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对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影响

2022-12-29

轻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群众音乐

马 飞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娱乐生活的需求不断激增,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中,音乐文化生活是最具代表性且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群众文化形式,音乐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陶冶情操,也有利于促进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点,基于群众文化的特征开展音乐活动,可以让人民群众在放松精神的过程中,得到团队合作意识的强化,促进和谐社会形成[1]。近几年,国家层面对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基于群众音乐文化生活进行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塑造,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本文将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相关方法。

一、音乐与人民群众

音乐同诸多艺术形式一样,反映的是人们的实际生活,在经过艺术升华之后所构成的文化活动形式。音乐没有国界的限制,只要是文明、积极向上的音乐,就会对人的心灵产生正面积极影响,尤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文明向上的音乐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音乐也是一种教育和警示的方式,音乐可以有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在获得艺术陶冶以及情感共鸣之后,彼此之间会形成更强烈的认同,从而促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音乐对人内心的影响以及对集体稳定性的促成是非常重要的,在周朝时就出现了礼乐治国的管理方法,近代我国音乐家冼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曲目,也以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音乐力量,鼓舞了大批群众救国于危难之间,尤其是对抗战时期的中华儿女来说,振奋人心的音乐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新时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能提升文化素质,促进整个社会人心和谐发展,满足精神文明构建战略要求。所以,重视音乐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为文明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推动社会实现进步。

二、当下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发展现状

从当下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活动现状中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音乐文化普及度不够

从当下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开展范围中可以发现,城市对于音乐文化活动的重视较多,而乡村的音乐活动较少,从而出现了城热乡冷的问题,一些大型音乐文化活动基本都集中在城市中,而且组织性较强,县城以及乡镇所组织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较为松散,而且多为自发性的相关活动,缺乏组织性以及系统性,除了在春节前后,农村地区一般会组织文化活动之外,平时乡镇生活中很少开展音乐文化系列活动,甚至在一些乡镇中都没有统一的群众性音乐文化组织。而且农村地区组织的音乐活动相对单一,一些落后的糟粕文化在农村仍然大有市场,更具现代性的群众音乐活动仍然没有进入到农村地区。

(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缺乏广度

城市所组织的群众性音乐活动一般开展在城市的广场中,比较普及的是广场音乐活动,参与者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以及普通劳动者较少,这也是由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较为单一,选择并不多。广场音乐活动是热闹,但实际上参与的都是固定的群体,仍然摆脱不了活动广度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的群众并没有参与其中。

除了参与受众广度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着相关社区人员为群众音乐活动推广不力的情况,相关社区对于群众文化的推广力度不足,这和群众音乐文化工作落实不力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不断加强对群众音乐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够解决问题,帮助人民群众更好的发展业余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了解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需求,缺乏针对性更强的活动,从而造成群众在音乐活动只围绕有限的群体,更广泛的年龄层以及阶层群众没有真正接触到音乐活动,造成群众业余活动的空白。

(三)群众音乐活动引导不足

从调查结果上看,很多地区的群众音乐文化生活缺少对高雅音乐艺术的涉足,多为基础性的音乐活动,在一些城市中,有组织的高雅音乐活动仍然是空白,并没有深入群众中。例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中,有组织的高雅音乐会全年只有两三场,蕴含着丰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古琴音乐在很多中小城市中几年都没有举办过一场,这种情况会造成音乐文化艺术传承断层的问题出现。

(四)缺乏整体统筹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主要指的是一些热爱音乐的人民群众想要进一步学习音乐时,往往没有正规、合适的线下学习途径,尤其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只能依托于网络进行简单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效率较低,而且往往针对性不强。而且民间音乐团体众多,但是这些团队往往水平上参差不齐,想要更好的发展民族音乐团体的整体素养是需要专业化指导的,仅凭爱好很难获得有效提升,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相关部门的文化组织,并没有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提供专业性的扶持。尤其缺乏管理的能力,使得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较为松散。也仅仅流于表面,并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所以群众选择自发组织音乐活动造成相关组织部门管理资源的闲置,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群众音乐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

(一)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多元的社会文化得以不断完善以及优化,群众文化作为人民群众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完善,随之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娱乐性的相关活动。从发展民族文化素质的角度上看,文化活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促进文化与群众群体的深入融合,这也是群众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的群众文化特征[2]。群众音乐活动是基层接触最为广泛的一种民众文化活动形式,加强音乐活动的相关宣传和教育,可以有力构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

群众的文化活动不限制年龄和职业,只要愿意参与其中,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加入,学生和老年人都可以在闲暇时间参加音乐文化活动,放松心情,展示才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媒介舞台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媒体根据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开设的相关节目也层出不穷,例如中央电视台就有多档和普通老百姓选秀相关的音乐比赛类节目,这些节目的出现既反映了音乐文化活动的火爆程度,也为普通人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群众可以登上这些舞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抒发情感,将对祖国的热爱以音符的形式传递出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一些音乐爱好者也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总而言之,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可以在推进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素质的提升。

(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质量

虽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娱乐活动的形式越发多元,但是这也造成了人们吸收信息的扁平化,只围绕着手机进行娱乐过于呆板,然而打牌或者闲聊等形式又是毫无营养,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尤其不利于文化素质的提升[3]。在丰富业余生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需要一种简单可行、互动性更强的娱乐方式,所以近几年人们的娱乐活动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延伸着娱乐的空间,原本较为单一的休闲娱乐空间,例如公园广场等,也在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元朝向功能多样化方向改善,整体利用率得到提升。群众可以在广场或者公园中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通过参加此类音乐文化活动,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强邻里关系、舒缓紧张情绪,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文化素养,构建了更为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达到两全其美的影响作用。

(三)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提高了人们的团结意识

音乐和其他娱乐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音乐更依赖于团队的合作才能够完成,尤其是在表现群体性音乐作品时,只有集体参加共同伴奏演唱,才能够演绎出精彩的作品,所以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可以增强人们之间团队合作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在集体中找到接纳感和成就感,继而塑造出统一完美的作品,增强与周围他人的互动。

想要完成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表演者平时多加练习,并与他人进行磨合,在形成情感层面一致的认同感和共鸣之后,所诞生的作品才是动人美丽的,而在完成整个作品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审美层面的陶冶,更来自于内心情感的享受。例如,在进行合唱表演时,每一个参与者都要保持一致的节奏气息,并通过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形成高度契合,将作品的动人内核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合唱并不是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团队的展示,在表演时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但也要照顾到周围人的感受,这种文化活动形式可以让参与者得到团队意识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塑造社会型人格。

从和谐社会的角度上看,群众音乐活动的这种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以及疏离感,以整体为单位齐心协力进行美的演绎。

(四)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到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教育的影响,个体所秉持的音乐审美也是不同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参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个体的审美也会有所提升。

审美能力的训练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所以需要长期的音乐熏陶和积累才能够在音乐领域中有所收获。人民群众在参加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能够积累一定的音乐认识和见解,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在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碰撞的过程中对音乐审美有进一步的认知[4]。根据音乐文化活动类型的不同,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音乐文化类型,例如音乐会、广场舞、乐理知识讲座、乐器学习等方面,这些不同领域的音乐文化活动都打开了个体对音乐学习的刻板认知,可以学到知识“干货”,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形式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可以将音乐审美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音乐知识素养,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时间管理方式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四、通过群众音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相关方法

(一)加大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推广力度,打造品牌效应

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加强对音乐文化活动的重视,在日常宣传教育中不断加强力度,做好活动的推广,发挥出文化活动传播性强的特征,只有让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走到更多人的面前,才能够扩大音乐文化活动的受众,让更多人参与其中[5]。

推广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结合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通过鲜明的文化标签以及特色,让参与者都能够感同身受。例如,在音乐文化作品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更有利于激发情感共鸣的作品,塑造人们的兴趣,加强参与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让文化提升计划落到实处。

(二)合理利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设施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音乐文化活动需要在公共设施的支持下才能更好推进,对此文化组织者可以对当地的群众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可以开展免费的音乐辅导活动或者组织音乐课程,让人民群众在接触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更加专业系统的训练[6]。文化组织者也可以号召相关文艺工作人员参与到群众文化教育的行列中,贡献自己的价值,通过提供义务音乐教学,扩大音乐活动的受众。对此所在地区的文化馆要发挥出教育的优势,提供场地和专业服务,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感受音乐的快乐,并在与他人沟通互动,提高审美素养。

(三)针对特长群众重点培养,树立标杆

人民群众中对于音乐有基础特长的个体,文化组织者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在专业知识层面给予更多的帮助,也可以让这些有特长的群众帮助其他群众完成知识普及,尽量减少知识的断层,让其成为音乐文化生活中的代表[7]。这种树立榜样标杆的形式也可以吸引更多具有较高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才,发挥出鼓励教育和感染作用,让音乐文化活动由个体变为整体,实现共同提高和进步。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群众音乐文化生活来说,不断丰富音乐文化生活的维度和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也可以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审美素质的提升,强化团队意识,这些都是提高文化素质的积极方面。相关文化组织者要能够立足于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做好音乐文化活动的推广,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音乐文化和本地人文精神实现紧密结合,加强文化传播的力度。总而言之,文化素质的提升,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立足于文化的本土性实践,进一步渗透以及融合,从而真正实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

注释:

[1]陈 博.民族音乐在群众文艺活动中的应用[J].年轻人,2019(15):193—194.

[2]楚小利.当下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音乐创作,2014(12):156—157.

[3]王泽亮.对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审美问题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0(02):113—114.

[4]单增巴珠.论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对文化事业的影响——群众文化活动时代价值[J].财富时代,2019(09):200.

[5]芶添鑫.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分析[J].南国博览,2019(02):300.

[6]李春芳.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J].戏剧之家,2020(10):232.

[7]严怀淑.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广场文化对群众素质提高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10):278.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群众音乐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音乐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