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做好幼小衔接

2023-03-06包茶荣云南宣威市海岱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幼儿园

◇包茶荣 (云南:宣威市海岱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为了给孩子未来漫长的学习道路打好基础,为了让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能够被社会所接纳,在社会大舞台上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规”,一定要走好幼儿教育这第一步。幼儿教育核心包括五大领域,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在这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即规则教育。可以说,没有规则,幼儿园就无法开展教育。

一、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意义

(一)规则的定义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党有党纪,军有军纪,乡村街道还有村规民约。这就叫作“规矩规则”。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整套维护和保障社会运行的规矩和规则。

(二)遵守规则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保障和维护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步前进。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游戏、赛事的举办,都离不开规则,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赢得在社会大舞台竞争的资格,如果我们不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孩子即使不输在起跑线上,也可能在到达终点前被罚下场。

具体到幼儿园的规则教育,其教育成果直接关系到孩子进入小学教育的适应性,遵守规则的孩子能够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对小学学习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都会更加强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变得越来越优秀。反之我们常听说的一些“野孩子”,身上存在诸如不懂尊重、不讲礼貌、以自我为中心、刁蛮任性、顽皮无赖、肆无忌惮等问题,就是规则意识没有建立,没有约束力导致的。这样的孩子进入小学,老师很费力,家长很闹心,孩子很痛苦。所以规则的学习对孩子自身、学校以及家庭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规则教育的原则

教育强调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规则教育中,我们要保证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更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即孩子的规则教育一定要科学,要渗透在五大领域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科学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五大教育领域中,在幼儿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离不开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与幼儿其他的教育相辅相成。教师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然后将其强化成一种行为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幼儿常规教育活动中科学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3~6 岁的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其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这些都要求教师对孩子要进行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各自家庭中因为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要求的差异,随之产生一些个性化的不良行为习惯,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些行为习惯也随之入园。但是幼儿园是个大集体,教育活动贯穿孩子一日生活,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健康、安全得到保障,教师都会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中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吃饭之前先洗手,吃饭时不能讲话,不能在室内乱跑,回答问题先举手,玩具必须送回原处,纸屑垃圾要放入垃圾桶,午睡时不能讲话,要把鞋子放整齐,等等。

教师要根据教育需要制定出规则,还要将规则不断讲解,让幼儿理解规则,积极应用,从而学会遵守规则。特别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怎么开心怎么做,随心所欲,模仿他人。孩子不知道遵守规矩,就会给教师制造许多麻烦,给教育带来许多困扰,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师不但要根据需要制定规则,还要在备课中提前设想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制定规则,还要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比如,教师要求孩子在纸上画画,画着画着,他会把画画到桌子上、衣服上、手上,甚至自己的脸上,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要在孩子画画之前先交代规则,要求只能在纸上画画,如果把画画到别处,就要收回彩笔,得到孩子认同后再让孩子开始画,要按规定严格执行,只要发现孩子画到别处,就坚决收回彩笔,无须任何解释,坚持原则决不让步。这就是先让孩子“知法”,然后对他的“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并且也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二)充分利用游戏,科学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教育中比较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主体性,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学习与小伙伴相处方式,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体验和感知游戏规则,更容易将外在的规则要求内化到心灵。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首先要把规则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知各种规则,比如,通过玩“红绿灯”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通过玩“医院看病”让孩子懂得排队、生病了要找医生、不能盲目吃药、平时要讲卫生等等。

其次,游戏活动中要注重让孩子学会自律,注重引导幼儿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让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通过探讨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与同伴共同游戏,相互影响,这样更能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约束力更强,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更有利于加大规则执行力度。

另外,让幼儿参与到游戏评价中,幼儿往往处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中,让幼儿参与活动的评价,用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更能让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更能使幼儿学会自律,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要善用表扬,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巩固规则意识

“良言一句三冬暖”,大人都喜欢赞语,何况孩子?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幼儿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教师一句简单的表扬,就能让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孩子喜欢在鼓励下成长,一旦得到表扬,就会非常开心,就会更加好好表现。

教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坚持正面激励,抓住时机,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以满足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笔者在教学中就常常应用“积点制”来激励孩子,就是让孩子通过遵守规则、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等来逐步培养规则意识。比如,小班孩子吃饭总是会掉饭粒,小明今天吃完午饭把桌子收拾干净,笔者表扬他有进步,给他奖励一朵大红花,并且告诉他,再小心点不掉饭粒就更棒了。小朋友们投来羡慕的眼光,每次吃饭时都非常专心,也学会了收拾桌子,希望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表扬。

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奖品,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孩子却是最令他们骄傲的。通过正面激励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教师鼓励下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规则意识。

(四)家园合作,齐心协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以增强孩子规则意识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而家长对于幼儿规则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言行举止、处事方式等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那么孩子也会模仿,养成良好习惯,逐步建立规则意识。许多家庭在节假日期间,父母边吃零食边看电视、玩手机、刷抖音、打游戏,但是要求孩子不玩手机、不看电视、每天必须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好好学习,孩子能尽心尽力吗?家长尚且不能做好表率,孩子怎能管得住自己呢?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建立孩子规则意识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是孩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内化过程”,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陪伴监督。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大哭大闹,不进教室,有的家长态度不坚决,狠不下心来,结果孩子无法脱离家长,想来就来,不想来就在家,不能坚持入园,久而久之,养成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遵守规则的坏习惯。家长在孩子为了达到不合理的要求任性、无理取闹时,要坚决对孩子说“不行”,要让孩子知道大人的态度,哭闹也没有用。坚决做到态度平静、坚持原则、有始有终。这就是在有意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力。

对于孩子来说,一次的放纵也许不会成为什么问题,而多次的放纵就可能使孩子养成坏习惯。在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初期,要在尊重孩子和给予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立下规矩,要让孩子“体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家长在孩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内化过程”中,不仅要陪伴、要监督,更要以身作则。家长带孩子去坐公交车,让孩子亲自看看排队上车的情景,再让孩子想想,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有什么后果。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要先做好榜样示范,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执行规则。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带孩子排队,要求孩子不挤不推不插队,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懂得按顺序排队。

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以孩子为中心,相互商讨,共同教育。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共识,共同设计教育对策。当孩子的规则意识由他律转为自律时,素质就会大大提高。俗话说得好“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我们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孩子才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随着幼儿园学习的结束,孩子面临进入小学的学习生涯。在小学教育中,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强,而且会有各种形式的考核,对孩子和家长的要求都随之提高。这时,幼儿园规则教育的成果就会显现,遵守规则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课不插嘴,不和同学打闹,学习效果好,规则教育不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专注力有待改善,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进而影响到家庭氛围。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一定要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将规则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幼儿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