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23-01-15林燕怀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急诊科内科

林燕怀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广东 珠海 519000

0 引言

睡眠作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与我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轮班导致的睡眠障碍容易导致护士降低工作中的反应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同时护士的工作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此影响而下降,其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也会成倍上升[1]。心理健康指个体具有健全的个性、社会适应能力及积极稳定的情绪等,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个人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急诊科作为医院24h对外开放窗口承担着危重、急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因此也是易产生护患及医患矛盾的场所。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承担着较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对其身心健康与工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研究评价,了解急诊科护士目前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市三级以上医院的急诊科及普通内科护士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名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60名内科护士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护士调查数据的差异。观察组急诊科护士年龄21~49岁,平均(28.2±7.6)岁,中专5名、大专42名、本科13名,16名护士未婚、40名护士已婚、离婚4名,在编护士15名,合同制护士45名。对照组普通内科护士年龄22~48岁,平均(27.3±6.8)岁,中专6名、大专40名、本科14名,18名护士未婚、37名护士已婚、离婚5名,在编护士17名,合同制护士43名。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次参与调查的护士需满足以下所有条件:①护师及以上职称;②无睡眠障碍相关疾病;③无其他心理疾病;④身体健康无其他严重疾病[2]。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不参与本次调查研究:①不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②护士刚下夜班;③完成问卷的时间小于5min[3]。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以及万方医学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资料,下载并阅读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通过文章资料的阅读与整理逐步理清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等[4]。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PSQI与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两组护士量表评价的差异。PSQI总分在0到21分之间,被试者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当总分大于或等于8分时表示被试者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本问卷被试者需5~10min完成。SCL90量表采用五级评分的方法,90个项目得分相加为总分,当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时表示被试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两组护士的量表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本次研究的数据,首先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入Excel(2017)进行初步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后将整理完毕的数据导入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连续型变量采用均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同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针对本次研究出现的非连续型变量采用频数与(%)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分析,同时当出现等级资料时进行秩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PSQI得分比较

急诊科护士PSQI得分为(6.16±2.84)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的(5.12±2.68)分。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明显差于普通内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PSQI得分比较()

2.2 两组护士SCL90得分比较

急诊科护士SCL90得分为(55.85±42.21)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的(34.32±24.24)分。因此急诊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普通内科护士心理状况更加健康,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堪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3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除了睡眠时间这个维度外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均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互为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由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大,同时环境嘈杂,需要接触更多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处理更多紧急突发事件等因此心理也会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对急诊科护士的睡眠及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5]。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多而复杂,同时多具有突发性,因此也要求其工作速度快,同时还需把握护理风险,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等,由于其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工作任务往往较重,也具有较大的工作风险,这也导致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着精神紧张状态。

刘贤英等[6]的研究认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睡眠质量等往往较差,同时周翠鸾等[7]的研究也认为,急诊科护士睡眠障碍情况较为严重。其研究结果均与本次研究结果类似。范维等[8]的研究认为急诊科护士发生睡眠障碍与护士的工作年限以及职称情况、婚姻状况等存在一定关系,研究认为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普通内科护士除了其本身职称、婚姻、素质等原因还与其工作的外部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

人体在经过高质量的睡眠以及充分休息后可有效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但是过多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不利于睡眠的进行,人在长期的强烈情绪刺激中易产生睡眠障碍。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睡眠障碍发生时常伴有易激惹、敌对、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长期睡眠障碍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前列腺素、5-羟色胺、褪黑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睡眠的物质其调节功能会失调,进而对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这也是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互相影响的原因之一,关于两者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也与同类的研究基本一致[9]。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护士睡眠质量的评价中急诊科护士PSQI得分为(6.16±2.84)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的(5.12±2.68)分,因此急诊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明显差于普通内科护士。对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急诊科护士SCL90得分为(55.85±42.21)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的(34.32±24.24)分,急诊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普通内科护士心理状况更加健康,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堪忧。同时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睡眠质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r=0.364,P<0.01),两者互相影响,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其睡眠质量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相比不论是睡眠质量还是心理健康状态都更差,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更加需要关注与外部支持。同时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互为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也可以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丰富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经验,提高其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加强其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减少护患矛盾。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急诊科内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内转科型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