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过程控制

2023-01-11杨军超任喜平

陕西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设计

杨军超,任喜平,麻 蓉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4)

1 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 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是破解陕西省全局性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总体由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两部分构成。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 km 的秦岭输水隧洞组成。输配水二期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和北干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工程可联通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推动陕南与关中经济的联系,为陕北发展争取更多的用水指标,为陕西柔性治水、系统治水提供重要支撑[1]。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以“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控制,建设一流水利企业”为建设目标,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合同、安全、质量、进度、环水保、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努力做好工程建设,监督设计、监理及第三方单位监督效果,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使工程建设全面达到设计性能指标,争创国家精品工程,创一流水利企业。

2 工程建设过程控制

2.1 狠抓合同管理,提升履约能力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承建单位的选择尤其重要。为了选出优秀的工程承建单位,公司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组织公开招标,评标过程中认真审核投标人资格,评判投标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结合投标报价、企业优势,最终选定一流参建单位来参与项目建设,为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先决条件[2]。

公司将合同管理作为规范管理的突破口,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履约能力。制定了《参建单位考核管理办法》,提取月进度款的2%作为奖励基金,每季度按考核结果兑现;制定了《参建单位人员考勤管理办法》,将其主要管理人员纳入考勤范围,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采用面部识别考勤设备,对出勤天数不满足合同的进行处罚,有效控制了单位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认定后处以50 万~500 万元罚款,并要求更换不低于原合同要求的人员;每年组织 2 次合同履约专项检查,切实保障参建单位资源投入和资金安全,并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参建单位进行通报或约谈;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参建单位主要管理施工人员脱岗现象,解决了现场管理与投标约定人员不一致这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难题。

公司高度重视合同过程计量,制定了结算管理办法,建立了计量支付系统,实行网上限时审签,加快了结算款的拨付进度,促进了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变更处理工作,制定了变更管理办法,分两类进行变更审签,枢纽200 万以下、100万以下的变更由分公司直接进行审批,超额的一般变更先由分公司提供审核意见后,再由公司审批,大大减少了变更审核时间,有效减缓了参建单位的资金压力。对存在争议的变更,要求相关单位提供充足证实材料,开展充分讨论。必要时,邀请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审核,提出处理意见,做到既不少付,又严控投资。

2.2 统筹管理,做好安全保障

公司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管理理念,追求“零隐患”的管理目标,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2018 年3 月,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创建,成为陕西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首家达标企业,2021 年3 月完成了达标延期,目前运行良好。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一起一般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状态[3]。

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公司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领导班子成员为组长,各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了安全质量部,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公司、分公司以及设计、监理、施工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公司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巡查和专家“飞检”等,依托专家技术力量为工程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及时整改问题,隐患整改率100%。

作为水利行业首个在建项目开展了安全预评价工作,为工程危险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行业内创新采取“实报实销”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模式,坚持“先投入后支付”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在每期计量时按照计价款的 2%提取安全生产费,将原来的按比例支付变化为施工单位现场投入、监理单位现场审核、分公司抽查确认、公司审批拨款的形式,以此保证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已累计审核拨付安全生产费用11170 余万元。

信息化手段精确指引安全生产。公司立足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情况,建立“引汉济渭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在PC 段和移动端的运用,实现了对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在线监管,以数据为导向,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创新开展安全生产管控方式方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安全生产管控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2.3 严控过程质量,争创精品工程

创精品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自工程建设初期即确定创国家精品工程目标,重点对输水隧洞、大坝、厂房、泄洪建筑物施工和机电设备的安装等进行了详细的施工质量策划,实行事前策划、事中过程控制、事后绩效考核评价,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处于不断提升、良性循环的状态。自开工以来,每年的单元工程评定优良率均达到85%以上。

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委托具有水利、岩土工程甲级检测资质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具有金属结构和机械电气甲级检测资质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开展项目法人质量检测,监督施工单位的工地试验室,抽检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实体质量,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同时牵头成立了参建各方参与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引汉济渭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组织每季度对各参建单位开展常规巡查、季度检查、质量“飞检”,查找管理中的不足和现场的质量问题,依托专业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3]。

高度重视项目划分和验收工作。项目划分的优劣,直接影响了验收的及时性。工程开工初期,即组织参建单位开展项目划分,考虑后期验收工作的开展,报质监站研究确定了一期主体永久工程划分为 35 个单位工程、408 个分部工程,同时对二期工程确定了相应的划分原则。过程中,跟踪检查执行情况,根据实际变化及时调整,保证了项目划分的准确性及验收的及时性[4]。为实现工程创优目标,公司确定了异常严格的水利枢纽和隧洞外观质量评定标准。通过反复研究,并提请项目站领导、专家讨论,最终确定了既严格合规又切实可行的外观质量标准。同时修订了验收管理办法,规范了验收工作,提高了验收效率,明确了各阶段验收的组织、程序、资料制备等,已完成多个标段的单位工程及合同完工验收,配合完成了三河口水利枢纽导流,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黄金峡水利枢纽一期导流、二期截流等阶段验收,规范化的验收工作得到了历次检查的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实现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精确化。公司在质量检测中心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引进质量检测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服务器、结果及时反馈等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对结果的影响;试行质量管理系统,利用检查随手拍,对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即时上传通报,并督促整改闭合;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建立了全国首个“1+10”全生命周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原材料、中间产品、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验收等环节的追溯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周期过程的管理透明化,做到全程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人负责;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混凝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时效性,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2.4 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计划控制和管理按照“两级计划、四级管理”进行。一级进度计划即各标段施工总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指各标段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四级管理为公司、分公司、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建各方及时跟踪检测重要节点、关键部位施工计划落实情况,重点分析关键路线的进展和延误,分析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及时纠偏。分公司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进行现场管理,公司定期组织召开由公司领导主持,职能部门、分公司负责人参加的建设管理月例会,充分利用月例会、季度考核、巡视检查、现场驻勤等深入工程现场,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合力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主抓关键线路,力推建设进度。秦岭隧洞穿越秦岭主脊的TBM 段全长约34 km,是调水工程总工期的控制性项目。施工遭遇高磨蚀硬岩、强岩爆、软岩变形、高温高湿、突涌水等多种地质灾害叠加,施工难度达到世界顶级,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公司带领参建各方攻艰克难、科学施工,优化施工组织,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岭南TBM 有效掘进时间由开始的20%多提升至不低于35%,设备管理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引进了微震监测、激发极化、瞬变电磁等先进技术,有效预测了掌子面前方围岩岩爆及地下水等情况,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采用超前水锤钻孔应力释放及超前小导洞应力释放等措施,解决了高地应力提前释放问题,以达到降低岩爆等级的目的。2018 年岭北TBM 完成合同任务,岭南TBM 尚剩余6 公里未施工。为解决“北快南慢”的建设现状,公司科学谋划,提前决策,实施岭北接应方案,检修改造岭北TBM 设备,继续向前掘进接应岭南,直至两台TBM 会面,2022 年2 月22 日秦岭输水隧洞已成功实现南北贯通,有望实现2022 年向西安市先期供水的目标。

2.5 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工程

面对工程经过秦岭四个国家级、一个省级以及西安市黑河水源保护区,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又把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挑战。公司自觉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开建之初就以争创生产建设“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为目标,扎实开展环水保工作。始终坚持环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健全体系,严控标准,每季度进行专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环水保领导小组,建立公司、分公司、监理监测、参建单位四级环水保管理体系。环境监理和环保监测单位进行现场监督、监测,给工程环保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参建单位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环水保工作,为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成立朱鹮无人机中队,不定时深入工区,开展“飞检”。实施“天眼”监控环保及水质,实现全工区无死角实时远程监控。

严抓环水保管理,创新治理措施。一期工程共17 处渣场,严格按照“先拦后弃”“完成一片治理一片”原则修建挡护工程,对长时间不扰动的区域开展覆绿工作,待渣场使用完毕将其复垦改建成基本农田;实现施工涌水“零”排放,岭南工区每个隧洞支洞口均修建了涌水沉淀池,岭北工区耗资 4000 万元修建施工涌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实现“零”排放;针对高陡硬质边坡生态修复“措施少、效果差、维护难”的特点,开展边坡修复试验,试点黄金峡水利枢纽边坡生态修复;在三河口水库坝前滑坡体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示范项目—子午梅苑建成运营,百余亩园区内种植140 余种梅花,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局部环境和气候条件,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建成亚洲最高标准的黄金峡鱼类增殖站,已完成17.5 万尾鱼苗放流。

2.6 推进信息化创新,打造智慧工程

以往水利工程将信息化建设放在运行阶段,建设阶段普遍存在投入少、基础弱、空白点多等问题。引汉济渭在一期调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就按照“一次设计、分步实施、统一标准、留足空间”的思路,让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一期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全过程数字引汉济渭略具雏形,实现了安全质量可控,施工过程可追溯,工区覆盖无死角,走在了行业前列。二期确定建设智慧引汉济渭,初设阶段率先实行信息化单独设计,确保了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以“融合一期、建设二期、兼顾三期”为建设总线,将工程数字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计划三期工程提供全空间、全过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环境,实现智能化调度运行和智慧化运维保障,全面建成智慧引汉济渭工程[1]。

信息化功效与成果显著。为了提高效率,公司通过顶层设计,分期分块建立了行业领先的信息化系统。成果有:短时间实现网络办公和工程计量支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成320 路高清“天眼”网络全覆盖,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工区监控;BIM 技术在一期工程得到广泛应用,二期工程成为全国首例数字化设计的水利工程;联合清华大学“无人驾驶碾压混凝土智能筑坝技术”在三河口、黄金峡研发成功,开创了我国水利工程智能建造的先河,被水利部网信办与水利部推广中心评选为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和典型解决方案;水利系统首家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砂石料拌合系统控制;引入VR、AR 技术,实现工程现场虚拟化现场体验,实现工程远程专家会诊;利用数字化手段集成和整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2019 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创新示范活动在引汉济渭工程工地成功举办,信息化成果得到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19 年入选水利部“激浪杯”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正在实施的二期信息化工程正在建设“一云、一池、两平台”,建成后将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慧调度运行”的现代化数字水利工程。

3 加强组织协调,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3.1 强化设计引领作用

设计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决定着工程项目质量的水平,是工程项目总体效益和控制工期的关键。公司高度重视设计工作的管理,从前期立项就积极参与设计管理,全面掌握设计情况,定期组织设计联络会、协调会、年度工作会,督促设计按时供图,确保图纸按期下发,及时解决设计管理问题,确保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参与引汉济渭建设的均是行业内领先的设计单位,重视勘察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对各类设计文件进行审查,重大设计问题和技术方案经过设计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提供勘察成果、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和服务,专门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现场设计代表处,专业配置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素质满足工作需要,及时调查、处理现场问题,主动参与各类验收和现场协调会议,跟踪监督施工质量,提出设计指导意见和变更方案,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提出了多项优化方案,将精益求精和设计优化的思想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如:三河口大坝坝体河谷段建基面抬高3.5 m 优化,既有利于节省工程量,又节省了工期和投资;秦岭隧洞出口段洞型断面优化,弧形仰拱变更为水平底板,减少了出渣、进料、开挖及衬砌等施工干扰及圆弧返拱垫平清理工期延误,开挖原月进尺35 m 提升到110 m 左右,加快了控制性工程进度。

严把关,加强设计质量的控制。公司吸取一期建设管理经验,在二期设计招标阶段委托中电建西北院负责二期总体勘察设计及协调,为保证二期设计文件质量创造了保障条件。二期初设阶段创造性引入黄委设计院进行全过程设计咨询审查,利用其雄厚的专家团队和资源对工程管理设计、工程概算成果的梳理、一期工程遗留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复核,打破了设计封锁,促进设计成果的准确性及规范化,又避免在建设期出现大的投资和技术偏差,解决了工程建设后顾之忧。

3.2 强化监理控制作用

引汉济渭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建设单位人员相对较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以监理控制为主。施工现场管控过程中,现场监理通过查工艺、查工序、查缺陷、查隐患等,及时发现问题,努力使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施工现场的违规行为可按规定开具罚单,在月度结算中进行扣除。

公司严格按照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年度评比,规范监理行为,提升监理服务质量,要求按合同资质数量配备人员,按实际人员数量结算,对履职不到位、现场管控混乱的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或约谈,情况严重的责任人清理出场;对全年表现突出的优秀监理单位及人员,在年终评比中给予现金奖励,有效提升了监理监督管控的效果及积极性,保障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

3.3 拓展项目法人管理职能

试验检测中心、测量中心、监测单位等作为项目法人委托监管机构,代替法人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工程建设把好关[5]。公司将其主要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每季度按考核结果兑现奖励基金,促使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公司委托陕西省水文局建立施工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为汛期安全度汛、大坝下闸蓄水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和预警。2021 年9 月黄金峡工区遭遇强降雨引发的洪水侵袭,最大洪峰流量达10300 m3/s,监测系统发挥预警作用,为提前采取响应措施,启动应急预案争取了宝贵时间,现场措施得力有效,顺利经受了超标准洪水的考验,确保了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安全。公司高度重视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委托水利部水规总院对三河口大坝安全性态咨询指导,签订了大坝安全鉴定咨询合同,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合理化建议,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也为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新时代治水新思路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指导下,引汉济渭公司科学组织、统筹兼顾、措施到位,工程建设的合同、安全、质量、进度、环水保均实现了可控、在控。目前,引汉济渭一期调水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已全线贯通,三河口水利枢纽基本完工、已实现发电受益,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计划年底下闸蓄水,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的关键阶段,公司要继续按照“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控制,建设一流水利企业”的建设目标,明确设计、监理、施工及试验、监测等各方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协调督促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发扬群策群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以精细化管理为纲领、优秀设计为前提、过程控制为重点、考核奖惩为手段、各方协作为基础,精细化做好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全过程控制,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利工程企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设计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子午工程
质量投诉超六成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