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药剂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研究

2023-01-06范昆周文慧宫小迪曲健禄付丽

落叶果树 2022年6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吡唑

范昆,周文慧,宫小迪,曲健禄,付丽*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2.泰安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山东泰安 271000)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中国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链格孢苹果转化型(Alternariaalternataf.sp. mali)侵染所致,该病害不仅危害苹果叶片,对新梢和果实也会有影响[1,2]。发病严重时,病叶率可达90%,造成果树提前落叶,直接影响后期果实产量和品质[3]。目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较多使用的农药为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单剂产品[4,5]。由于常年使用这些药剂,导致苹果斑点落叶病对这些药剂已逐渐产生抗药性[6]。生产上急需新的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配方。

农药复配是研制和开发农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其杀菌原理是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的C14脱甲基化作用,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甾醇滞留于细胞膜内,损坏膜的生理作用,导致真菌死亡[7]。该药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8]。该药剂具有保护、冶疗、叶片渗透传导等作用。笔者对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科学复配研究,开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选择适合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高效、低残留的杀菌剂配方,为有效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危害,提高苹果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共6种,如表1,其中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原药分别先用少量丙酮溶解,配成10 000 μg/mL的母液,再以0.2%的体积分数加入乳化剂吐温80,于冰箱中4 ℃下贮藏备用,使用时以无菌水稀释至所用浓度。

供试病原菌及培养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f.sp.mali)由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果树植保团队病理学方向鉴定、保存;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6 g,去离子水1 000 mL)。

表1 试验药剂及来源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室内单剂毒力测定[5]:先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母液分别配制成5个浓度梯度(0.25、0.5、1.0、2.0、4.0 mg/L),将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25 ℃预培养4 d,用直径5 mm的打孔器在靠近菌落边缘的圆周上打取菌饼,接种到含有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基上两种药剂终浓度均为0.25、0.5、1.0、2.0、4.0 mg/L,每皿一片,置于25 ℃恒温箱内培养4 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各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以清水为对照,每浓度处理重复4次。测定菌落径向线性生长量,确定药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概率值和药剂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对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

室内混配药剂联合毒力测定[9]: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将供混配的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母液分别按体积比例分别设置4∶1、2∶1 、1∶1 、1∶2、1∶3共5个配比,按不同配比配制成最终质量浓度为0.25、0.5、1.0、2.0、4.0 mg/L 5个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确定药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每处理浓度重复4次,以不加药剂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求出混配药剂对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利用孙云沛法[10]计算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混配剂的增效作用。

试验数据均由Microsoft Excel 2010、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95%置信限区间。

混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单剂A的TI × PA+单剂B的TI × PB

(PA和PB分别为混配剂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增效作用判断:CTC≥120,具有增效作用;80

1.2.2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天平湖基地。苹果品种为新红星,树龄为8年,株行距为3 m×5 m,常规管理,历年来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较严重。

试验浓度设置为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85.7、100、120 mg/k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g/kg;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k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mg/kg;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2株树,重复4次。分别于2021年于5月27日(发病前)、6月10日、6月24日进行3次喷药。每株喷洒药液4 L。于2021年6月24日、7月8日分别调查病叶发生情况,按分级标准记载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6]。

2 结果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

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5个不同配比的混配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2∶1、1∶1、1∶3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6.28、120.37、137.15,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配比为1∶3时的共毒系数值最高,增效作用最显著。

表2 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不同比例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2.2 田间药效试验

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见表3。2021年6、7月施药后的2次调查,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mg/kg处理防效(84.35%,86.1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g/kg、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k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mg/kg,其100 mg/kg处理的防效(82.61%、84.38%)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g/kg防效(81.35%、82.88%)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优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 166.7 mg/kg(79.07%、80.67%)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mg/kg的防效(78.91%、80.93%);其85.7 mg/kg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g/kg、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 166.7 mg/kg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mg/kg防效差异的不显著 。

表3 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2∶1、1∶1、1∶2和1∶3复配后,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防治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3增效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37.15。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有效成分120 mg/kg的防效最高,显著优于3种对照药剂。综合考虑田间防效、有效成分用量成本及抗药性风险等因素,推荐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85.6~120 mg/kg。

2018年,刘保友等[11]将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农药制剂减少了50.55%,降低农药投入成本35.35%以上。2020年,郝丽霞等[12]使用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防效在9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可见,复配药剂的使用确实增加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药剂使用量,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尚未有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进行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药剂登记及文献报道。因此,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作为苹果斑点落叶病有效防控药剂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展的混配制剂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潜力。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吡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8%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HPLC分析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