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3-02-04李玲王应席

大学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育硕士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李玲 王应席

[摘 要]针对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地方性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课程组通过自制线上资源、结合教学智慧工具,构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的小组教学比拼与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策略探究。课前引导学生基于教师自制的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和教学设计;课中基于教学智慧工具进行多种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强化知识储备,并通过文献分享、比拼直播和师生点评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最佳教学策略;课后将PPT和直播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学生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的能力,为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教育硕士;小组比拼与研讨;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0-0124-03

師范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枢纽,随着“新师范”的提出,需要创新师范教育方式,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师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师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标倡导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的教学;人教版化学新教材中去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引入了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的新内容,融入更多“现代化学”素材(化学前沿知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设计以化学前沿知识为情境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1-3]。因此,提高学生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能力,是对未来教师顺应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提出的新要求[4]。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课程是湖北大学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的一门必修课,应根据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中学化学课程中涉及化学前沿知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化学前沿知识作为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一、设定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发展,了解化学相关的前沿知识,也要让学生从大学化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中学化学中涉及的难点,更要让学生对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进行研讨,为中学教学储备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基于此,课程组设定如下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前沿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前沿知识的本源剖析能力;培养学生情境教学设计、教学研讨与教学反思的能力。

二、小组比拼与研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课程采取小组比拼与研讨式教学模式(见图1),即根据课程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内部比拼和组间比拼式的分享与研讨。每一组学生完成一个主题的文献分享和一个主题的教学比拼,其他学生则通过观摩、评价、讨论等环节模拟教学研讨过程。在每一次主题分享的2个课时9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时间分配为教师的讲解与师生互动25分钟、文献分享15分钟、根据文献提问和解答5分钟、教学比拼30分钟、研讨15分钟。

(一)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制线上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求,教师依托课程内容、利用PPT录屏技术以及视频剪辑软件自制线上学习资源。在第一个章节“绪论”中,学习视频涉及新课标、化学学科素养及化学发展史等相关内容;其他学习章节包括“化学与健康”“化学武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社会”等多个主题,每一个章节都有与化学前沿知识相关的学习视频,并设有单元自测,方便学生进行化学前沿知识的学习与自我检测。

(二)学生的课前准备

每一名学生于课前自主学习线上资源,完成单元自测,了解化学相关的前沿知识。有小组研讨任务的学生则依据主题内容查找相关文献,并选定授课内容进行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化学前沿知识作为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文献分享PPT。

(三)课堂小组比拼与研讨

课堂上教师先基于学生单元自测的情况设计讲授主题和讨论题,分析与化学前沿知识相关的大学理论;再由小组学生进行文献分享,其他学生根据文献进行提问,模拟教学报告;最后的评分和讨论环节,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评分与讨论,教师点评,模拟教学研讨。

(四)课后反思

课后将学生的PPT、直播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供学生进行后续的回看和反思。由于各种互动、研讨和点评等教学环节都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超星学习通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工具回看有关的点评意见,形成学习—互动—评价—反思一体化机制。

三、小组比拼与研讨式教学案例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与现代化学中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反映了许多化学前沿知识,以这些前沿知识作为情境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与材料”为例,说明小组比拼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学生选定“金属材料”为比拼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融合的小组比拼和研讨式教学,从课前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教学设计,课中的师生互动、文献分享、比拼直播、教学研讨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三个大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前沿知识情境教学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线上学习资源“化学与材料”。学生自主学习线上学习资源“化学与材料”,熟悉相关的化学前沿知识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熟悉现代化学中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各类材料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并通过单元自测,考查自己对材料相关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

2.查阅文献,制作文献分享PPT。小组学生根据新教材中“金属材料”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师指定的文献,并自主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初步熟悉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选择一篇文献设计制作成PPT,用于课堂分享。

3.教学设计,制作模拟教学PPT。不同的小组学生根据相同的授课内容“金属材料”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第一名学生以记忆合金在航天航空的应用为情境,以趣味实验引入授课主题“记忆合金”,依次从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进行层层剖析。第二名学生从武器的发展史引入合金的概念,再进行拓展。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能让观摩的学生进行比较,有助于共同研讨,探索最佳教学策略。

(二)课堂分享与研讨

1.师生互动,突破难点。教师依据学生的单元自测了解学生对“化学与材料”线上学习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于部分重要的涉及中学化学难点的学习内容,用大学的知识理论对相关材料的结构、性质、反应原理及应用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借助超星学习通的“主题讨论”“问卷”“选人”多种互动功能充分激活课堂,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所有的师生互动环节都由教师给出评价,并做出点评。“主题讨论”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给出不同的分数,并进行总结;“问卷”考查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项情况给分,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选人”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保持“备战”状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正确与否给分并进行总结。通过25分钟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线上学习的知识,用大学的理论知识剖析中学化学中的疑难知识点,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从化学学科的本源加深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帮助学生从化学学科本源上了解化学知识。

2.文献分享,有问有答。小组选择的授课内容为“金属材料”,在课前准备工作时,小组学生阅读了教师指定的文献,并且主动查阅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文献。由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查阅的文献,制作成PPT,进行15分钟的文献分享“报告”。其中一个小组学生分享的是2018年刊登在《中学教学参考》的一篇题为《谈化学前沿知识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融合——以〈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为例》的教学论文。分享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有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场15分钟的“小报告”呈现出了一个优秀的以前沿知识为情境教学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也让分享的学生通过讲授,更加了解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设计模式。针对存疑的地方,大多数学生从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前沿知识素材的选择方面进行提问,在5分钟的提问者和演讲者的一问一答中,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比拼直播,教学研讨。不同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可以让观摩的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并且由观摩的学生进行评分和点评,呈现一种比拼的状态。教学比拼中,由两名学生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同时使用“直播”功能,将模拟授课过程进行录制,讲授结束后,录制的视频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备用。第一名学生从一个科学性节目中的实验视频引入教学主题“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再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分类、剖析“记忆”原理、回顾发展、拓展记忆合金的应用。第二名学生由中国武器的前沿发展引入教学主题“合金”,指明纯金属与合金的区别,再过渡到炼钢技术的发展,继而引入铁合金的分类及应用,最后对铝合金和钛合金相关的前沿应用进行拓展。两名学生的课堂模拟时间均为15分钟,教学脉络清晰,有前沿知识情境的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活跃,并且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两名学生课堂教学模拟结束后,由其他观摩教学的学生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教学设计(30分)、PPT内容(30分)、课堂表达(20分)、教师仪态(10分)和板书(10分)5个部分。待评分结束后,开启超星学习通的“评分”功能,由学生把最后的总分填入,自动计算平均分。再开启超星学习通的“主题讨论”的功能,引导其他学生对进行课堂教学模拟的学生进行点评。所有的评分和点评都是基于超星学习通投屏后的各种互动功能进行的,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模拟的学生能够在教室的大屏幕中看到自己的评分,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点评的内容。

教师再邀请两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基于学生的点评和讨论,教师分析这两名学生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做出总结。这种小组比拼和研讨的模式,是围绕“金属材料”的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设计进行的一种探究。通过30分钟的比拼式课堂教学模拟和15分钟的研讨(师生共同讨论、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基于化学前沿知识情境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三)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课堂教学模拟的学生分享PPT,教师将PPT转换成图片格式,并将录制的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的学生作品专区。PPT和视频可供全班学生回看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反思,对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分析總结、自我评价。

四、结语

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文献查阅,养成自主学习化学前沿知识的习惯;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与中学化学难点相关的化学前沿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前沿知识的本源剖析能力;通过查阅文献、教学设计、教学比拼、教学研讨等,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设计的良好习惯和教学设计、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张景伟,申燕.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材的新变化及教学启示: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1):21-26.

[3] 许嘉铭,代榕,唐丽潇,等.新旧人教版教材选修模块“电化学”内容的比较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7):32-37.

[4] 黄静.化学师范生“课堂导入”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学化学,2021,36(4):257-263.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教育硕士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协同创新中教育硕士导师团队建设对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参与式工作坊的模式: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