深度老龄化社会[2-3]。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福祉[2]。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要突出解决好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预防和减少自杀,促进健康老龄化。研究表明,受躯体疾病、社会功能丧失等影响[4],老年人已成为自杀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自杀死亡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发生,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上海市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16—2021 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进行死因编码并归类,挑选出实足年龄≥60 岁、根本死因为自杀(X60-X84)的死亡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年龄、性别、死亡地点和时间等。人口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普陀区公安局人口登记管理系统。以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

1.2 质量控制

上海市普陀区为全国死因监测点,死因资料由专人编码、录入、多轮审核校验,对死因不明确者通过复查病史、死因复查等进行完善,并通过每年两次的漏报检查、定期与公安和妇幼等部门核对数据等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死亡资料完整、准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0 建立死亡数据库,审核、编码并锁定数据库,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采用R 4.0.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死亡率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或比例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普陀区2016—2021 年老年居民的自杀死亡情况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 年≥60 岁户籍居民累计报告自杀死亡130 人,粗死亡率为6.36/105,标化死亡率为0.87/105,占该人群死亡总数的0.28%。不同年份粗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5.143,P=0.010)。从2016 年至2021 年,自杀粗死亡率(χ2趋势=10.595,P=0.001)、标化死亡率(χ2趋势=7 385.190,P<0.001)、占该人群死亡总数的比例(χ2趋势=13.116,P<0.001)均呈增加趋势。见表1。

表1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年≥60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情况

2.2 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的自杀死亡情况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 年≥60 岁户籍居民的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女性累计报告自杀死亡数分别为71 人和59 人,死亡率分别为7.14/105和5.61/105。男性在85 岁以下的各年龄组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年≥60岁户籍居民年龄别自杀死亡情况

2.3 自杀方式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 年≥60 岁户籍居民的主要自杀死亡方式为自缢和高坠,分别占自杀总死亡数的43.85%和37.69%。其中,男性以高坠占比较高,女性以自缢占比较高;65~69 岁、70~74岁年龄组居民以高坠占比较高,其余年龄组以自缢占比较高;2018 年、2021 年以高坠占比较高,其余年份以自缢占比较高。见表3。

表3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年≥60岁户籍居民自杀方式构成

2.4 主要自杀方式的时间分布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 年≥60 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数在4—6 月较多,其余时间死亡人数相近。主要自杀方式中,自缢在10—12 月占比较高(29.82%),其次为4—6 月(28.07%)。选择高坠者,4—6 月死亡人数较多,其余时间死亡人数相近。

2.5 生前患病情况

在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 年≥60 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者中,有49.23%的罹患有慢性疾病。主要慢性病中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病比例较高。有12.31%的死者伴随有精神类疾病,主要为抑郁症(13 人),占该类别疾病的81.25%。男性中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患病比例相近;女性中糖尿病的患病比例较高,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患病比例较低。见表4。

表4 上海市普陀区2016—2021年≥60岁户籍自杀死亡居民生前的患病情况

3 讨论

上海市普陀区老龄化程度较深,2020 年≥60岁户籍人口占比(41.00%)居上海市第3 位[5]。老年人口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地区(2020 年为11.23/105)[6]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2020 年为13.81/105)[6]及武汉市(2019 年为10.61/105)[7]等。但自2016 年以来,普陀区≥60 岁户籍人口自杀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与美国的变化情况相似[10],而同期普陀区老年人口死亡率总体则呈下降趋势[9],反映出自杀对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的危害有加重态势,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中男性老年人群自杀死亡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27,低于文献报道的1.47[10]。除≥85岁年龄组外,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略高于女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特征尚不明显,这与意大利[11]、韩国[12]及武汉市[7]等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的情况不同。从自杀方式来看以自缢、高坠为主,与意大利的情况相同[11],但与全国以服毒、自缢为主的情况不同[13]。其中,普陀区男性选择高坠自杀比例较高,女性以自缢占比较高。有研究显示,男性因倾向于选择致死性更强的方法,导致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普遍高于老年女性[12]。本研究有相似趋势,但可能受总体死亡人数较少的影响,差异未能呈现统计学意义。因此,今后可继续收集监测数据,扩大样本量后再深入分析性别特征。

本研究中自杀死亡人数总体上在4—6 月相对较多。研究显示,春季是老年人自杀的高发季节[4,14],可能与春季的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特征影响了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等有关[4]。但其他季度的死亡人数与4—6 月差距不大,自缢死亡在10—12 月的人数相对较高,也提示预防老年人群自杀在全年均有必要开展。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躯体疾病和功能丧失是促使老年人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4,8,11]。慢性病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是未患者的2.13 倍[15]。本研究中慢性病患病比例接近50%,占比较高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类疾病。研究显示,自杀死亡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90%[16]。本研究中该比例虽然相对较低,但考虑到老年期抑郁障碍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造成识别和诊断困难[17],因此危害仍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不仅是导致普陀区老年人群死亡的前两位死因[11],在自杀死亡者中的占比也居前两位。研究显示,慢性病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18]。慢性病合并抑郁症既影响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疾病负担,可能进一步增加自杀风险。因此,在日常随访管理中应考虑增加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自杀风险。

由于本研究是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开展分析,未包括老年人群的社交行为、社会支持、疾病家族史等因素,而这些也是影响老年人群自杀的重要因素[4,15,19]。今后,可考虑在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中适当增加对患者社会因素相关信息的了解,并依托不断完善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掌握患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的家族史,推进以人为中心的疾病监测与综合管理,更全面掌握自杀的危险因素,切实降低老年人群的自杀风险。

综上所述,上海市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的自杀死亡风险有增加趋势。因此,对罹患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老年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以降低其自杀风险,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普陀区死因户籍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