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技击与散打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

2023-01-27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范海彪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拳种技击习练

◇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 范海彪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传统技击与散打评价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传统技击与散打应和谐相处,可为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1 前言

武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武术源于中国,萌芽于原始社会,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流传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枪炮子弹的发明,传统技击失去了主要的实战“市场”,散落在民间缓慢流传,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当今社会,民众文化水平提升,法制不断健全,政府不允许私人比武,传统技击许多杀伤力巨大的“招法”无法验证,传统技击引以为傲的十八般武艺只能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竞赛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武侠小说和影视的兴盛,夸大了传统技击的威力,比如飞檐走壁、隔空点穴、一人战多人和空手入白刃等片段使广大武侠迷热血沸腾。近几年,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自创武术拳种和门派,大肆吹嘘自己如何厉害,如太极雷雷和马保国之流,随后两人被散打习练者轻松击倒。这让许多人对传统技击抱以怀疑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传统技击是“花拳绣腿”。此类事件对传统技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传统技击源远流长,令数代武术人痴迷,散打发展迅猛,喜欢的年青人日益增加。同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对传统技击和散打的评价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厘清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有利于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传统技击和散打,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2 结果与讨论

2.1 传统技击的评价方式

传统技击,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以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攻防能力为主要目的,不受规则的限制,表现形式和要求就是强调攻防实用,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多种自成体系的武术拳种总合。冷兵器时代,传统技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击毙或者击伤敌人是习练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即使在民间,从事保镖护院的传统技击高手,也是以打败对手为主要目的。传统技击有两种主要的评价方式来区分习练者水平的高低。

(1)访友切磋。传统技击由于杀伤力巨大,传授者害怕心怀不轨者学习之后胡作非为,一般都很保守。习练者需要熟人推荐,经师父考察数年后,需磕头拜师,才能得到师门的认可,成为本门派的入室弟子。经过多年学习,师父觉得徒弟对本门派的技术领悟得差不多了,就会让徒弟离开师门,到别处寻访武林高手,以武会友。这个过程叫做“访友切磋”。“访友切磋”对提高习武者的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民族种类很多,“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武术拳种不计其数,大致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局面。古时候通讯不发达,与人交流很困难,习武者欲集百家之长,必须离家出走,翻山越岭。访友者来到某一地方,必打听当地名气最大的武林高手,然后登门拜访。访友者首先报上自己的姓名和师承来历,然后向对方请教。同为武林中人,如果拒绝切磋,就会被来访者视为认输。当地武林名家如果听闻过来访者的拳种和师门长辈,且来访者没有恶意,必会以礼相待。访友切磋以技术交流为主,穿插些许理论。切磋双方既要显示自己武术水平的高低,让对方知难而退,又尽量不要伤害对手,以达到交流乃至交朋友的目的。如果来访者技击水平不如当地武林高手,必虚心向对方请教,甚至拜入门下,提高武术技击水平。

武林中人讲义气,轻易不会与人结怨,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例如:某摔跤高手质疑太极拳名家陈发科的实战水平,两人交手中,摔跤高手抱住陈发科,企图摔倒他,陈发科迅速化掉对手的跤劲,借力打力,摔跤高手如泥牛入海,眼看就要跌倒在地,陈发科悄然收劲,把对手托了起来,稳站地面。摔跤高手既领会了陈发科太极拳的高超水平,又保护了自己颜面,遂佩服陈发科的武德,后来两人成为好朋友。

(2)打擂台。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习武者大多年幼拜师,苦练数载,成年后闯荡江湖,欲谋得一份职业,养家糊口。古时候,练武者一般从事保镖护院、开馆授徒等行业。然而,初出茅庐的习武者没有名气,是没有人聘请的。这时,参加武术打擂是扬名立万的捷径。何谓打擂?主办者为选拔人才,在开阔处搭建一方形台子,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四周没有护栏,比武双方在台上打斗的一种比试模式。主办者为扩大打擂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武林高手参加,通常会在春节、中秋节或者庙会期间举行。擂台两侧会挂上“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横幅,以吸引观众,增加比武的氛围。主办方会选武林高手担任擂主,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个月)接受所有人的挑战。挑战者不分地域、流派、年龄、体重,只要愿意报名,签下“生死状”,即打死打伤没有任何责任,都可上台比武。比武中不允许使用暗器,一方被打下擂台就输了,或者被对手打得倒地不起主动认输。获胜者会获得主办方高额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其技击水平得到武术界的公认,前途辉煌。有的被达官贵人请去保镖护院,有的去镖局效力,还有的开武馆,广收门徒。正因为有这些名利的诱惑,参赛者如过江之鲫,有的为验证本门拳种的技击高低,有的为扬名立万,有的为高额的奖金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擂台上打死打伤的现象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界打擂台的现象已经消失。时至今日,传统技击主要在民间缓慢地流传,随着历史长河的徜徉,一些拳种和招法会逐渐消失,新的拳种和招法也会慢慢出现,新旧交替,新陈代谢,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散打的评价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影响,武术界对“唯技击论”进行了批判。很长一段时间,武术只练习套路,强调强身健体,不允许开展对抗训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伊始,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日益崛起,国门徐徐打开,许多武术运动员出国访问交流,国外的跆拳道、拳击、空手道和泰拳等习练者希望与中国武术运动员实战交流。1979年,国家体委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浙江省体委进行散打试点。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

国家体委从散打试点开始就定位于体育运动,竞技体育提倡“公平、公正、公开”,就必须制定细致的竞赛规则。竞赛规则是为了进行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规范和准则,是竞赛赖以进行的依据。竞赛规则可以使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公平合理比赛。今天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无论是拳击、跆拳道,还是篮球、田径,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竞赛规则。散打是体育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散打比赛共有11个级别,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比赛在0.8米高,8米见方的正方形擂台进行,是散打继承传统技击“打擂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下台术是散打特有的技战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参赛选手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有大医院开的健康证明(心电图、脑电图和血压检查),买价值不菲的意外保险。运动员要戴护具,护具包括护头、护胸、护裆和拳击手套,赤脚在台上进行比赛。

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可以运用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不准使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不许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不许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得分部位为头、躯干、大腿,后脑、颈部和裆部是禁击部位。采用3级得分标准:2分、1分和不得分。对技术犯规和侵人犯规有严格的判罚。胜负的评定分点数胜利和优势胜利。

散打按体重分级别比赛;使用了护具;规定了得分部位、禁击部位和禁用的技术;不同的得分标准和优势获胜的规定等,截然不同于传统技击两人切磋点到即止,“胜负自明,观者不知”的虚玄的比试方式;或者是不按体重分级、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死伤自负的打擂台陋习。

武术本来没有“传统技击”和“散打”之争。新中国成立后,散打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得如火如荼。散打作为新兴的武术对抗项目,国家召集了国内顶级的武术专家,化繁为简构建了散打技术体系。运动员经过体校、省队乃至国家队层层选拔,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在高水平教练指导下,散打运动员打拳靶、踢脚靶、抱摔沙包,通过杠铃练习绝对力量,每天长跑练习耐力。散打运动员每天进行真打实斗的对抗训练,在护具保护下,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散打运动员可以尽情施展“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法,一旦意外受伤,马上有经验丰富的队医处理。散打运动员经过数年训练,无论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打击力和抗击打力都远超常人。

反观传统技击,没有政府的出钱出力,自行在民间发展。由于传统技击的保守性和神秘性,多在家族和模拟血缘关系的师徒间传承。一方面,传统技击习练者出于热爱,勤练不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训练方法和护具,踢裆、锁喉和挖眼睛等技法只能在师徒间“说手”和“讲手”,缺少“拳拳到肉”的真实打斗训练,更谈不上距离感、步法和战术。一度以来,传统技击与散打相安无事。散打国内有锦标赛和全运会,国外有亚运会和世界锦标赛,间或举办“散打王争霸赛”等商业赛事。传统技击习练者开馆授徒,举办联谊会,不时有人在世界各地巡回表演。近年,不断有传统技击者表演“鸟不飞”、“隔空打人”和“沾衣十八跌”等绝技,随着“网红经济”和“流量至上”的风靡,导演了数起传统技击与现代搏击挑战赛间的闹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传统技击是克敌制胜的技术,没有形成具体的竞赛规则,既有访友切磋,共同提高的和谐评价方式,也有“既分高下,还决生死”的打擂台血腥评价方式。散打是一项体育运动,有具体的竞赛规则,运动员戴护具,不允许使用容易造成伤害的技术,评价方式“只分高下,不决生死”。

3.2 建议

武术界不能够搞“一言堂”,而应该百花齐放。无论是传统技击还是散打,都是中国武术大家庭的一员。传统技击在冷兵器时代杀敌制胜,技击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喜欢防身自卫的人,平时苦练传统技击的踢裆、锁喉、挖眼睛和反关节等杀伤力惊人的招法,由于规则的限制,没必要在擂台上与搏击练习者一较高下。而散打练习者,尽可在专业队大展拳脚,在全国散打比赛中争金夺银,切忌与民间武术爱好者较量,免得有“专业打业余”的嫌疑,胜之不武。传统技击与散打应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各自为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拳种技击习练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以中国传统文化全息缩影的视角浅析武术拳种发展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