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地质评价及病害分析

2023-01-11陶永贵

陕西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坝坡粉砂小层

陶永贵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1 工程概况

某小(1)型水库建于20 世纪80 年代,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2.0 m,总库容320.5 万m3。大坝基础在施工时进行了开挖,形成截水槽,然后进行坝体回填。大坝填筑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填筑坝体高度24 m,历时7 年时间完成,第二期填筑坝体高度8 m,原坝轴线不变,在原坝上、下游坝坡进行培厚加高,坝料均取用左坝肩缓坡地带的全强风化砂泥岩,坝体碾压采用人力或蓄力拉石碾进行碾压。由于当时技术力量薄弱,大坝未进行系统的技术设计及施工试验,对坝体碾压质量要求不够,使坝体碾压质量差,一期平均压实度仅为91.5%,二期平均压实度为84.3%,坝体渗透系数较一期坝体更大。目前大坝存在坝坡不稳定,坝体、坝基渗透系数较大,渗漏严重等方面问题,影响大坝安全运行,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势在必行[1]。

2 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2.1 基本地质条件

2.1.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筑坝地段原始河谷呈“U”型,河谷较开阔,左岸地形坡度约15°~18°,右岸地形坡度33°~38°,上部山坡陡达40°以上。河流由NW 向SE 流,河道相对平直,河水面在下游宽约15 m~20 m,一级阶地宽约8 m~10 m。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不甚发育,仅在左岸坝址下游坡脚50 m 处发育两个堆积层滑坡,溢洪道左岸中段也有两个堆积层滑坡,滑坡宽约10 m~40 m,高约10 m,堆积物厚约3 m~6 m。

2.1.2地层岩性

枢纽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分布有三迭系上统大箐组下段(T3dq1)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根据其岩性组合情况可分为七个小层,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层。现将地层岩性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h)

洪冲积(Qhpal):浅灰色、褐灰色砂卵砾石层,局部夹砂砾石层,顶部普遍有厚1 m 左右的含砾砂壤土,较松散,厚2 m~6 m,分布于河谷及库盆。

坡洪积(Qhdpl):褐灰色、灰褐色壤土、砂壤土混15%左右碎砾石,稍密实,厚4 m~7 m,分布于坝址左岸下游40 m处山坡上。

(2)第四系更新统(Qp)

为冰水堆积,上部为黄红、浅黄、灰白色砂壤土混15%的强风化碎砾石,中—密实,厚1 m~2 m;下部为砂壤土混30%~60%强风化碎砾石、卵石、孤石,较密实,厚4 m~6 m,分布于坝址左岸缓坡台地上。

(3)三迭系上统大箐组下段(T3dq1)

第七小层(T3dq1-7):黄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黄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50 m。

第六小层(T3dq1-6):灰白色、黄灰色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厚约4 m。

第五小层(T3dq1-5):黄灰、绿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炭质页岩,厚约40 m。

第四小层(T3dq1-4):灰白、黄灰色中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厚约4 m。

第三小层(T3dq1-3):黄灰、绿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细砂岩、炭质页岩及一层灰黑色煤线,厚约35 m。

第二小层(T3dq1-2):灰白、黄灰色中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厚约4 m。

第一小层(T3dq1-1):黄灰、绿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黄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厚>40 m。

2.2 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1)左坝肩:主要为三迭系上统大箐组下段第三小层(T3

dq1-3)黄灰、绿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细砂岩、炭质页岩及一层灰黑色煤线。岩石呈薄层状,较破碎。q=30 Lu,属中等透水层,透水层平均厚度27 m。

(2)河床坝基:主要为三迭系上统大箐组下段第五小层(T3dq1-5)黄灰、绿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炭质页岩,岩石呈薄层状,较破碎。q=8 Lu~15 Lu,属弱~中等透水层,透水层平均厚度12 m。

(3)右坝肩:第七小层(T3dq1-7)黄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黄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薄层状。q=20 Lu~30 Lu,属中等透水层,透水层平均厚度22 m。

坝址存在坝基及绕坝渗漏,坝基渗漏公式采用Q=BHKT/(2a+T),K取大值均值,以K=2q/100 进行换算。坝基透水层宽度B=166 m,上下游水头差H=27.9 m,坝基宽度2a=185 m,坝基透水层渗透系数K=0.3601 m/d,坝基透水层厚度T=12 m。坝基年渗漏量为3.708 万m3/y。

两岸绕坝渗漏公式采用Q=0.366KH(h1+h2)lgB/r0。左岸绕坝渗漏采用近似公式Q=KH(h1+h2)(以绕渗无限远,0.366 lgB/r0=1),K取均值为0.731 m/d, 上下游水头差H=27.9 m,h1+h2=27 m,计算出年渗漏量为7.36 万m3/y;右岸绕坝渗漏采用公式Q=0.366KH(h1+h2)lgB/r0,K取均值为0.4325 m/d,上下游水头差H=27.9 m,h1+h2=22 m,B=13 m,r0=2 m,计算出年渗漏量为1.12 万m3/y。

坝基及绕坝渗漏量为12.188 万m3/y,占总库容316.5 万m3的4.29%,渗漏量较大,必须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2.3 渗流稳定

坝基处最大水头27.9 m,按最短渗径185 m 计算,下游坝基将产生0.151 的渗流比降,即J实=0.151。两岸坝基残坡积及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的全强风化层,J允=0.10~0.15,河床洪冲积砂卵砾石层J允=0.14~0.25。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J实已部分超出J允,如未进行截水防渗,河床段坝基洪冲积砂卵砾石层、顶部的含砾砂壤土及两岸坝基残坡积,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局部会发生渗透变形,以管涌形式危及大坝安全。

2.4 坝肩、坝基强度及抗滑稳定

(1)左岸坡

山坡坡度16°~20°,基岩基本裸露,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岩层产状220°~250°∠15°~25°,强风化,为顺向坡。岩层倾向山外略偏向上游,倾角与山坡基本一致,局部小于山坡坡度。此外,泥、页岩易风化,在不同的岩层面间易形成软弱的泥化夹层,对山坡抗滑稳定不利。山坡表层零星分布的残坡积(厚1 m~2 m)及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的全强风化层(厚1 m 左右),松散、软弱,[R]=150 kPa~200 kPa,0.1~0.2=0.25 MPa-1~0.35 MPa-1,为 中等压缩性土,存在压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沿松散层与基岩面间产生滑动。

(2)右岸坡

山坡坡度25°~35°,高程1585m 以上坡度达45°,基岩基本裸露,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岩层产状220°~250°∠15°~25°,强风化,为反向坡。节理主要有三组,倾角均大于60°。无明显的不利结构面。岸坡基本—中等稳定。但山坡表层有厚1 m~3 m 的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的全强风化层,存在压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沿松散层与基岩面间产生滑动。

(3)河床

第四系洪冲积厚2 m~6 m,较松散存在压缩变形、不均匀沉陷和抗滑不稳定。中下部砂卵砾石层厚1 m~5 m,物理力学指标相对较高,不存在压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下部基岩为强风化的粉砂质泥岩、泥岩、页岩夹砂岩,有一条从左岸斜穿至右岸下游的小断层,断层带窄且陡倾,岩层走向与坝轴线近于直交,无大的不利结构面和临空面,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相对较高,不存在压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抗滑稳定性较好。

3 大坝病险情况

3.1 现场检查

本次除险加固野外工作中在坝体中进行浸润线观测,后坝坡右侧浸润线较左侧浸润线稍高,尤其坝体上部碾压质量较差,坝体渗透系数较下部坝体大,渗漏问题比下部坝体更为严重。以2018 年2 月8 日观测到的库水位1583.5 m 下,大坝现场检查发现下游坝坡上存在渗水点,渗水点分布较散,靠右坝肩相对较多。下游坝坡 1576 m 高程以下出现渗水,TK3一带有散浸水溢出,面积约570 m2,成片状潮湿散浸溢出,水库一直带病运行。在右坝肩存在绕坝渗漏现象,坝肩局部地带出现渗水点,高水位运行时,渗漏较为严重,局部存在集中渗漏现象,坝体与岸坡接合带处理基本满足要求,未发现渗水点。

3.2 坝体质量评述

根据钻孔及探坑资料,坝料为灰色、褐黄色粘质粉土,含碎石、砾石及块石,本次勘探在坝体上总共取原状土样15组,室内试验结果:坝土天然容重1.88 g/cm3~2.11 g/cm3,平均1.99 g/cm3,天然含水率17.3%~26.2%,比重2.68~2.73,塑性指数8.5~18.0,孔隙比0.523~0.788,粘粒含量18%~36.7%,平均21.8%,渗透系数5.59×10-8cm/s~1.86×10-6cm/s,压缩系数0.1~0.2=0.204 MPa-1~0.46 MPa-1,饱和快剪φ=13.17°~24.03°,平均17.78°,C=5.4 kPa~66.0 kPa,平均22.05 kPa。从试验指标分析,土料试验指标离散性较大,反应原筑坝土料料性不均匀,压实亦不均匀,另外坝土的粘粒含量平均仅21.8%,处于规范要求20%~40%的较低水平,粘粒含量及塑性指数均较低,原筑坝土料质量较差;由于当时施工条件较差,基本采用人工施工,坝土的碾压功能不足,且压实不均,下部坝土平均压实度仅为91.5%,上部坝土平均压实度为84.3%,均低于现行规范96%~98%的压实度的要求。

大坝坝体从钻探及坑探揭露情况看,坝体浸润线较高,坝体渗水严重,从渗流稳定方面考虑,其常年带病运行,对坝体稳定将产生二方面的不利影响,其一,常年渗漏并且限制蓄水低水位运行情况下,渗漏仍无法得到控制,对原施工质量差、土料复杂的坝体,细颗粒成份将会被水流带走,可能形成渗透变形破坏(管涌),威胁大坝安全;其二,坝体浸润线太高,下部坝体长期浸水饱和,对坝体抗滑稳定安全极为不利。

总体来看,大坝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坝体土料渗透系数较大、土料土质不均一,局部形成碎块石集中,坝体存在渗透问题。另外,由于水库大坝下游未设倒滤体,未能有效降低下游坝体内水位,导致大坝内水位不易下降而溢出地表,这也是大坝下游浸润线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病险处理措施

(1)大坝为已建均质土坝,根据钻孔及资料知,原截水槽已截穿覆盖层至基岩内。需对坝基及两岸绕坝渗漏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防渗帷幕标准按q<10 Lu,帷幕下限深入到相对隔水层以下3 m,帷幕深12 m~15 m。

(2)左岸由于地下水位较低,根据经验公式S=(H+C)/3[2],则左岸绕坝渗漏长度约30 m,帷幕深27 m~30 m;右岸绕坝渗漏长度约13 m,帷幕深22 m~25 m。

(3)对大坝进行加固处理,放缓上游坝坡,加高培厚下游坝坡,使坝坡稳定满足规范要求。下游河床堆积物应清除,清基深3 m~8 m。

(4)对下游坝坡进行处理,设置排水棱体,以降低坝体内水位,增加大坝的稳定性。

4 结论及建议

该水库在兴建水库过程中,存在清基不彻底,上坝料料质不均而质量差异较大,高程1578.8 m 以下采用的是人工碾压,密实度保证性差,高程1578.8 m 以上虽采用机械碾压,但因是平碾,碾压质量难以保证。故水库建成后产生坝体渗漏及坝肩绕坝渗漏,下游坝坡局部成片状潮湿散浸溢出,浸润线较高,水库一直带病运行。通过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可以保证水库安全正常地运行,提高向下游供水的保证率,对下游村庄、人口、起到较好的防洪作用。

猜你喜欢

坝坡粉砂小层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珲春组含煤、粉砂地层供水井施工技术
水源工程土石坝坝体渗流及坝坡稳定性分析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原状取土压灌桩在地铁车站的应用技术研究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长停井恢复治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