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患者中医辨证数据库的临床研究

2023-02-13赵小麟梁洁贞谢健燕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广东江门529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血脂体质心肌梗死

赵小麟,梁洁贞,谢健燕(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20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更替,急性心肌梗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1]。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许多患者残疾或者死亡。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重视,尽早发现其危险因素,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对于中医学研究而言,中医体质为脾虚质、痰湿质者更加容易患上急性心肌梗死[2]。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思想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辨体论治”的方式进行治疗得到了很多临床医生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体质类型辨别疾病证型。这是以宏观疾病、微观证型、体质学说为基础条件,辨别证型为手段,辨别疾病为目的的治疗模式,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此,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急诊、门诊与心内科接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时期就诊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4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急诊、门诊与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设为病例组,将同时期就诊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病例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47-71岁之间,平均年龄(61.33±4.20)岁;在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9-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98±4.5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后发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如表1所示。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病例组患者符合《符合2018 ESC/ACCF/AHA/WHF心肌梗死第四次全球统一定义》[3]中关于急性心梗患者的诊断标准;②新出现缺血改变;③新出现Q波;④符合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所有以上证型均需具备主症,并且次症需具备三项以上,参考舌脉方可诊断,符合两种或以上证候诊断标准的以主证和舌脉最为相符的证候诊断为最终诊断;⑤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无法正常沟通;②未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2021年4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急诊、门诊与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将这70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将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疾病,但不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70)。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对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急性心梗与体质类型的关系,再将两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三步,首先是对患者一般资料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其次,借助中国体质分类判定表(ZZYXH/T157-2009)[4]进行判定。最后,由医师对体质判定的主观结果进行决定,为了保证判定的准确性,需要由另一名医师综合进行判定。

1.3 判定指标 记录资料首先是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生活方式、西医传统危险因素等;其次是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最后为临床医生的首次接诊记录,包括主要症状、生命体征、体态、舌象、脉象、临床医师对体质及中医证型的主观判定结果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统计学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式,当计算结果得出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西医传统因素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西医传统因素进行比较,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吸烟等。经过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比较,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西医传统因素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脾虚质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血瘀质、平和质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饮食油腻、睡眠不足、吸烟等生活方式在组间比较中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偏咸、饮酒、缺少运动、焦虑等因素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急,危害性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临床初期无明显表现,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并且伴有流汗症状,有濒死感。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烦躁、心绞痛等情况,此时应该到医院就诊[5]。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是AMI的常见并发症,死亡率非常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且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受到外部因素以及患者自身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AM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6]。相关研究表明,中医的治疗对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病症,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从而纳入“心痛”“胸痹”的范畴当中[7],由于发病机制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较多,所以与患者的主观因素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质学说中,认为体质不同,患者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为不同的体质决定了疾病的耐受性。一般来说,个人的体质是结合遗传和后天所获得的,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十分重要[8-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随之增加,包括饮食方面、睡眠方面等。

本文基于此,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急诊、门诊与心内科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开展研究,将同时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症,但不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中医体质、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西医传统因素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传统因素差异性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吸烟因素的对比上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在中医体质的对比上,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脾虚质等中医体质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血瘀质、平和质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生活方式的对比上,饮食油腻、睡眠不足、吸烟有明显差异(P>0.05),饮食偏咸、饮酒、缺少运动、焦虑等因素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与中医体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脾虚质最为常见,饮食油腻、睡眠不足、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与AMI有着密切的关系。

猜你喜欢

高血脂体质心肌梗死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