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2023-01-15黄永秋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
关键词:监测仪平均值收缩压

黄永秋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 心电图室,江苏 溧阳 213300

0 引言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高发病,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血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头痛、乏力、胸闷以及阵发性眩晕等症状,是诱发冠心病、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患者数量逐年攀升,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2]。高血压属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可根治药物,患者一旦确诊无法治愈,对生活、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危害比较大。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以及心肌保护药物维持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病情严重时需要住院接受规范化治疗[3]。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身体素质差,并且罹患多种基础疾病,受到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比较大,发生冠心病的概率高。如果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则会加大心脏负荷,影响心脏功能,对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过程中,监测血压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病情观察、用药调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疾病诊治的重要前提。血压监测的方式以使用血压仪测量为主,为单次测量方案,测量时间较为随意。血压常规监测方式的数值准确性不高,原因是血压仪的精度有限,加上监测者的操作水平、经验,同时会受到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情绪、血压波动影响,造成血压结果失真,无法得到准确数值,对血压控制和治疗的帮助十分有限。因此,为了提高血压测量结果,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测量方式,对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进行消除,保证血压测量结果真实性,同时要有效获取患者同一天内不同时间段、不同活动下的血压数值,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真实变化进行动态了解,以此更好地明确患者血压情况,准确判断病情。目前广泛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对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平均值进行准确记录、计算,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值的监测情况,探究了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范围40~85岁,平均(60.15±2.45)岁;男55例,女44例;病程1~5年,平均(2.08±0.76)年;体重指数21~26kg/m2,平均(24.25±0.67)kg/m2;合并症: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30例;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2例、专科60例、高中20例、中学及以下7例。另选同期单纯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40~84岁,平均(60.20±1.89)岁;男48例,女42例;病程1~5年,平均(2.15±0.84)年;体重指数21~26kg/m2,平均(24.30±0.65)kg/m2;合并症: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29例;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0例、专科58例、高中17例、中学及以下5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相比未见明显性差异,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WHO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取平均值结果: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②患者存在头昏、阵发性眩晕、心绞痛以及胸闷等典型疾病症状;③患者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及开展时间,自愿参加;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严重心肌病或者有脑卒中病史;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中途退出或者不愿意参加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药、心肌保护药等规范治疗,并接受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全天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对患者详细介绍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佩戴后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说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血压测量的重要性,以及对疾病治疗、病情观察起到的作用。如实告知患者及家属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佩戴费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12cm×22cm的袖带固定在患者左上臂或者右上臂,袖带下缘距离患者肘窝大概2cm。日间血压监测时间段为患者晨起后7点至晚9点,夜间血压监测时间段为晚9点至第二天清晨7点。日间血压测量间隔时间为30min,夜间血压测量间隔时间为45min。要求患者正常饮食、活动,禁止剧烈活动,控制情绪稳定。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24小时舒张压及收缩压血压平均值。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并分析昼夜舒张压压差、收缩压压差。比较两组患者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①24小时舒张压及收缩压血压平均值:记录患者24小时内舒张压、收缩压的具体数值,输出数据后取平均值,进行组间比较;②日间、夜间舒张压、收缩压:分别对两组患者晨起后7点至晚9点、晚9点至第二天清晨7点两个时间段的舒张压、收缩压数据进行获取,并取平均值,进行两组之间比较。同时计算两组夜间舒张压、收缩压与日间舒张压、收缩压的差值,进行组间对比;③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舒张压、收缩压超过高血压上限值部分,为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④白大衣高血压:诊室测量血压多次,舒张压和(或)收缩压平均值大于正常值,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24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小时收缩压平均值、日间舒张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夜间舒张压水平、夜间收缩压水平、昼夜舒张压差值、昼夜收缩压差值、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调整用药比例)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χ2)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4小时血压平均值对比

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24小时血压平均值对比()

表1 两组24小时血压平均值对比()

2.2 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水平及昼夜压差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日间、夜间变化幅度更大,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水平及昼夜压差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水平及昼夜压差比较()

2.3 两组患者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比较

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高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比较()

表3 两组患者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收缩压总负荷比较()

2.4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概率

观察组患者白大衣高血压发生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概率[n(%)]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定义为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血压,但是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4]。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另外,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尤其是老年人,自身基础疾病比较多,在高血压疾病的累及下容易发生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发生率很高,以老年人群居多,患者多数伴随糖尿病、高脂血等其他类型基础性慢性疾病,病情复杂,症状典型,治疗难度大。另外,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严重,血流不通,再加上患者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也会反向作用于血管,增加血管壁压力,使得患者持续血压升高,症状加重,致使病情进展加快。由此可见,高血压与冠心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临床上无论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还是药物治疗效果,都需要对患者血压的整体水平基于变化幅度进行监测与观察[6]。

血压监测临床上主要采用血压测量仪,包括电子血压仪、水银血压仪等,目前比较多的应用电子血压仪。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测量血压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偶然性测量方式,即在患者提出要求,或者有诊疗需求时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无固定时间。常规的血压监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生理变化等均会对血压的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即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分次测量也无法获得准确的血压值数据,对于疾病治疗以及病情观测的作用十分有限[7]。另外,血压仪的精度也有限,只能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瞬时变化进行预测,而无法获得完全准确的数值,可能对医生判断病情产生干扰。因此,为了提高血压的监测精度,获得更加准确的数值,为降压药物使用、用药调整以及病情观察提供可靠依据,需要采取更加精确的测量血压方式,获得患者动态的血压水平变化趋势。24小时动态血液监测仪可以提供24小时内患者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活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实时变化情况。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多,可以通过设定的时间间隔不间断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和记录,准确反映出患者全天的血压变化情况并计算平均值,帮助医生更为清楚地获悉患者24小时的血压波动,昼夜血压差等,以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调整用药方法以及剂量等[8]。房松[9]研究中表明,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患者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并且波动更加频繁,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赵雪莲[10]研究得到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仪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血压数据,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昼夜差值比较大,夜间的血压水平要低于日间血压水平,并且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果与本研究一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相比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更高,且波动大。分析原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同时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两种疾病,身体状态不佳。长期的高血压对身体其他重要脏腑器官形成的累及更加严重,损伤更大,各项机能都出现不同程度减退,造成心功能下降。冠心病使得患者心脏负荷进一步加大,心功能进一步降低,反向作用于血管,增加血管壁压力,引发血压升高。在以往的单次、多次测量血压过程中,均存在监测偶然性,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在服用降压药以后,测量血压时可能出现血压正常或者轻度升高情况,对医生及患者形成误导,认为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实际情况是患者在用药较长时间后,在下一次用药时间未到时,药物的降压作用开始下降,或者患者在生活中发生情绪波动、从事体力劳作等,均可能引起血压骤升,此时因为未测量血压,因此不被患者知晓,无法获知自己实际的高血压病情。24小时动态血压仪的使用可以获得患者全天24小时内不同时间段、不同活动下的血压数值,对于血压实际变化更好地掌握,能够更加准确评估病情。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白大衣高血压,原因是在陌生环境下面对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患者可能出现紧张情绪,使得血压升高,影响检查结果准确率。在24小时动态血压仪的使用下,患者可以在正常生活状态下接受24小时的血压监测,与平时的生活习惯、环境、情绪等相仿,可以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获得准确监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前,需要交代患者如何正确佩戴及使用,在佩戴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饮食、活动等,不能刻意休息或者控制饮食,避免出现监测结果失真。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24小时血压平均值对比,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水平变化,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日间、夜间变化幅度更大,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衣高血压发生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得患者昼夜血压差、血压平均值,同时可以精确获取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总负荷,了解患者实际血压水平情况,对于病情判断有很好的帮助,在血压监测中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可准确反映出患者实际血压水平和变化幅度,将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情况以及昼夜血压差值清晰反映出来,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完整地掌握患者实际血压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对治疗效果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与预测。

猜你喜欢

监测仪平均值收缩压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