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拉霉素联合泼尼松对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结节直径、密度的影响

2023-02-13陈芳敏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泼尼松霉素炎性

陈芳敏(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肺部磨玻璃影多与肺部慢性炎症感染有关,主要特征为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部分伴有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常见疾病类型包括结核感染、细菌感染等,伴发热、咳嗽、肺啰音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磨玻璃影结节直径增加、结节密度增加等情况,需积极治疗,以改善其肺部CT征象严重程度[1]。目前在对肺部磨玻璃影患者临床治疗中,泼尼松为主要治疗药物,属糖皮质激素,具抗炎、抗过敏等作用,通过抑制肺部结缔组织增生,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以促进患者肺组织解剖学结构及肺功能恢复,但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效果有限[2]。克拉霉素为红霉素衍生物,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用于呼吸道感染、皮下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治疗[3]。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探究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价值及对其肺部CT磨玻璃影结节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B组(49例)。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所选患者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肺部CT检查,确认存在肺部磨玻璃影;②年龄≥18岁;③无精神异常症状,可配合完成检查及治疗过程;④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合并糖尿病、急性心力衰竭、青光眼等疾病;④药物过敏者;⑤肝脏、肾脏功能衰竭;⑥临床资料不完整,失访。

1.3 方法 A组(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起始用药剂量为20mg/d,用药两周后,每周减少5mg用药剂量,持续治疗4周。

B组(泼尼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在A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0.5g/d,持续治疗4周。

两组在治疗完成时、治疗后1个月时间均进行肺部CT检查,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参考东燕[4]等学者文章中标准制定本次疗效评价标准:以肺部CT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治疗后磨玻璃影结节直径缩小>0.2cm,肺窗CT值减少>50HU,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磨玻璃影结节直径缩小0.1-0.2cm,肺窗CT值减少30-50HU,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磨玻璃影结节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完成时、治疗后1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CT检查,检查比较两组磨玻璃影结节直径、结节密度;③康复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④不良反应:恶心、皮疹、头晕、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25.0分析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分别以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较A组的75.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磨玻璃影结节改善情况 治疗前B组磨玻璃结节直径、结节密度水平与A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时、治疗完成后1个月时B组磨玻璃影结节直径、密度水平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磨玻璃影结节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磨玻璃影结节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n 结节直径(cm) 结节密度(HU)治疗前 治疗完成时 治疗完成后1个月 治疗前 治疗完成时 治疗完成后1个月A组 49 2.11±0.42 1.82±0.50 1.54±0.27 -622.26±28.34 -594.45±31.29 -486.69±31.57 B组 49 2.16±0.38 1.59±0.37 1.33±0.26 -627.81±31.27 -511.42±29.70 -335.28±32.68 t 0.618 2.588 3.922 0.921 13.472 23.325 P 0.538 0.011 <0.001 0.360 <0.001 <0.001

2.3 康复时间 B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d)

表4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d)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A组 49 3.26±0.61 7.75±1.62 6.84±1.24 B组 49 2.47±0.58 5.81±1.59 5.73±1.38 t 6.570 5.983 4.188 P<0.001 <0.001 <0.001

2.4 不良反应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A组的6.12%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肺部出现感染性症状后,会出现局部炎性渗出症状,在肺部CT检查中会出现局部磨玻璃影,因此在治疗中,若在肺部CT检查中显示磨玻璃影,提示患者存在肺部炎症反应[5-6]。药物治疗为控制肺部炎症反应的重要治疗环节,其中泼尼松为肺炎基础治疗药物,用药治疗后可降低毛细血管壁及细胞膜通透性,减少肺部组织炎性渗出,同时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并可抑制组胺的形成与释放,控制其肺部炎性液体持续渗出,减轻患者肺炎相关症状[7]。但肺部感染主要发生原因为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仅可抑制炎症反应,但若持续性存在感染原因,则对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效果相对有限。

克拉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罗红霉素等相同,但对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抑制效果良好,且该药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流感杆菌同样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用该药治疗后,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功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能力,达到抗菌作用[8]。在对肺部CT检查中存在磨玻璃影患者的治疗中,通过阻断肺内炎性渗液成因,以进一步改善其肺部影像学征象,满足治疗需求。

本次研究中,对B组患者应用泼尼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显示,B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较A组的75.59%高,且治疗完成时、治疗完成后1个月时B组磨玻璃影结节直径、密度水平均较A组低,提示对肺部磨玻璃影结节患者应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提升患者肺部CT征象控制效果,提升治疗效果,考虑原因为,肺部CT影像学征象中,磨玻璃影成因主要与细菌、微生物等感染形成的肺部炎性渗液有关,在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后,通过泼尼松可控制炎性渗出,应用克拉霉素可清除细菌及微生物感染,阻断患者肺部炎性渗液成因,进而可提升治疗效果,缩小磨玻璃影结节直径,降低磨玻璃影密度水平;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完成后1个月时,B组在磨玻璃影结节直径及密度比较中,仍具显著优势,考虑原因为,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进而影响其药物疗程结束时炎性渗液清除效果;而联合用药后肺部炎性渗液清除效果提升,可促进患者肺部通气能力恢复,改善患者血氧水平,可提升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提升其自主肺部炎性渗液清除质量,进而可持续性改善患者肺部CT影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A组短,提示在对肺部CT磨玻璃影结节患者治疗中,应用泼尼松联合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可缩短病程,考虑原因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对患者肺部炎性渗液控制效果更理想,可减少炎症反应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而肺部炎性渗液减少,可缩短患者肺啰音消失时间,达到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的效果[9-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A组的6.12%相近,提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应用克拉霉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其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直径及密度,缩短其康复时间,且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泼尼松霉素炎性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