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运动干预对改善社区老年人跌倒效果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3-01-15沈群陆燕方雪冰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
关键词:肌力太极拳下肢

沈群,陆燕,方雪冰

1.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宣传科,上海 201407;2.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预防保健科,上海 201407;3.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业务办,上海 201407

0 引言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跌倒是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1-2]。研究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环境危险是导致摔跤的首要原因,走路的步态和平衡能力紊乱也是重要因素。此外下肢力量弱增加了四倍摔倒的风险[3]。目前,运动干预是防止老年人跌倒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力量训练和平衡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减少跌倒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运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对改善社区老年人跌倒效果,以为制定适合本区老年人跌倒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的办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上海市社区年龄≥60岁的430例老年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5例。对照组(n=215)进行健康教育,男99例,女11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9±7.12)岁。观察组(n=215),男108例,女107例,年龄61~80岁,平均(69.30±7.27)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运动形式有太极拳(64名)、健步走(106名)和广场舞(45名)。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比例、年龄等各项基本信息显示数据相当(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60岁的社区老年人;②能够独立行走但平衡力较低;③1年内未进行过其他系统性干预;④生命体征平稳;⑤被研究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②伴有精神或意识、视力障碍;③伴有严重的心理疾病;④长期卧病在床,伴有极度疼痛不适合锻炼、无法行走者。

1.2 基本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健康宣教和随访等常规干预措施。健康宣教以讲座为主,均为4次,宣教时间为入组后第1周、第4周、第9周和第12周,其余时间可发放防跌倒手册、进行大型户外宣传、微信、广播报纸电台、小组学习讨论等。①第1次:宣教跌倒的基本知识及概况,改观组员对跌倒的认知,着重教授改善和发展积极心理状态的方法;②第2次:宣教跌倒的主客观危险因素,帮助组员认识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③第3次:宣教如何改善自身情况和采取合适的行为预防跌倒的发生等,帮助组员调节自身身心主观因素和改善居家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等;④第4次:宣教老年人活动和改善平衡能力的保健方法,强化宣教。每次宣教20~30min。干预结束后还需进行随访,方式包括电话和上门随访,共随访4次,随访内容主要围绕健康宣教内容,检查宣教措施落实情况,解答疑问,每次10~15min,由小组工作人员完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增加有氧运动干预,主要活动有太极拳、健步走和广场舞三种形式。太极拳干预方式如下:研究小组包括研究者、教练和工作人员。①评估及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首次干预时教练向研究对象解释简化太极拳的作用和益处,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害怕跌倒心理、躯体功能、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确定运动干预的频次、运动量的大小及强度;②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以集中干预为主,向研究对象发放简化太极拳图解指导手册,并进行小班教学,辅以居家练习,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为集中干预阶段,星期六和星期天为老年人居家练习;针对掌握不好的组员个别强化指导,居家练习由研究对象通过填写个人运动日历表进行记录,包括练习次数,练习时间以及练习后的身体感觉。每周进行2~3次,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其余两种形式干预方式:研究对象每周进行,4~5次健步走锻炼,每天30~60min,每次至少10min,为期3个月,健步走可活动全身增强心肺耐力,促进新陈代谢,具有改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功能;热爱跳舞的老年人每周可进行4~5次的广场舞跳动,身体摆动幅度不可过大以及太过剧烈,同样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后根据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测定两组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变化,其中动态平衡能力包括压力重心移动总长度、前后移动速度和左右移动速度,根据动作完成的质量评分,各项评分越高动态平衡能力越好;静态平衡能力指标有开眼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开眼压力中心移动、闭眼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和闭眼压力中心移动,通过测试研究对象双腿并拢站立、前后位站立、闭眼并拢站立和不闭眼单腿站立维持时间长短来界定其静态平衡力高低,各项维持时间越长,各项评分越高,静态平衡能力越高。

(2)根据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对两组患者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的害怕跌倒心理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室内和室外活动2个维度,共14个条目,用于评价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的害怕跌倒心理。每个条目依次计为0~10分,表示进行活动时把握性的强弱程度。0分:一点把握也没有;5分:有一定把握;10分:有充足的把握。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8,内容效度系数为0.64~0.93。

(3)①2min原地踏步测试:研究对象听到口令后在制定区域进行2min原地踏步测试,次数完成越多代表越好;②八英尺起立行走测试:研究对象听到口令后从座位上起立,向前行进八英尺后转身180度返回座位转身坐下,记录从口令开始开始到返回座位的时间;③30s坐起测试:研究对象坐于椅子中间,双脚平放于地面,后背挺直,手臂较差置于胸前,听到开始口令,起立完成站立姿势,然后坐下并计数,测试时间为30s,记录坐起次数,共测试2次,每次间隔3min,取平均值;④下肢肌肉量测试:研究对象脱去较为厚重的衣服和鞋袜,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取下,测试时,受试者赤脚挺直站立在人体成分测试仪上,双臂与身体两侧保持30°夹角,测试时间为2min,选取两腿的肌肉量。

(4)记录干预后两组跌倒情况,计算并比较跌倒率和跌伤率。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经Epidata录入后导出,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性别、跌倒率等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跌倒效能表、平衡力评估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动态平衡能力的变化

两组干预后压力重心移动总长度、前后移动速度和左右移动速度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动态平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态平衡的变化()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态平衡的变化()

注:干预后组间比较aP<0.05。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静态平衡能力的变化

两组干预后开眼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开眼压力中心移动、闭眼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和闭眼压力中心移动距离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态平衡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态平衡的变化()

注:干预后组间比较aP<0.05。

2.3 对比跌倒效能量表

两组干预后开跌倒效能能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开跌倒效能能量表各指标得分以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效能量表得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效能量表得分比较()

注:干预后组间比较aP<0.05。

2.4 对比两组下肢肌力测试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后2min原地踏步、八英尺起立行走、30s坐起和下肢肌肉力量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测试结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肌力测试指标结果()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肌力测试指标结果()

注:干预后组间比较aP<0.05。

2.5 对比两组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跌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跌倒情况比较[n(%)]

3 讨论

跌倒的危险伴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增加,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可能会对其造成极大伤害[4]。鉴于这种严重后果,预测跌倒与跌倒相关损伤的危险因素已经被广泛研究,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表明,站立平衡和灵活性减退极大增加了来年人跌倒、骨折和功能依赖的可能性,且在涉及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危险的运动效果方面,其结果并不一致,可能原因是彼此间应用的运动方法不相同,运动的同时采用多种干预方法也使得效果评定不一致。各项调查显示,开展针对性运动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5]。因此为降低老年人死亡率,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对老年人给予常规干预措施与结合有氧运动干预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预防、控制跌倒情况发生的有效措施[6]。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动态平衡指标和静态平衡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跌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动干预可降低老年人跌倒、跌伤情况发生。坚持进行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此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可调节情绪,改善运动者心理,可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太极拳、健步走和广场舞均以老年人体能和健康状态为基础,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因此规律运动干预后增强患者身体状态,降低了跌倒情况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有跌倒恐惧心理的老年人会增加跌倒的可能性,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跌倒效能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对跌倒效能提高程度效果显著。推测原因在于有氧运动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肌力、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而且能使老年人心理达到一个更舒缓平和的状态,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和心理功能,增强做基本活动时不跌倒的信心,进而提高了老年人跌倒效能,减少了跌倒次数。

下肢肌力是维持姿势稳定的基础,良好的下肢肌力是维持老年人身体平衡的重要保障。了解肌力老化、肌肉量减少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险的发生。研究发现,有氧运动一直是老年群体中特别受推崇的项目,在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得出太极拳练习可以减少老年人跌倒次数,本研究针对老年人选用太极拳、健步走等有氧运动方式进行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2min原地踏步、八英尺起立行走、30s坐起和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人的下肢耐力、肌力和速度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可以改善高风险人群平衡状态、机体移动速度,提高中风险人群运动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跌倒。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平衡能力,降低社区老人的跌倒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力太极拳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