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2023-03-06冯志强湖北浠水县巴河镇张岭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知识生活化

◇冯志强 (湖北:浠水县巴河镇张岭小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其趣味性和启发性。现阶段,小学生大多对科学课有着浓厚兴趣并愿意学习相关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将二者进行融合,本文探析如何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小学科学授课方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教育,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科学技能的培养。科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小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程怀有抗拒和抵触感,这让教师很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学生的科学实际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会求助于他人,对教师缺乏信任。目前,有不少小学教师对科学教学并不是特别重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更是杂乱无章,很多时候课堂提问只有一个答案,学生甚至都没有发言权,还经常会出现课堂讲授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不相符合或两者之间不协调等情况。这些情况,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更好的成长,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科学课的整体接受能力,还会严重影响到科学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联系生活不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度,进而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课有固定的环节和标准,科学课的固定环节又与具体教学活动有关。但当前在很多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致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好。学生只有充分自主地结合实际生活探究科学知识,并且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科学研究。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小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才能拥有良好的科学思维,进而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问题的答案,提高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应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科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小学生能够在科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认知科学特征的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领域内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且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对科学展开深入探讨。学生只有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之后,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而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存在于生活当中的各种现象,并且能够通过对事物变化情况的观察与思考,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掌握自身的命运,而科学生活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活动和锻炼机会。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很多时候仍然依托旧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以及解决等方式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策略

(一)创设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构建科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构建科学情境。教师应根据科学教学内容创设科学情境,让小学生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一些与自然相关、与科学有关、有规律可循的现象和规律,并与其进行交流。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也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教师应根据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方便,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积极思考并与实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水的变化》时,可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来指导学生。首先在结冰的水中加冰,让学生思考结果会怎么样。得到学生的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继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此时,大多数学生会发现杯子里的水以冰为中心继续向周围凝固。这种神奇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还能让他们就此展开讨论和探索。这就是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良好例证。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关注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所需的具体生活事实和认识过程。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其科学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存在着严重问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全靠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所以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式教学,还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展开生活化科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授科学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可以采取校园课堂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和发现学校中的各种生物,了解这些生物的习性以及生存环境。观察完毕回到教室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其后,将学生在校园里发现的生物照片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探讨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科学中生物食物链的知识。

(三)利用合作探究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整个生活化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法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积极探究其他问题。

例如:在教学《光与热》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光和热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提供温度计、记录表等。教师拿出一个家里平时用的台灯,把开关打开,灯泡发出了光,告诉学生我们把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然后询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我们把温度计靠近灯泡,温度计的读数会有变化吗?当把台灯旋钮调到2 档,光又有什么变化?如果再用温度计靠近它,和刚才相比,温度计的读数会有变化吗?调到3 档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实践探讨,找出问题答案,并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最后将各小组的答案记录表进行交换。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对比探讨并让小组进行总结,老师再根据小组的回答加以补充。最终让学生知道:台灯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说明台灯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出热量;像台灯这样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的光源,我们称之为热光源,例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太阳就是热光源;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热),而且太阳也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多给予学生实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互补、修改、辩论的机会,这样才能尽情发挥不同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会合作探索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认识到科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小汽车的动力系统》一课时,教师首先可让学生观察各种汽车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有效了解小汽车内部存在许多结构零件和汽车动力系统,教师在上课时拿出一个小汽车模型,采取快问快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的认识程度。在设置实验环节时,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问:“这是一辆毫无动力装置的小车,谁能想出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进一步理解推力和拉力,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了解了推力和拉力的知识点后,进而让他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拉力和推力,例如我们推拉抽屉、放风筝时都有推力和拉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对实验与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在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形成总结归纳以及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变得非常重要。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以利于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蜗牛看牙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