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第二课堂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2023-03-06王坚英广东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巡线第二课堂动手

◇王坚英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指出:以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学课程目标。老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启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老师应巧用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中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科技活动,从而启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是我们科技兴趣小组常用的学习辅导时间,是平时学习科学课知识的延伸。学生对科技创作充满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形成强烈的创新思维能力,参加各项科技竞赛,取得一项又一项优秀成绩。在第二课堂当中,老师是如何启发学生科技创新性思维的呢?

一、激发强烈求知兴趣,启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样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只要一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爱不释手,总是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并且还会问个为什么。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他们有寻求答案的欲望,老师即可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该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呢?老师可给学生一个敲门砖,以诱人的故事或有趣的创作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求科技新知,培养学生对科技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故事引入。老师看到过一部电视剧,剧情是这样的:医院里的一位病人因为心脏出现了毛病,致使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生命危险,医生的建议是需要更换心脏。但是,有那么多的病人需要换心脏,哪里来那么多的供体提供给医学使用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心脏,生命就走到尽头了。那该怎么办呢?这里,老师设了个悬念,卖个关子,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个问题足以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每个人都在思考,怎么办呢?老师说,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科学家们根据人体的心脏功能,不断地尝试,改革更新,发明了人工心脏,并在动物身上不断地试验,统计相关的科学数据,最终让动物健康地活了下来,人工心脏终于发明成功。

学生们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他们决心长大了也要当科学家,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发创新激情

第二课堂的科技创作教学,是最有挑战性的。每当新接手一项科技项目的时候,都困难重重,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科技老师,单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是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可喜可贺,教学中有问题就会有进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这些问题中,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课后留下的问题。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生活需要,选择有效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作激情,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定会启发科技创新思维,学到更多的知识。

“共筑家园”建筑模型活动是一项开启学生智慧、增长建筑知识、激发创作灵感的有益的科学活动。我们选取了其中一项“建筑模型制作涂装赛”,它给了我们师生一个很大的考验,当学生拿到一盒盒原材料时,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跃跃欲试,求知问题纷纷涌现。

张同学问:“老师,涂装木屋这一项目,我们该怎么制作啊?对于我们这些‘菜鸟’来说,太难了!我们该准备哪些备用的工具啊?”老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模型原材料,认识每一项材料的名称,观察材料在模型整体架构中的作用,考虑需用到的工具,如画笔、颜料、美工刀、胶水,再结合模型设计图,动手拼接每一板块材料,制作作品,并注意空间布局,注意材料细节。同时,为了安全的考虑,还要用到护目镜。“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护目镜?”对于这位学生的发问,老师作了圆满解答,而且,对于护目镜的使用方法等,老师事前还专门上网查阅了资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刘同学提问:“要把这件模型搭建好,必须要有创意。我们目前从图片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房子,外面是一些图画。我们该怎样设计才更有创意,才能获得更好的评价?因为,只有更有创意的作品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期待,指导他们认真观察已经制作好的模型,提醒学生注意空间布局,比如哪些地方该如何设计,还可以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加入“健康休闲”“生态环保”“活泼时尚”等元素……筑起学生心中梦想的美丽家园。

要让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之中,让问题熏陶感染升华思维,启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中会意识到:老师也很好学,喜欢积极思考。这样的问题情境探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让他们颇受启发。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探索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到刺激,学生和老师的思维不断产生碰撞,形成了高阶的思维方式,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解决问题思路,启发创新潜能

创新源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研究的动力、方向和目标。对在第二课堂的科技制作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做法。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分析问题的走向,考虑如何把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解决的途径是怎样的,要用到什么方法。然后,老师可以结合问题进行讲解示范,且要有针对性;最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清晰连贯,观点明确,让学生听着感觉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这一科技项目,由五年级的科技兴趣小组参加。学生组装制作好车辆模型后,就到了试赛的环节。老师在平整的地面上设置专用赛道(长7.5m,宽0.75m 的长方形场地),设有行走区域,得分值10~90 分(每个分数段均标示分数)。学生将车辆模型放在发车区,车头不能超过起跑线,学生拿好照射灯具,打开开关,用灯光照射太阳能板驱动车子前进。可是前进中的太阳能动力车走走停停,一会儿又偏离了赛道,无法到达终点。“这究竟是为什么呀?”学生沮丧得很。

针对出现的这个问题,老师跟学生一起分析。要想让太阳能动力车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我们试着这样做:首先,调整好四个轮子的安装,如果带车轴的轮子偏离了车头,车子中途肯定抛锚;其次,灯具的照射与太阳能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始终照射,太阳能板接收到灯光的热能才能转化为动能,驱动车辆前进;最后,学生在跑道边跟随车辆一起前行。分析完毕,老师接着示范。太阳能动力车终于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迎来学生阵阵掌声。

通过努力,学生参加的这项比赛获奖了,他们甭提多高兴了。由此可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让他们多动脑勤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需要分析、归纳推理、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等,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有效实践探索,启发创新能力

原材料、制作工具、所考虑到的问题因素都已解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进行实践探索,动手操作。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学生在原有的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中定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实践。动手实践和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大脑神经细胞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智能无人车“长征行”巡线赛这一科技项目,是我们遇到的难度比较大的一个。模型能否成功拼装,关系到巡线车能否靠其智能巡线功能沿着红军路线“跋山涉水”,到达终点。老师提前把车辆模型拼装好,制作好模型拼装的过程示意图,借助电教平台的帮助演示给学生看。老师巧用现成的模型演示以及模型操作示意图演示,在学生看演示的时候,老师给予细节部分的指导,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概念,并在细节的关键点处停留记忆。学生拿到模型原材料后,顺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动手操作起来。整个过程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操作,遇到难点动脑思考,积极发问质疑,寻求完整答案,将复杂的知识变成了简单的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积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其创新思维随着实践层层展开。

学生的智能无人车模型拼装好后,再对应正负极把电池装好,就可以在赛道上进行调试了。老师将赛道图平铺于地板上(长2740mm,宽1525mm),学生在起点线上将巡线车驶出,小车依靠其巡线功能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跋山涉水”。但是巡线调试也不那么顺利,车辆不是走走停停,就是偏离巡线道,驶到外面去。学生发现车辆试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后继续动手调整。一次调整不行,总结反思,再来调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车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路线完成了巡线。

综上所述,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启发,依赖于自己按照本身原有的思维方式,在科技训练辅导中一点一滴地形成。课堂教学是启发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而通过对第二课堂授课模式的研究,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提高其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巡线第二课堂动手
我也来动手
春光美巡线忙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出没风波里,踏浪去巡线
动手画一画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动手演示找错因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