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陪伴天使”:基于医教结合的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架构与实施

2023-02-20叶丽霞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310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教天使陪伴

◎ 叶丽霞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 310052)

生活经验不足、学习压力大、家庭期望高、青春期情绪波动……随着中小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频发,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学校亟须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避免学生自伤或伤及他人。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个系列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组织建构了由校内心理教师、校外心理医疗机构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组成的“校园陪伴天使”团队,共同参与初中学生心理危机的筛查、干预和追踪,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校园陪伴天使”概述

(一)“校园陪伴天使”的内涵

“校园陪伴天使”是基于医教结合的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该模式由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发起,通过组建由校外的医疗机构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和校内的心理教师构成的合作团队,对学校存在第二类、第三类心理危机的初中生及时开展心理援助,以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成效,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二)“校园陪伴天使”的适用性

“校园陪伴天使”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在实践中整合了校内外的医疗与教育资源,以联合会诊、协同服务的方式开展医教结合,改善了单一的学校筛查、校内辅导、危机转介的干预模式,更具专业性和联动性。在传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中,通常只有筛查和干预阶段,本模式添置了追踪阶段,以例会研讨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既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可变性,又加强了对危机学生干预情况的研讨,更具“可追踪性”。“校园陪伴天使”团队由“校内心理教师队”“驻校咨询师志愿者队”“校外医疗机构队”“校外医疗单位队”四个分队构成,形成了医教结合开展心理援助的有效途径以及协同和保障机制,真正整合了医疗机构、医疗单位与学校的力量,将医学元素融入教育中。

二、“校园陪伴天使”的团队组建

在“校园陪伴天使”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学校牵头,将校内外具有专业能力、责任心及热心公益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召集起来,依据组建原则进行考核,在双向选择中组建团队。之后通过分工合作和系列培训,组织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团队组建原则:结合本模式的具体需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团队组建时需要遵守公益原则、就近原则、专业原则和规范原则。

团队组建流程:学校利用公众号发布等方式向校外心理专家和团队发出招募邀请函,依据组建原则,对报名的人员进行面试和洽谈,之后开展系列培训,以规范团队、提升能力、增进合作。

表1 “校园陪伴天使”的心理援助流程

团队组建分工:设立主负责人——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设立四个分队——“校内心理教师队”“驻校咨询师志愿者队”“校外医疗机构队”“校外医疗单位队”,推选分队负责人(兼任团队核心成员),实行分级管理,以更好的机制和服务环境稳定现有队伍。

三、“校园陪伴天使”的心理援助流程

在多年实践“校园陪伴天使”模式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制的《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我们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医教结合的心理援助流程(见表1),包括筛查阶段、干预阶段和追踪阶段。

(一)筛查阶段:“校园陪伴天使”的联合会诊

“校园陪伴天使”团队通过开学初的三轮筛查,即心理测评、日常观察、一对一面谈,筛出疑似高危学生,启动学校危机干预小组,邀请学生家长和团队成员召开危机干预小组会,制定协同干预方案。

在传统模式中,心理筛查和危机干预小组会由家校合作完成,当遇到家长对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危机有异议时,容易出现家校沟通困难。本模式采取家、校、医联合会诊,即校外专业力量介入筛查过程,从心理医学的角度对学生情况作出识别诊断和风险评判,推动家长正视学生的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二)干预阶段:“校园陪伴天使”的协同服务

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危机转介,本模式组织“校园陪伴天使”团队提供协同服务。同时,为避免家长四处求医问药,学校进行了“分诊”和“导医”。

针对第二类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即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学校安排“校园陪伴天使”的校内心理教师队、驻校咨询志愿者队的成员为学生提供校内辅导。每位被列为校内辅导的心理危机学生都配有一位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提供每周一次的一对一服务。

针对第三类特别严重的心理高危学生,即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以及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学校向家长推荐适合的校外医疗机构及单位。学校与多家医疗机构及单位保持长期合作,作为“校园陪伴天使”团队的成员单位,为心理高危学生转介开通了绿色通道。

前者环保类企业的工作,多数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照,从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到治理方案的选择、论证、实施等都有一系列标准,有相关的企业资质。而后一类土壤修复,目前看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是各说各的好,别说社会认可,行业内能不能被认可。希望啥时候这两伙人能够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养育我们的土壤修复好,给社会提供安全、营养的食物来源。

(三)追踪阶段:“校园陪伴天使”的例会研讨

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本模式添置了追踪阶段,以例会研讨的形式,定期交流学生的干预情况,协商方案调整,对危机干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对校内辅导的第二类心理危机学生,危机状态如果趋于稳定,干预工作可以持续推进,直到康复;危机状态如果加重,则需要及时调整干预方案,转介至校外医疗,同时辅以校内辅导。

校外转介医疗机构的第三类心理危机学生,危机状态如果有所降低,评估其风险较小,可继续在校就读,校内保持关注;危机状态如果加重,考虑在校就读应激源多,则根据医嘱或请假或休学,进行更全面系统的治疗,直到康复后复学。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团队整体和分队内部以例会的形式,保持对个案的定期追踪及问题研讨。

同时,根据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校外医疗机构队和医疗单位队的成员定期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医学知识培训,如线下的主题沙龙活动、心理讲座和义诊等,以及线上的公众号推文、心理医生访谈、直播和微课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不光有医学知识的“引进来”,还有校内心理教师队成员的“走出去”:心理教师定期到医疗机构及医疗单位系统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到医疗机构和医疗单位见习,定期参加跟岗门诊实践。

四、“校园陪伴天使”应用中的保障机制

“校园陪伴天使”干预模式的医教结合是公益性质的,由学校作为发起单位,而要想跨界组织校内外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汇聚旗下,听其号令,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促进医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质量,“校园陪伴天使”要建立健全管理、培养和驱动的保障机制。

培养机制:专业水平的提升既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也是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团队以例会研讨、实习见习、分队培训的方式,组织成员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既有引进来,也有走出去;既有跨界融合,也有专科精修;既有理论通识,也有技能实训。

驱动机制:因为团队的组建是基于公益原则的,所以需要仰仗成员无偿奉献的服务精神,同时也需要构建科学、温馨的驱动机制。团队需要有官方的鼓励性政策,正所谓师出有名(如《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指出要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由各分队根据所在领域职称体系的要求制作咨询和督导的时数证明,作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技术等级评定证明材料;组织评优评先,并予以表彰。以此鼓励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中。

五、结语

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一个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社会服务体系。“校园陪伴天使”模式基于医教结合,实现了校内外心理专业力量的联动:通过招募洽谈、设立分队、系列培训的组建策略,联合会诊、协同干预、例会追踪的暖心援助,以及统筹管理、培养提升、精神驱动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医教结合的优势,降低了本校初中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

猜你喜欢

医教天使陪伴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陪伴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教协同视域下学生联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爱
陪伴
DesignE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