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矮砧密植新方法— —三阶段十促栽培法

2023-01-06沈向孙凡雅张广峰于文章毛云飞胡艳丽

落叶果树 2022年6期
关键词:富士主干主枝

沈向,孙凡雅,张广峰,于文章,毛云飞,胡艳丽

(1.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2.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山东荣成 264300;3.蒙阴县国有林场总场,山东蒙阴 276200)

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其它果品的前列。在对栽培方式改良过程中,矮砧密植应运而生。截至2021年,全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面积为50万hm2,占全国苹果栽种面积的20.0%[1]。矮砧密植能早花早产,提高品质,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在肥水一体化、机械作业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人工采收更为简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尽管矮砧密植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此技术在中国推广起步较晚,在各地的管理方法差异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栽植技术照搬乔砧果树,成活率低,长势差。②整形修剪技术不配套,树干歪斜、树形不适宜。③管理操作缺乏规范,没有针对不同发育阶段量身定制的技术。由此产生了建园成本偏高,园相不整齐,不能充分发挥矮砧密植的技术优势。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矮砧密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栽培效益的提高。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对现有的各技术环节进行革新,提出三阶段十促矮砧密植新方法,即:使用矮砧自根苗木或是中间砧苗木(以普通两年生独干苗木为例,如系多年生分枝大苗,可略过1.5步骤),按照株行距1~2 m×3.5~5 m栽植,平地、土层厚、肥沃、水浇条件好则选择低密度,反之提高栽植密度。应用细长纺锤形整枝,栽植后前3年进行程式化管理。这个管理方法简化,格式化强,利于推广;用工量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光能利用率高,内外通透见光,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果实品质好,后期稳产性好。

1 第一阶段—栽植后第1年

1.1 素土促活

栽植苗木时,土壤不添加任何肥料,直接挖60 cm见方的穴,或开80 cm宽定植沟进行栽植,苗木成活后再补充施肥。

1.2 露砧促矮

为了保证矮砧(如M26、M9T337等)的控矮效果,栽植苗木时,苗木矮砧砧段露出地面10 cm,露出太长,树势不旺,露出太短,品种容易生根,失去矮化效果(图1)。

图1 露砧促矮

1.3 立杆促正

栽植后,浇水沉实立即设立支架,沿种植行设立水泥或钢管纵向支架,立架地上高度3 m以上,斜拉锚石固定;根据苗木高度,在立架上距离地面1.2~1.3 m处拉第1道铁丝,之上每隔50~60 cm设立1道铁丝;靠近每株树主干插一个直径不大于2 cm的竹竿,高度2 m以上;将竹竿固定在铁丝上,苗木固定在竹竿上,以保证树苗直立生长,利于后期整形。

1.4 追肥促长

苗木栽植两个月后,距树50 cm土壤处开20 cm深沟,沟施有机肥(每株10 kg)和速效复合肥(三元素复合肥,每株50 g);施用后3个月内连续施用速效复合肥,每个月施用1次,每次速效复合肥施用量在50 g的基础上依次增加100 g,加强叶面追肥(结合植保喷雾进行,8月以前以尿素为主,8月以后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如有生理性病害则对症施治)。

1.5 脱光促形

为培养细长纺锤形树体结构,栽植苗木第1个冬季过后,除树体中干外,所有侧枝全部从基部疏除。在1/2处选择壮芽短截,保持旺盛长势。为减少枝干病害,在元旦过后进行修剪。修剪后立即全园喷洒5 °Be石硫合剂,消除病源,剪口消毒。

2 第二阶段—栽植后第2年

2.1 刻芽促枝

萌芽前1周,对主干上离地面1 m以上需要发枝的部位在芽体上部进行刻伤,深达木质部,两个刻伤之间间距15~20 cm,注意刻伤发枝的方向,以使发出的枝条均匀伸向四方,避免拥挤、重叠、偏冠。

2.2 早拉促开

采用提早拉枝,增大主枝角度。第1次是萌发的新梢长到15~20 cm时,将两头尖的牙签两端刺入主干、主枝皮层,将基角(新梢枝条和主干之间的夹角)撑平;当新梢长至30~40 cm时,第2次撑枝,使用开角器使新梢枝条下垂,枝条和主干之间的开张角度达到100°~120°。如果后期长势过旺,新梢出现抬头现象,在8月中旬,进行第3次开角,用拉线下拉固定角度,栽植密度越大,枝的下垂度越大。

全年分3~5次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促进果树生长,使中心干高度达到2.5~3 m,保证后期产量。

3 第三阶段—栽植后第3年

3.1 留果促垂

苗木栽植后2~3年,花量较少时,对已成花的主枝,尽量保留枝条先端的花,促进坐果,利用果实自身的重量,使枝条下垂,每个主枝不超过3个先端果。

3.2 扭梢促花

枝条下垂后,枝条背上容易发生直立生长新梢,在麦收前,将背上枝进行扭梢处理,以充分利用树体营养,形成结果部位,减少冬剪消耗(图2)。

图2 扭梢促花

3.3 截干促养

在中心干上端保留3~5条生长旺盛的枝,进行连年短截,保持其旺盛生长能力,通过树体两极交换,提供根系、枝条充足的营养,防止树体早衰。

通过前3年的管理,结合矮化砧效应,树体已经形成大量花芽,并开始结果,应严格控制负载量,防止树体早衰。并对已经结果的枝条,树干下部枝条由下而上逐步疏除,留主干高度1 m左右(“下提”);结果枝由外围向内齐花回缩,每个结果枝长度不超过株距的1/2,保证树体通风见光,果实发育良好(“外退”);养护管理参照苹果丰产园肥水管理、绿色防控技术进行[2,3],并注意田间生草,肥水耦合管理,保持连年丰产。

4 苹果三阶段十促栽培技术应用示范

为进一步验证三阶段十促矮砧密植方法,2016年3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建立三阶段十促示范园(A园),在其旁边建立常规矮砧密植对照园(B园)。并在两个园区均栽种3年生基砧为M9T337矮化砧的富士和嘎拉苹果。2018年对植株生长量等进行统计(表1)。

表1 不同矮砧密植处理对富士和嘎拉苹果的影响

表1表明,采用三阶段十促方法管理后,富士和嘎拉苹果在树势和产量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截干促养等措施可以增加根系营养,维持了地上地下部养分的平衡,防止树体早衰的同时有效保证了中心干明显的优势;早拉促开、脱光促形、留果促垂等措施使主枝与主干直径间比例均小于1/3,枝干比例更趋合理;3次开角拉枝后,富士和嘎拉苹果的主枝开张角度分别提高39.91%、53.56%,大的开张角度有效防止了主枝过快的加粗生长,同时也限制了枝条向外扩展,降低营养生长,促进苹果成花结果。此外,经过一系列的刻芽促枝、扭梢促花等措施,苹果主枝数量、果台副梢明显增加,连续结果也更容易,富士和嘎拉苹果的结果量明显提高,产量增加。

苹果三阶段十促栽培技术,可操作性强,几年来在不同地区,用M26中间砧的红将军、M9T337自根砧的威海金,还有山东农业大学组培的砧木AU31(矮化砧,选育中)上的龙富短枝进行验证,进一步证实适应性强,利于推广,效果稳定。2021年这套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猜你喜欢

富士主干主枝
新疆塔城地区苹果树整形修剪中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新疆塔城地区苹果树整形修剪中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我国天然气东西主干管网和南北供应要道全面联通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
纺锤形桃树如何整形
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
富士X-T100
果树冬剪论平衡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