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1+N”同步课堂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023-02-21李若梅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教助教乡镇

李若梅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针对当前小学音乐同步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让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音乐教育教学资源。

【关键词】“1+N”同步课堂 “互联网+” 音乐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1-0100-03

同步课堂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解决部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教育质量较差等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中“专递课堂”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1+N”同步课堂指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在一定区域内整合优质师资,由优秀教师利用音视频互动技术,通过远程授课方式,为异地薄弱学校、乡镇学校(或不同校区)开设的实时互动课堂;“1”是主课堂,“N”是分课堂,以主课堂带动分课堂,分课堂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就音乐学科而言,“1+N”同步课堂的开通,能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学科实施“1+N”同步课堂的作用

當前,很多学校开展了“1+N”同步课堂教学实践。音乐学科作为乡镇学校薄弱科目被列入“1+N”同步课堂教学科目,旨在促进乡镇学校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质量提升,使乡镇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进而提升音乐素养。我校作为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在参与音乐学科“1+N”同步课堂实践后,发现“1+N”同步课堂教学实践不管是对乡镇学校还是对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学都有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1+N”音乐同步课堂集音、视、图、文于一体,引导学生运用声势学习节奏,通过体态律动感知乐句、节拍等,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N”课堂教师的紧迫感。“1+N”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促使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使实施“1+N”同步课堂教学有了技术支撑。

一节好的“1+N”音乐同步课堂,需要“1”课堂主教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能流畅地切换第二课堂的画面,并能进行远程指导;二是在备课时充分了解“N”课堂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互动环节,预设相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案,让主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充分“动”起来;三是精心设计好教学步骤,制作希沃交互课件,让“1”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能同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学习印象;四是懂得运用各种电子软件,如录音、剪辑等软件,将音频、视频进行剪辑或录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或者让“N”课堂的教师根据提示点击软件,使“N”课堂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较好的音响效果。

(二)有助于提升乡镇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在进行“1+N”同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乡镇学校或者城市薄弱学校的学生能够学习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跟班学习的教师也能得到专业方面的提升。因为主教教师在备课时会加强与乡镇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的教案也会让乡镇教师提前学习,所以助教教师事先对教材中需掌握的音乐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主教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助教教师能从旁学习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把歌曲唱好,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在实施“1+N”音乐同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主教教师和助教教师密切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区学校的教师和乡镇学校的教师同时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达到了共享优质音乐教学资源的目的。由于“1+N”同步课堂不可能在每一节课都进行,因此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教师有时候也可以依葫芦画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这些教师内化了音乐教学技能。长此以往,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将明显提升。

(三)让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的音乐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一节优质的音乐课,应该给学生美的体验,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乡镇学校缺乏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没有经过音乐教学的专业培训,只能播放一些歌曲让学生学习,谈不上声音的训练和音乐知识的教授,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而“1+N”同步教学课堂能让乡镇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学校的学生一起上音乐课,通过远程学习得到城市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引导,从而激发了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同步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N”同步课堂教学为乡镇学校的薄弱学科优质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推进音乐“1+N”同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硬件配备没有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由于“1+N”同步课堂教学对网络和设备有一定的要求,而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导致最初配备给学校的可供与“N”课堂交流的显示屏尺寸较小,主教教师如果想要观察“N”课堂学生的表现,需要频繁地调整,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希沃交互白板具有使用年限,到了使用后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比如,有些软件无法下载使用,而学校又没有条件及时更换希沃交互白板,从而影响了“1+N”同步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对“1+N”同步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1+N”同步课堂对网速的要求比较高,现实的网络条件下同步课堂往往会出现延迟2—4秒的情况,如果网速不够甚至会延迟7秒左右,这对“1+N”同步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因网络延迟会影响教学时间上的把控;二是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弹琴让学生跟琴演唱时,传输到“N”课堂就会延迟,在音响效果上就会出现听觉偏差,不利于主教教师指导“N”课堂学生的演唱。如果只是齐唱歌曲还可以勉强解决,但如果是合唱歌曲,那么在声部指导上就会出现教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合唱节奏难以把控的问题。在这个时间差里,还会出现一些冷场的现象,让学生无法高效地学习。

(三)同步课堂助教教师跟不上教学节奏

“1+N”同步课堂教学的主教教师往往会把教案提前发给“N”课堂的教师,这就要求“N”课堂的助教教师预先熟悉教学环节。如果发现教唱环节因为网络问题需要助教教师帮忙,助教教师就要及时跟上主教教师的进度,适时弹奏部分旋律,让学生跟唱,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乡镇学校或者城市薄弱学校的教师缺乏相关音乐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出现助教教师跟不上“1+N”同步课堂教学节奏的现象。

三、解决音乐同步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建议

在“互联网+”背景下,“1+N”同步课堂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如何更高效地进行音乐“1+N”同步课堂教学,笔者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建议。

(一)“1+N”音乐同步课堂更加适用于欣赏课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歌唱教学之外,如何让乡镇学校的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歌曲和器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欣赏课着手,在“1+N”音乐同步课堂开展欣赏课教学,激发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備课时,主教教师需要设置丰富多样的听赏教学实践环节,增加欣赏课教学的趣味性,并同时关注到两个课堂甚至多个课堂学生的听赏体验。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听赏课《小步舞曲》时,主教教师从小步舞入手,让学生先欣赏再模仿小步舞,让主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一起动起来,感受小步舞曲三拍子的律动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别请主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谈律动感受,并通过交互课件,请主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到白板上选择关于对小步舞音乐感受的选项,由此顺利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欣赏《小步舞曲》的欲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并不要求“N”课堂的助教教师具备较强的音乐技能和丰富的音乐欣赏知识,其只需要按照主教教师的要求组织好“N”课堂学生参与就可以了。这样既减轻了助教教师的负担,又让学生真实地经历“聆听—体验—感悟”的过程。

(二)开展歌唱课教学前需要提前录制歌曲伴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重要地位。为了让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学生也能学会唱歌,同时又不过多地增加助教教师的负担,主教教师应结合网络情况,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教学过程如果需要钢琴或者电子琴伴奏,主教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歌曲的音乐伴奏或者歌曲音乐片段,在做希沃课件时直接添加进课件里;如果要听“N”课堂学生的演唱,就请助教教师点击伴奏,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歌唱。这样既能让主教教师听清学生的演唱,便于指导,又能解决因网络延迟而造成的主课堂和“N”课堂音响效果不同时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1+N”同步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仍然存在音频传输和学生演唱不一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经验,认为主教教师提前把歌曲伴奏传输给助教教师,由助教教师通过外置的音响设备,如蓝牙音箱播放歌曲伴奏(音箱放置在学生座位的侧面),在“N”课堂学生演唱时播放,就能实现同步传输到主课堂的效果,从而使主教教师更好地进行指导。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演唱课《春的赞美》时,主教教师请“N”课堂的助教教师在“N”课堂用蓝牙音箱播放歌曲伴奏,让“N”课堂的学生唱第一段歌词、主课堂的学生唱第二段歌词,在声音传输上实现音频和声频的同步传输。这样主教教师和助教教师听到的伴奏或演唱都很清晰,网络延迟现象也不明显,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因网络环境影响音乐教学的问题。

(三)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N”音乐同步课堂,需要主教教师关注到两个甚至多个课堂。为了避免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枯燥感,主教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最好能设计互动、激趣的环节。有趣的教学环节,可以是生生互动、实操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等。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听赏课《木管乐器与芦苇簧片》,关于听辨乐器声音的内容时,主教教师可设置听辨不同的木管乐器的教学环节,让主课堂和“N”课堂的学生都能到希沃白板上选择答案。主教教师还可以提供实操空间,并且限定时间,激起主课堂和“N”课堂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竞争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四年级下册歌曲《对花》时,主教教师可以让两边课堂的学生进行对歌,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让两边课堂的学生能相互关注。教学四年级下册演唱课《春的赞美》时,为了不让主课堂的学生感觉无趣,可以让主课堂学生带领“N”课堂学生进行歌谱和歌词的学唱,充分调动主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N”课堂学生在主课堂学生的带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生生互教、共同促进的局面。

在创意实践环节,主教教师也可以通过主课堂和“N”课堂学生的展示、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演唱课《春的赞美》时,主教教师先让主课堂的学生进行双人集体舞蹈律动,让“N”课堂的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后,让“N”课堂的学生对评价中所应注意的地方进行再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双人集体舞蹈律动的改进,让主课堂的学生看到“N”课堂学生的创意,激发主课堂学生的表现欲望,把主课堂和“N”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最终达到让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文件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1+N”音乐同步课堂教学帮助乡镇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让他们享受优质的音乐教学资源,同时提升“N”课堂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实验学校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重点探索如何整合优质的课件资源,进一步提高“1+N”音乐同步课堂教学的效能,使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尧,王运武,余长营.面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变革:徐州市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6):90-95.

[2]郭炯,杨丽勤.协同与交互视角下的同步课堂:本质、困境及破解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9):89-95.

[3]邱莲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同步课堂的探究[J].北方音乐,2020(16):193-1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主教助教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抽烟与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