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手可及”的游戏主播梦
——将教育戏剧融入高中生涯教育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2023-02-20袁雅芳广东省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广州51000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播网红设计师

◎ 袁雅芳 (广东省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广州 510006)

【活动理念】

近几年,自媒体兴起,孵化出一个新兴职业——网络主播。在这个互联网大时代,成名似乎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在时代环境驱使下,不少学生对于游戏主播这个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些学生已经是兼职的游戏主播,有一定的名气和粉丝。

然而,做游戏主播真的如大家想象中那般容易吗?成为游戏主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一过程中会经历什么?做游戏主播和学业该如何权衡?本课将教育戏剧融入生涯探索中,带领学生走进游戏主播的故事,走进游戏主播这个职业,思考如何更加有深度地去发展自己,让梦想的含金量更高。另外,在故事探索中,带出生涯规划中“曲线救国”的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应让自己更加有弹性,学会应变。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生涯规划中更有弹性,懂得用“曲线救国”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

2.过程与方法:学生为故事主人公设计梦想发展路线,同时思考自身的生涯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于新兴职业的感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而不仅仅限于崇拜和羡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和全面地理解游戏主播这个行业,从帮助故事主人公设计梦想发展路线延伸到思考自身的生涯发展路线。

难点:渗透“曲线救国”的生涯规划理念。

【活动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准备:半开大卡纸一张,黑色大头笔一支,“梦想设计锦囊”六个,耳机一对,空椅子一张,多媒体课件。

心理环境准备:学生6~8人一组,分组围圈而坐;教师提前找到班长,明确在“教师入戏”环节中他需要如何主持和推进活动;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网红”二字。

师:“网红”一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了解和接触到一些“网红”,你们了解到的“网红”都有哪些类型?

生1:电商“网红”、事件“网红”、吃播“网红”、游戏“网红”……

师:在众多“网红”类型里,有一种叫游戏主播。大家猜一下,游戏主播的收入来源有哪些?你们觉得他们的收入很可观吗?

生2:游戏主播的收入来源一般有平台签约、广告植入、直播打赏等;收入是否可观要看他们的人气和运气。

师:看来大家对游戏主播这个行业了解得不少哦,那你们觉得,做游戏主播容易吗?

生3:游戏打得好、能说会道的话就很容易啊,随随便便就月入过万。

生4:其实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我觉得这个行业不容易,经常都是晚上直播,昼夜颠倒,而且收入要靠粉丝量来定,很不稳定。

师:我还了解到,干这一行的人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基于以上了解,大家觉得游戏主播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生5: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平台这么多,游戏这么多,只要打得好、口才好,我觉得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

生6:我认为游戏主播的市场规模有限,产业结构不稳定,绩效难以判断,发展前景其实不明朗。

师:这个职业在市场上有很大的争议,有的人非常看好,有的人则非常抵触。今天的故事就跟这个职业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由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探讨引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团体转换阶段:进入故事,理解角色

(一)讲故事

师: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叫小耀,是一位人气颇高的“网红”。他今年高二,16岁。除了学生这个身份以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王者荣耀”的游戏主播,月入两万。满16岁之后,小耀的生活重心就放在了游戏主播上,几乎不怎么回学校上学,但他会坚持每周上一天学。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他坚持每周上一天学呢?

学生思考之后作出回应:他需要保证自己不被退学;在班里有想见的人;需要跟现实世界有一些联系等。

师:在“王者荣耀”里,尽管他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但他还是需要现实世界的一些力量和支持。学校里有他不愿意舍弃的东西,如高中生身份。

设计意图:呈现故事主人公的矛盾点,引导学生去探索,联系自身生活,去理解主人公。

(二)墙上角色

师:作为一个月入两万的游戏主播,又是学生,还坚持“每周上一天学”的小耀会有哪些特质?请各个小组快速讨论,每个小组凝练出一个内在特质和一个外在特质,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各个小组长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白纸,画上一个“面包人”,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把小耀的内在特质写在“面包人”身上,外在特质写在“面包人”的外围。学生的讨论结果见表1。

学生在分享的时候,教师请他们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小耀具有这样的特质。

表1 小耀的特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立体地去建构主人公小耀的形象,其实也是在建构游戏主播这个职业的形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职业。

三、团体工作阶段:建构情景,作出选择

(一)梦想设计师

师:正如你们理解的那样,小耀的确是这么一个矛盾结合体。最近他压力有点大,一方面,游戏主播层见叠出,他遇到了劲敌,直播时在线人数不如以前多;另一方面,学校表示,他的出勤率和考试成绩如果没有改善的话,他将无法高中毕业。现在,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1)努力精进,继续发展他的游戏主播事业;(2)放下游戏主播这个身份,重返校园,专注学习。某天,他走在马路上,经过一家店,招牌上写着“引人入胜——梦想设计师”,他走了进去。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梦想设计锦囊”(见表2),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小耀的发展路线。

表2 梦想设计锦囊

师: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梦想设计师团队,请大家参考拿到的“梦想设计锦囊”,设计专属于小耀的发展路线。

设计意图:赋予学生“梦想设计师”的身份,为故事主人公设计发展路线。设计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经验习得的过程,迁移至故事之外自身梦想之路的设计上。

(二)教师入戏

师:时间到了,我看到每个梦想设计师团队都为小耀量身打造了属于他的发展路线。一会儿当老师戴上手中的这个耳机,并且坐在放在中间的这张椅子上的时候,我就成了小耀。老师成为小耀的这个时间段,请我们的梦想领航员出来,组织各个团队向小耀介绍发展路线。(戴上耳机,坐到椅子上)

梦想领航员(学生扮演):小耀已经到了,先请第一个梦想设计师团队派代表向小耀介绍你们的设计蓝图。

生7:小耀,基于你在电子竞技上有这么高的造诣,而学校的学业又基本放弃了,我们建议你向职业选手冲一冲,那里有团队、有教练,既能与人有现实接触,又能满足你打电子游戏的愿望。这个设计是不是很棒呀?

师(入戏小耀):其实我想过当职业选手,但电子竞技职业选手是万里挑一的。我看过职业选手打比赛,我也了解过他们的生活,那不是我想要的,谢谢你们。

梦想领航员(学生扮演):好的,谢谢这支团队的点子,很遗憾,小耀没有相中。有请下一个团队代表。

生8:小耀,你好,我们团队也是建议你不要放弃你的电竞造诣和才能,你知道现在有不少大学都设有电竞专业。你这么厉害,又如此热爱这一行,只当主播太屈才了。我们建议你暂时把重心放到学校学习上,努力考上大学的电竞专业,拓展你在这个行业的更多可能。

师(入戏小耀):你说得这么容易,让我两年不玩游戏,放弃现在的收入、荣誉和粉丝团队,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大学,我不愿意。

梦想领航员(学生扮演):好的,谢谢这支团队的点子,很遗憾,小耀没有相中。有请下一个团队代表。

生9:小耀,你好呀。我们团队给你设计的发展路线其实和上个团队差不多,不过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做法,你可以听听看。首先,你现有的不能完全放弃,可以跟粉丝们约定,你一周在哪个时间段会开直播,其他的时间你会在学校学习,这样做,一方面,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或许你还能影响到一些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呢,这就很有价值了。其次,在学习上,我们会跟你一起去做调研,了解一下哪些大学有电竞专业、是否能通过自主招生进去、对成绩的要求怎么样。最后,我们再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我们整个梦想设计师团队愿意跟你一起去挑战未来哦!

师(入戏小耀):我没有想过我还能正向影响他人;我也没有想过,原来还有其他可行路径能通向我想要的梦想,我会认真考虑。

师:(摘下耳机,离开凳子)谢谢我们的梦想领航员,也谢谢所有的梦想设计师为小耀出谋划策。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实现梦想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进入小耀的角色跟“梦想设计师”对话。在故事的“保护”下,学生的分享更具安全性和开放性;在对话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作即时的反馈,让课堂更聚焦,促进学生思考的进一步深入。

四、团体结束阶段:走出故事,回到当下

(一)内心独白

师:小耀从梦想设计店出来,他陷入了沉思。这天晚上,他发了一条“说说”,内容可能会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工作纸上写下来。

学生分享:

生10:我觉得小耀发的是“我真的可以吗”。

生11:我觉得小耀写下的是“是时候了”。

生12:小耀写的是“选择很难,坚持更难!愿我归来还是少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小耀的角色,梳理小耀的经历,感受他的感受,理解选择的不容易。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带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借助“小耀的说说”写出来。

(二)介绍“曲线救国”理论

师: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小耀最后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小耀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刚才大家成为梦想设计师的时候,给出的点子都很棒。今天的课程中,大家用到了“曲线救国”的生涯发展理念,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在生涯决策中,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接着,要多渠道、充分了解自己所向往的职业;之后,提高自己的内在心理弹性和外在应对能力,选择优先发展项。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应对生涯抉择的能力与智慧,并结合理论进行阐释,为学生赋能。

(三)回到自身

师:回顾整节课,最触动你的是哪个环节?

生13:是小耀发“说说”那个环节,让我静下来去体验小耀的感受,觉得他真的不容易。

生14:是最后老师分享理论那个环节,我没想要我原来这么有智慧,我感到很开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或理念,你觉得可以运用到未来生涯规划中?

生15:我觉得那个“曲线救国”的方法很棒,让我明白了通往目标的路不止一条,可以慢慢走,还可以绕路走,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师总结:每个职业都有其吸引人和不容易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加立体地去看待和理解职业。通往梦想的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希望同学们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年龄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弹性、更有竞争力,让自己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故事回到自身,思考自己的生涯发展;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指向未来的行动。

【活动反思】

本课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用一个故事贯穿整堂课,带领学生在故事中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浸泡在故事里,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之下,激发出更多的自身经验,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应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设计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本节课开门见山,用学生感兴趣的职业引发关注,接着用讲故事的方式带学生进入故事,用剖析人物内外在特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人物,进而了解主人公面临的困难;通过“梦想设计师”和“教师入戏”,帮助学生深入角色,沉浸在故事中,在更安全的心理环境下,思考、讨论、表达和碰撞。

在问题解决中渗透生涯规划理念。在“梦想设计师”环节中给学生提供“梦想设计锦囊”,让学生在出谋划策中更加聚焦问题,避免天马行空。这个环节的主线任务是帮助故事主人公小耀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弹性,提升学生面对生涯事件的应对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涯选择中尝试选择优先发展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游戏主播的收入、发展前景等信息,以及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大学和分数线等,作为本节课的“锦囊资讯”,可以让梦想设计部分更有依据,更具体可行。

猜你喜欢

主播网红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不要上“网红”的当
我是小主播
设计师的存在
网红滚滚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