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全环境育人理念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2023-03-06张开明山东桓台县第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育人科学

◇张开明 (山东:桓台县第二小学)

由于科学和其他学科在认识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展开跨学科综合教育是必要的。为引领学生以跨学科的视角探究科学奥秘,科学教师应积极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壁垒,从更多的专业角度讲授科学知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围绕探索性主题,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和发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能。

一、全环境育人理念的主要内容

一般意义上的全环境教育,主要是以互联网社会的出现为大背景,是对传统学校的全员教育以及整体学校育人理念的进一步拓展,注重的是实物环境与虚拟环境之间的深度融合,重点是建立完整的教育主客体关系。除了要充分发挥教育线下资源的优势之外,还必须充分运用虚拟空间和信息场域,丰富教育的现实资源,以获取最完整的教育资讯与数据。之所以会实现次元壁的突破,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本来就会从多种视角渗透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系统。在此情形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干预,必然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加速发展。从数字化教学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赖于场域的形成,教师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三种不同的维度:首先是认知传播;其次是情感传承;最后是意志连接。而全环境教育思想,注重的是具体实践和网络的相互融合,使小学科学教育更加有趣以及多样化。从方法论的观点出发,全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可将现实和虚拟的两个教育场域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与价值,实现共同进步,使小学生可以焕发内在的潜力与价值,形成情感上的深层共振。同时,社会现实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的发展更趋向日常化和生活化,从而建立高度的人文心理认同感,并带动学生形成更积极的思辨观念和健康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全环境育人理念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应用价值

(一)创新教育场域形式

与传统的以真实环境为培养依据的培养模式相反,全环境教育背景的技术和平台的融合,让虚拟教育场域也融入传统的培养环境。而这些融合技术和新方式的产生本身,又为传统培养模式的革新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此外,相对于单独应用在一个教学环境或者场域中进行教学的形式来说,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之间的融合本身,也是对教学环境的革新与发展。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接受传统科学理论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为具体的教育教学项目的实施创造更为充实合理的资金环境。这也是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改变传统教育氛围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知识成为主体部分,并占据了过多的比例。小学生和教师之间还存在一个表达和理解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较强,整体的课堂气氛又相对严肃,课堂方式一成不变,不仅不利于促进和优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心理,更不利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了全环境教育理念的支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会获得相应优化,由于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引入,整体学习气氛会更轻松愉快,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得也会更加便捷。

三、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在一些农村地区,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科学教学师资。小学科学课程包括物质、生活、地理和宇宙等范畴,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农村小学专业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科学教师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参加培训班或进修的机会极少,导致他们缺少科学课程教育与研究的意识,缺乏应有的教育激情。同时,这些教师往往对教育教学工作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地开展科学教学。

(二)教学设备落后

在国家的支持下,大部分小学的校舍和校园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设备也进行了部分更新。但由于资金不足,一些学校仍然缺少专业的科学实验室、科学图书室、多媒体网络设备等,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

由于财政对教学资金投入的增加,科学教育条件得以明显改善。不过,部分学生受条件的限制,科学学习的起点较低,同时又因为信息的闭塞,学习知识面很窄,科学素养水平也比较低,对许多科学专业问题一无所知。这就导致了科学课程内容和科学素养的目标并不相符,和当前科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学生猜想和假设能力不足

现阶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围绕科学研究方向以及可能产生的结论进行大胆推测。其实这种假设往往都没有一定的参照性、科学性。尽管教师对学生大胆推测的能力表示肯定,但学生的推测假设通常没有依据,常常是主观臆断。造成学生猜测与假设能力严重欠缺的最主要根源在于:学生本身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无法支持他们进行猜测;学生进行推测与设想离不开逻辑推理,通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来理解猜想的方法,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都存在着严重欠缺,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得到很好提升。

四、践行全环境育人理念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一)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这一节课时,科学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将天空中飘着的热气球的图片展示出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疑问:“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之间的讨论,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认为是热气球上点火装置的原因。在学生热烈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运用信息技术,把热气球启动的全过程展示出来,把其中的原理用漫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另外,教师可以将预备好的科学实验仪器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热气球会上升”的原理自主进行科学实验,并归纳实验的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凸显,学习效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小学科学和数学有机结合

数学是服务日常生活的基础学科,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数学知识点代入课堂教学,利用两个学科的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科综合思想。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温度计的秘密》部分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其回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不同温度计的类型,并鼓励他们说出不同温度计的差别。学生可以把“36℃”“-5℃”等数学课中学到的数字之间的差异说出来。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再逐一把温度测定器的结构与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等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并组织实践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思想得到发展。

(三)小学科学和语文有机结合

小学科学与语文都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因此科学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点恰当地融入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使他们科学核心素养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在教学“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一些植物,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植物各自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在此期间,教师可把语文课文中描写有关植物的内容引入科学教学中,使学生把顺应自然生长和不顺应自然生长两个完全不同状况下的植物加以比较与研究,增进学生对植物的全方位认识,促使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提高。

再如,在介绍“登上月球”这一节内容时,科学教师可先把语文课中学过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引入教学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教师可以把月球和地球的不同及人们探寻地球的历程与结果等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听,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语文和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加激起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将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小学科学综合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科学学习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了解跨学科主题综合下的科学学习,并了解各个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关联,以及学习怎样去整合各学科知识。学生在不同课程融合学习下,会逐渐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化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有效践行全环境育人理念。总体而言,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课程的整合能够引领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感知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实质意义的了解,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跨学科育人科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科学拔牙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