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症状查体人员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3-02-11张明华张增强崔芳彭志晴王雪刘国树

海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质收缩压颅脑

张明华,张增强,崔芳,彭志晴,王雪,刘国树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北京 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海南 三亚 572013;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海南 三亚 572013;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海南 三亚 572013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以及发病率都居于高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害最大,占比约70%[1]。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核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日趋成熟,在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人虽然没有出现可觉察的不适症状,但是常规体检时的颅脑磁共振检查却表现出T2WI或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多项研究显示WMH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显著相关[2]。本研究将无症状查体人员常规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发现WMH者作为观察组,未见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并以是否存在WMH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无症状WMH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WMH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单纯住院查体的人员。纳入标准:(1)年龄40~65岁;(2)未表现临床不适症状,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无异常;(3)常规行颅脑核磁检查。排除标准:(1)颅脑核磁检查显示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软化及微出血灶等其他异常者;(2)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通过询问病史及查验体检报告,对入选人员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进行确认。临床疾病诊断标准:(1)高血压:收缩压(SBP)高于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高于90 mmHg,或当前服用降压药物。(2)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5.72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0 mmol/L,或当前服用降脂药物。(3)糖耐量异常:餐后2 h的血糖水平超过正常的7.8 mmol/L且未超过11.1 mmol/L,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到6.2~7.0 mmol/L,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或既往确诊糖尿病,当前服用降糖药物。共入选无症状单纯住院查体人员313例,采用颅脑磁共振检查T2WI或T2FLAIR,其中,194例显示脑白质高信号者纳入观察组;未见异常者119例纳入对照组。

1.2 检查方法

1.2.1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采用飞利浦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检查,超声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判断,给出书面报告。判别标准:所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标准是1.0 mm≤内-中膜厚度(IMT)<1.5 mm;形成斑块标准是斑块表面纤维帽与血管外膜前缘距离≥1.5 mm。若局部出现明显增厚现象,即便低于1.5 mm,也将其视作斑块。

1.2.2 核磁共振检查 采用美国1.5T Signa HDx扫描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完成常规颅脑核磁扫描,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判断,给出书面报告。脑白质高信号评估标准:颅脑磁共振双侧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区白质、基底节区分布,T2WI或T2FLAIR上存在2~10 mm点状、斑片状高信号,在T1WI上存在等或低信号,没有出现DWI异常高信号。

1.2.3 血液生化检查 采用德国ROCHE cobas 8000全自动免疫生化分析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完成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其中,选取c702的生化模块,e602的免疫模块。采用美国BIO-B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系统,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实施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指标经以10为底的对数转换,除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未转呈正态分布外,其他指标都转呈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入选标准0.05,剔除标准0.10。以双侧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一般临床特征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人员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的一般临床特征和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例(%)]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and carotid ultrasound results between thetwo groups[n(%)]

2.2 两组人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人员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员间的体质量指数、脉压、心率、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载脂蛋白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响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以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以常规颅脑核磁检查是否存在WMH为因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和LDL-C是无症状WMH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两组人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s,M(p25,p75)]Table2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p25,p75)]

表2两组人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s,M(p25,p75)]Table2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p25,p75)]

项目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g/m2)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脉压(mmHg)平均动脉压(mmHg)心率(次/min)谷丙转氨酶(U/L)总胆红素(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U/L)Hcy(μmol/L)HbA1c(%)空腹血糖(mmol/L)尿素(mmol/L)肌酐(mmol/L)尿酸(mmol/L)总胆固(mmol/L)甘油三酯(mmol/L)HDL-C(mmol/L)LDL-C(mmol/L)果糖胺(μmol/L)胱抑素C(mg/L)载脂蛋白a(nmol/L)对照组(n=119)49.5±6.0 25.3±3.3 123.1±13.0 76.3±9.9 46.8±9.0 91.9±10.2 71.6±8.0 21.0±9.8 10.7±6.0 39.3±40.1 14.3±6.1 5.5(5.2,5.9)5.18(4.83,5.70)5.1±1.2 69.4±13.8 353.6±95.0 4.59±0.85 1.75±1.32 1.26±0.34 2.79±0.68 250.9±31.7 0.77±0.13 38.9±51.1观察组(n=194)52.3±6.2 25.2±3.0 127.8±13.6 78.8±9.0 48.9±10.4 95.1±9.6 71.1±7.6 21.5±17.0 11.0±4.5 38.7±36.0 15.6±8.2 5.6(5.3,5.9)5.14(4.84,5.76)5.3±1.3 73.6±14.9 354.0±94.1 4.85±0.90 1.82±1.69 1.27±0.38 3.02±0.82 257.7±32.2 0.81±0.17 38..6±50.4统计量值t=-3.897 t=0.369 t=-2.992 t=-2.306 t=-1.865 t=-2.826 t=0.579 t=-0.208 t=-1.401 t=-0.673 t=-1.733 Z=-1.120 Z=-0.111 t=-0.942 t=-2.467 t=-0.128 t=-2.434 t=0.005 t=-0.305 t=-2.486 t=-1.963 t=-2.332 t=-0.283 P值0.001 0.713 0.003 0.022 0.063 0.005 0.563 0.836 0.163 0.501 0.084 0.263 0.911 0.347 0.014 0.898 0.016 0.996 0.761 0.013 0.051 0.020 0.778

表3 影响无症状脑白质高信号独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symptomatic 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

3 讨论

WMH最早是由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提出,它在颅脑MRI上表现为T2WI或T2 FLAIR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3],也被称为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其在头颅CT上表现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其发生机制仍未明确,目前认为WMH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之一[4]。从临床角度看,WMH可能是一种长期慢性进行性病变,前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后期可出现与其相关的体质衰弱、运动功能减弱、认知能力下降、尿便功能障碍等等临床表现。因此积极探索WMH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效识别并改善个体相关危险因素,可达到减少WMH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的临床目的。

关于WMH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较多的证据显示,年龄、血压增高是WMH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5-11]。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年龄和平均动脉压增高是WMH的独立相关因素。目前,已有证据显示,抗高血压治疗、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延缓WMH的进展[12-13]。但是关于不同的血压参数,如脉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哪一个与WMH的关系更密切,对WMH的影响更大,机制如何?尚无明确的结论[13-14]。郝咏刚等[5]对573名住院查体者的研究显示,收缩压、血压变异增高是WMH的独立相关因素。陈政宇等[15]对212例神经内科就诊的非卒中老年患者的研究显示,升高的收缩压是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学者有关2型糖尿患者的研究显示,平均收缩压增高与WMH的进展密切相关,舒张压则没有这种相关性,而且强化的降血压干预能够减少WMH的进展[16]。而日本学者对1 047名住院健康查体人员的研究显示,除了舒张压与脑枕叶WMH容积无关外,各脑叶的WMH容积都与收缩压、舒张压密切相关联[10]。上述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数量、观察指标、分组方法等的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血脂成分、水平与WMH的关系,目前相关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总胆固醇、LDL-C水平与WMH相关;基于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LDL-C是WMH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殷雁等[17]对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研究显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相关,而且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还与脑白质疏松的程度相关。杜姝等[7]对513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总胆固醇、LDL-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刘绪魁等[18]对409例老年人的研究显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增长是WMH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dLDL-C是LDL-C中颗粒较小、密度较大的亚组分,间接提示LDL-C与WMH存在独立相关性。上述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基本一致,表明LDL-C水平可能是WMH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WMH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年龄、平均动脉压和LDL-C水平增高是WMH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脑小动脉硬化及粥样硬化可能是WM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因此,在临床上做好高血压、高LDL-C水平的控制治疗,有可能减少WMH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但本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未能按脑白质高信号的部位、数量、程度量化分级进行比较分析;为横断面研究,无法对平均动脉压、LDL-C与WMH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白质收缩压颅脑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