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02-04张园园安会勇刘明孙麟

大学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张园园 安会勇 刘明 孙麟

[摘 要]课程思政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基于研究生课程思政在微观层面研究不足的现状,文章通过剖析课程思政育人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单主体、单客体、单介体的要素组成结构,构建“七体”互动育人模型,以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七体”互补、师生共育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科教共生环境得以形成,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育人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0-004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2004年开始呈高速增长趋势,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与建设路径,如逄红梅等[2]指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与建设路径,常亮等[3]分析了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向和实践方向,高珊等[4]从教学能力、教学资源与评价监督等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另一类是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如赵研等[5]探讨了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郑心语[6]从显性与隐性协同教育的角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目前,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路径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但以专业背景为基础的课程思政实证层面、教学模式创新等微观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从宏观层面着眼、从微观方面着手,提出 “黄金8分钟”育人理念以及双主体、双客体、双介体的概念,尝试构建“七体”(即显性主体、隐性主体、显性客体、隐性客体、显性介体、隐性介体和环体)互动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一、“四体”理论

“四体”理论即课程思政育人结构由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7]。主体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客体是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介体是指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媒介,环体是指实践活动发生的各种环境。

二、“七体”互动优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一)要素关系分析

1.双主体、双客体关系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育人主体是教育者,即教师群体;客体是受教育者,即学生群体。从时间维度看,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知识传授时,教师是显性主体,学生是显性客体。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介体后,在进行实践创新、任务探索时,学生则转化为隐性主体,而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受到启发,转化为隐性客体。

2.主体、客体、介体关系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介体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主体影响介体、介体影响客体。本文认为,介体也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由显性主体经过总结和创新得出的直接介体,如教学PPT、教学案例等;另一类是由隐性主体无意识间引发的间接介体,如学生分享的案例以及对知识思考总结的成果等。直接介体主要作用于显性客体,对显性客体起到价值引领作用;隐性客体则在间接介体的作用下实现知识拓展、思想升华。

3.环体、主体、介体关系分析

环体指社会、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支撑等。环體影响主体、客体和介体,是教学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条件。

4.“七体”关系分析

“七体”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本文重点根据“七体”的关系,研究如何优化“七体”的分布形式,实现双主体与双客体的共创共生,使双介体和环体起正向激励作用。

(二)模型构建及要素分布形式优化

在明确了“七体”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课题组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构建了课程思政“七体”互动优化模型(见图1)。

结合图1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型,本文以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将“七体”优化路径阐述如下:

1.双主体、双客体交互分布形式优化

显性主体为教师,通过在课前布置任务、课中践行“黄金8分钟”、课后与学生交流探讨,把思政内容传达给学生,使显性客体实现情感自生。显性客体为学生,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自学、吸收、转化知识,使知识内化于心,充分吸收思政元素。学生在实践、创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转化为隐性主体,隐性主体吸收、转化、实践、再创造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

2.双介体分布形式优化

涵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介体,包含教师创新挖掘得到的直接介体和学生创新实践得到的间接介体,主要包含3个模块(即安全模块、风险评估模块、科研模块)、5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包含2个资源库、3个创新渠道:2个资源库是指围绕雷锋精神挖掘的思政元素和围绕国内外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等提炼的责任意识等;3个创新渠道是指导师与学生共创项目案例、学科知识竞赛、企业工程技术应用与创新)。

探索形式多样的“黄金8分钟”,使“七体”在关键环节有机融合、交互作用,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黄金8分钟”的创建思路是:第一,把思政素材分门别类地落实到具体专题,如风险辨识模块、风险评估建模、风险决策建模、风险评估案例四大专题等;第二,根据教学内容、2个资源库、3个创新渠道,发掘多个不同的“黄金8分钟”,并建立“黄金8分钟”教学资源库。

3.环体分布形式优化

教师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慕课等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指定拓展学习内容。此外,教学评价机制包括专家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互评等,并通过对研究生、导师、已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持续追踪评价。

三、模型实践可行性分析

(一)模型实践案例

以风险评估模块中最小径集的最优求法为例,展示模型的应用过程,具体见表1。

(二)模型实践可行性分析

1.主、客体有明确的课程思政融入需求

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课程安排在研一上学期,是学生由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自身的创新思维、学术规范、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期待,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也期望能够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且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和较强思维能力的研究生。

2.双主体均有良好的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基础

显性主体(即教师团队)坚持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教学团队负责人为省级教学名师、学院党支部书记,可以充分发挥“双带头”作用。隐性主体有良好的“传帮带”学习环境,学生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进组,边学习边实践,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3.有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指导思想

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是红线、底线,也是生命线”的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

4.清晰的课程思政目标、方法为介体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本门课程有1个总体思政目标、2个基础思政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安全方面,重点突出责任感、生命红线意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包含“安全和民生”1条主线;风险评估方面,重点突出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合作精神,包含2个资源库;科研方面,包含3个创新渠道,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5.大量线上资源实现了环体的正向促进作用

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如慕课、论文等,既为教师提供了可以筛选的课程思政材料,又为学生提供了便捷多样的学习资料。雨课堂、智慧教学等教学平台,既可以满足教师需要,实现线上、线下自由切换,又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充满趣味。

四、模型实践成效分析

课题组选取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就业单位、已毕业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调研、论证。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七体”互动育人模型实施后,研究生在课堂参与、科研创新、责任意识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变,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提升。在课堂参与方面,研究生能够享受课堂的“黄金8分钟”,责任感、生命红线意识、团队意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显著提高的人数占比为78%;在科研创新方面,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明显提高,许多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企业实践项目,并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与科研任务,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明显开阔和增强的人数占比为83%;在责任使命方面,研究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做事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2%;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团队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从教师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群体中学到更多知识,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的人数占比为100%。

五、结语

基于“四体”理论提出的双主体、双客体、双介体、单环体的“七体”概念具备以下现实客观条件:特殊的研究生群体、独特的研究生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分布形式。作为显性主体的教师教学团队带动作为隐性主体的研究生群体,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克服环体的干扰和限制,主动获取环体提供的有用信息和能量,增加显性客体和隐性客体的知识获取量和价值提升量,使课程思政育人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具有良好的层序性,在系统发展上具有稳定的时序性。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程团队真正做到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切实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逄红梅,陶启坤,康洁.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难点与突破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3):61-67.

[3] 常亮,王磊,杨春薇.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6):101-106.

[4] 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75.

[5] 赵研,王金梅,田雨晨.新势态下研究生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1):130-133.

[6] 郑心语.基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同的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51-54.

[7] 蔡成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2):54-5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