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Ls 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

2023-01-08林秀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字面词语文本

林秀华

(福州高级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和浅读的现象,或者把时间拆散,中间再插入一些零碎活动,不仅扰乱了阅读心思,而且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机会,不利于养成细读深思的阅读习惯。[1]为改变高中英语阅读浅教浅学状况,本文将采用3Ls模式,探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深层阅读教学。

一、高中英语阅读3Ls 模式概念内涵

“3Ls 模式”是一种英语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2]3Ls 中“s”表述复数,同指2 个3 和2 个L。2 个3:一指阅读过程三个层次,二指认知投入三个层级。2 个L:指lines 和Levels。即Gray 的“三个层级的阅读”[3],Gray 三层阅读概念经过Koda 一番“提炼”,从阅读层面提升到认知层面:levels of endeavor。[4]3Ls 模式,主要运用“合并同类项”即概括的思维活动,稍稍增加了格雷阅读理论的含金量。[5]

3Ls 模式操作流程简述:第一步Reading lines(字面阅读),即通读文章,关注意义的具体层面。这一步是知识性阅读,教师需引导学生持续默读课文,组织获取主题句、理解字词意思、进行句子转换等活动,或者提出一些理解性问题,使学生表层理解课文。第二步Reading between lines(字间阅读),即推断阅读,关注意义的抽象层面。这一步是研究性阅读,教师需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求同辨异,以及从上下文语境中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若干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建构意义、深层理解课文。第三步Reading beyond lines(字外阅读),需挖掘文本的潜在意义,即形象阅读,关注意义的主题层面。这一步概念性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竞赛、游戏、抢答、分享、讲题等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努力程度。操作过程中,第一步字面阅读3Ls 模式强调持续默读,让学生对文本信息和知识获得整体感知,而非分段式碎片化阅读;字间阅读即研究性阅读,3Ls 模式强调思索探究,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分析评价、建构意义,而非给学生“明示”各段落要点;字外阅读即概念性阅读,3Ls 模式强调通过主题意义挖掘词语潜在意义,读出文本言外之意或不言之意,以读写技能运用语言知识,而非让语言知识产生读写能力,是站在作者的角度通过3 个层次的阅读和3 次思维的进阶的过程从而真正挖掘主题意义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消化是真正的Reading and Thinking 的过程。

图1 3Ls 模式图示

二、基于3Ls 模式的以读促写教学与思维能力发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力争让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能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批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以人教版《英语》必修4 第5 单元Theme Parks 中 Using Language 板 块Futuroscope:Excitement and Learning课文为例,依托3Ls 模式设计(Reading and Thinking)课堂教学。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属人与自然主题的旅游话题,全文376 词3 个自然段:第一段讲述作者上周去观测未来主题公园,经历进入太空深处被拉进黑洞、穿越巴西丛林时坠机、到海洋深处看到各种洋底生物、参加赛车,以及与霸王龙面对面等惊悚体验;第二自然段以倒叙手法描写作者在“观测未来”主题公园里一天发生的情景,介绍主题公园的背景和功能等;第三段告诉读者如何购票以及公园其他优势。本节课采用3Ls 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字面阅读、字间阅读、字外阅读,在整体感知、分析判断、迁移知识中发展理解力、探究力和创造力。

(一)字面阅读、整体感知,发展理解力

3Ls 模式第一层是字面阅读,分导读、默读、问答3个环节。导读由标题Futuroscope 一词切入:该词是本课生词,也是课文题眼,它是一个法语词,由futuro +scope 2 个词合成;法语futuro 即英语future(未来),其中scope 是词根,表示“瞭望”,如microscope/telescope等,因此专有名词Futuroscope 意为“对未来的瞭望”即“观测未来”。用这样的名字作为一个主题公园的名字引发许多的联想,其实它主要用科技手段向市民介绍科普知识,让民众感受科技带来的刺激,体验“科技游行”带来的乐趣,通过主题导学建立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联,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

默读即持续默读,教师明示阅读的方式、时间和行为,如独立阅读、6 分钟通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勾画圈写。然后,创设任务情境、制造默读仪式感,启动全班静读活动。这里,通读是动眼,勾画圈写是动手,阅读时眼手并用、手到心到。

默读后需检测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的程度,设计3 个理解性问题:(1)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2)What’s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the theme park in France?(Say at least 2 purposes)(3)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his“travel”story?(Say at least 2 reasons)。实际上,3 个特殊疑问句分别针对课文3 个段落,学生需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并从中寻找正确答案。这里,问题1“where”要联系第二段作答(如The story happened at the theme park last week.);问题2 和问题3需要学生根据课文自组织答案[如(2)The first purpose was to help visitors get their own experienles,and the second was to make them learn more knowledge;(3)Because the author wanted to show readers the interest of the park and attract more visitors.]。问答活动需经历“提问—候答—理答”的过程,教师提问每个问题后,应候答5-6 秒钟,理答问题2-3 分钟时时应让更多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展示更多的“目的”和“理由”。引导学生学习主题知识、细读课文并回答上述问题,旨在发展其“感知—注意—梳理”的理解能力。[6]

(二)字间阅读、分析判断,发展探究力

3Ls 模式第二个层次是字间阅读,设分析、推断、交流3 个步骤。分析指教师根据课文标题,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关键词语。课堂上,有的说Futuroscope,也有的说Excitement/Learning,还有的说Futuroscope/Excitement/Learning。教师指出标题中这3 个词均为本课关键词,接着带领学生说出3 个词的词义及其相互关系。譬如,Futuroscope 突出课文主题,发挥情景导向作用;Excitement 强调作者在主题公园的情感体验,Learning 则指所学内容;Excitement/Learning 体现作者“观察未来”的体验与收获,预示由内到外的思维运动。分析是字间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深层理解的出发点,更是发展探究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推断即字间阅读的第二步。在分析标题和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标题Excitement/Learning 的言语证据,明确2 个关键词的细节信息及其字间关系。具体而言,从第一段寻找作者描写游玩公园感到激动感或兴奋(Excitement)的事情,从第二段寻找概述作者所学到的(Learning)关于公园的历史、规模、特色、项目等知识。教师呈现“字间阅读学习单”(表1),引导学生先在文中划出作者情感表达和学习内容的关键词语,然后把关键词语(而非句子)填入学习单。这一步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在“字里行间”(between the lines)探寻关键词信息,开展由表及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二是区分Excitement 两层意思,训练学生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能力;三是将句子压缩成词语(内部言语加工)填入学习单,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觉知率”,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意义上。

表1 字间阅读学习单

交流即字间阅读的第三步。在完成学习单填写任务后,紧接着组织两个子活动。其一,同伴互评,指令学生交换学习单,互评时需标出词语数量、评判词语分类正误,返回学习单后再修改或增补。其二,群体分享,教师用投影仪展示2~3 个学习单、或者直接让2~3 个同学大声读出学习单上的词语,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反馈。交流活动具有三重教学功能:一是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创设互评互学的机会,三是帮助学生补充或扩展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探寻课文关键词语的具体信息并填写学习单内容,旨在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和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

(三)字外阅读、迁移知识,发展创造力

3Ls 模式第三个层是字外阅读,组织字外阅读、同伴讨论、分享评价三个活动。字外阅读仍然是“基于文本”的阅读,从文本的字面意思和字间意义读出言外之意和不言之意,训练学生“超越文本”的阅读、思维和言语能力。教师让学生回看课文,启发学生说出三段大意,每段用一个短语;学生能够分别说出“分享体验”(sharing experience)、“介绍公园”(introducing the park)、“引导旅程”(guiding the journey)。概括段落大意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段课文及其大意,说出作者积极表现的三个方面。这就是读出文本字外之意,也是我们要向作者学习的东西。此时,教师先示范第一段内容,(假设作者是男生)从他的experience读出“敢于挑战的精神”(his spirit of daring to challenge)。接着,学生A 说出第二段内容,即从作者introducing 的信息读出他“善于描述的能力”(ability of good description);学生B 说出第三段内容,即从作者guiding 的行为读出他“主动帮助的行为”(his act of offering help)。

同伴讨论是指教师组织Pair work,讨论What shall we learn from the author?问题。本活动具体做法:根据字外阅读内容讨论“向作者学习什么”(高阶思维活动),学习内容需涵盖三段课文提炼出来的不言之意,同伴之间先交流再补充,用3-5 句话形成完整的文段;讨论时,教师巡回课堂,观察、督促或支持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言外之意、说出不言之意,这里读/说活动就是知识的迁移应用,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3Ls 模式三个层次的读和消化(Reading And Thinking )之后,在课后布置学生仿写一篇介绍公园的文章,许多学生既能写出体现公园特色的标题,又能在仿写的文章结构上用功能突出的三个段落来写作,,而且仿写的文章还能一定程度的体现主题意义,达到了深输入真产出的效果。学生们从三种程度的努力到三个层次的认知,最终挖掘了文章“人与社会”大主题下的旅游的真谛:勇于挑战、敢于探索、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友善体贴、世界一家亲的人文情怀。同时还悟到“要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

三、结语

3Ls 模式阅读教学展现了“阅读—思维”交织互动、逐层推进的图式。字面阅读(Reading the lines)时认知投入(levels of endeavor)较小,但学习者在读解中能够发展逻辑性思维。字间阅读(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即研究性阅读,学生需进行分析判断、意义建构,既要独立思考,也要同伴交流;字间阅读认知投入(levels of endeavor)较大,学习者在探究学习中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字外阅读(Reading beyond the lines)即概念性阅读,学生需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概念、生成个体言语,在情境中迁移所学知识;字外阅读认知投入(levels of endeavor)最大,学习者在挖掘言外之意或不言之意中能够发展创造性思维。

总之,3Ls 模式是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型,它能够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在学思结合、为思而教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猜你喜欢

字面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别误会这些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