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声乐教学初探

2022-12-29曹招阳

轻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变声期声乐中学生

曹招阳

中学阶段的声乐教育是为未来从事专业声乐工作培养和输送声乐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它是引导学生们择业和从事专业声乐学习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不了解,使得很多学生走了不少弯路,有甚者从此与声乐学习失之交臂。因此,对中学生思想和方法上进行科学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也可以让他们的声乐学习之路更加顺畅。本文分别从变声阶段声乐的学习、声乐兴趣的培养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协调等方面,根据这几年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谈这几个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变声动态与声乐学习

声音艺术是一种感性而又抽象的艺术,我们不仅需要用耳朵聆听,更需要用心去感悟。而我们的声音从儿童、青少年、成年到老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然而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变化是最大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声期”。如果变声期训练得当,可以为以后的声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保护不当就可能造成声音嘶哑成为一辈子的遗憾。在教学中如何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声音上的变化,更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辨别变声期特征

随着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的变化,不仅身体机能上发生着成熟成长的变化,而且声音也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声音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突然感到声音沙哑,声带闭合不严甚至充血水肿,声音变粗、低沉、发闷,有时也会出现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声音,高音唱不上去,只能发些低音。声音易疲劳,出现破音、不稳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男孩的变化要比女孩明显一些。女孩子的声音有的是会短暂性的沙哑,音不稳定,而有些女孩子可能根本没有感觉。变声之后的男孩子大约下降2—8度,女孩子大约会下降2—3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练声曲和演唱作品时,要尽量先使用小音程进行过渡。以开口音为主,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二)有效度过变声期

健康有效的度过变声期在中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变声期是中学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审美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要根据中学生变声期特点,采取恰当的训练方法有效的保护好“稚嫩”的声带。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们要及时给予关心爱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保健知识教育,进而正确处理这一时期面临的相关问题。

而对于声乐训练来说,正因为变声期声带的不稳定变化,才更应该针对不同时期进行声乐的训练,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十足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变声期。[1]变声期大致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1.变声前期:主要表现在声带“不受控制”,发出异样的声音。前期唱歌的声音还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说话声音会出现发闷、破音等问题。在这个时期一定要遵从学生自然嗓音状态,不能急功近利,追求大音量,唱大歌。应该从3—5度的发声练习开始,在自然音区上多下功夫,打好发声状态的基础,多训练学生的呼吸咬字,为接下来系统科学发声奠定一定的基础。

2.变声中期:这一阶段声音变化特征是最为明显的,无论从说话还是歌唱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音色暗淡甚至沙哑,声音粗犷易疲劳。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上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音乐修养上的提高,注重视唱练耳和节奏感、乐感上的培养,让学生多听少唱,建立正确的听觉审美,为之后的发展提供审美保障。

3.变声后期:这一时期的声音就接近于成人的音色但是还不够稳定。声音变得浑厚,虽然接近于成人但是声音发虚,口腔肌肉、横膈膜等肌肉群体现出无力感。音域相对来说比较窄,演唱歌曲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不足。这一阶段大概会有2—3年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真假声的边界感很强,大致在c2左右。所以这个时期应该在自然音区的基础上进行气息的训练,打开喉咙做叹气练习,放松下巴、打开整个呼吸通道。同时拥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在作品选择上可以从民间小调,短小精炼的作品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整个演唱状态和气质。而教师更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注意运用“半声”避免用嗓过度。要明白唱小远比唱大要更费力气,所以要保持状态尽量用自然音量小声去唱。

二、声乐兴趣培养与声乐志向

变声期需不需要进行声乐的训练一直是声乐学习界常常争论的话题,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时期适当进行科学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声音过分使用会造成机体的病变,然而不用嗓子同样会“生锈”。这一时期的嗓音训练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2]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度过变声期,进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坚定声乐学习之路提供基础保障。

(一)教学内容创新编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要紧抓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目前“05后”的学生而言,他们大胆、热情,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喜欢追逐当代潮流。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声乐学习的曲目,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声乐素材,进行延伸。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现在很多流行作品中出现的约德尔唱法,它来自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是一种非常新奇的唱法。但是周杰伦一首《魔术先生》又让这个唱法在中国“火”了起来。开头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能将这种唱法很好的运用到声乐课堂上,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声乐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当听到音乐响起相信每位学生都会被吸引到。而约德尔唱法这种大音阶的转化、真假声的转换,又是一个不容易被模仿的唱法,就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就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进行声音的训练。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势必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阻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丰富教学方法的渗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作品风格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同时结合发声练习进行风格上的把握。相信这样“新鲜知识”的渗透,一定会让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让声乐学习更加有“味道”。

(二)教学形式勇于尝试

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教师能够准确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性的指导,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枯燥性。短时间内学生参与感十足,但是长时间下去兴趣也就慢慢消磨殆尽。因此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当今社会现代科技手段发达,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声乐,听到自己的声音。比如运用手机录制功能将学生的声音录下来,训练学生耳朵进行反复的辨别对错,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相信大家都明白,自己内耳和外耳听到的声音是有区别的,而往往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唱的声音没有办法准确的分辩,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还有很多同学在唱歌时不自觉就会挤眉弄眼,小动作特别多,这就要求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台风,发现存在的问题,主动规避调整。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app进行合伴奏、音准打分等都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调整。这样的打分制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而努力的练习。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用目前比较时兴的聊天软件,比如微信、叮叮课堂等,进行及时的反馈,寻求教师的帮助。课上课下相结合,相信一定事半功倍。还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些声乐学习公众号,上面也有很多音乐家的大师课,多去聆听思考。或许不经意的某一句话,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

(三)教学过程平等友爱

人们都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魅力很多时候在于能和学生们平等交流,中学生都已经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教师一味保持着“严谨古板,不近人情”的形象,与学生们相距甚远,不利于学生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反馈表达自己的疑惑。声乐教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站在引导和帮助的角度进行教学,避免以命令和斥责的口吻去表达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中,提到打开喉咙时,如果教师一味讲授肌肉的原理,肌肉应该怎么怎么样,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但是当教师用“狗的呼吸”“闻花的状态”再配合着相应的动作。相信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肌肉也能够放松自然的去配合。当感受声音位置的时候,可以模仿身处大山喊话的感觉。教师可以设计场景,用教室中的窗帘作为大山藏在里面,让学生喊自己。这样的教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会非常喜欢每节课这样平等有趣的交流,期待下节课更加有趣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

三、声乐学习与文化学习

随着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现在的中学声乐教学更加注重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中学生文化修养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却忽视了“情感表达”。中学声乐教学是为学生们未来从事专业声乐工作做铺垫,只有将演唱技巧与文化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3]由此可见文化学习在中学声乐教学中的突出地位。

(一)作品学习应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中学生在学习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曲目不仅需要丰富多样而且需要具有代表性。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作品创作背景、历史时期等相关内容进行查阅。以便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作品的情感,拿捏作品的演唱风格,实现教学本首作品的目的。这样不仅是简单学习了一首作品,而是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进而通过演唱技巧的运用更好的服务于作品情感的抒发。

当学生演唱一个作品,例如《长城谣》首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不仅需要将谱面上的节奏、音准、咬字练清楚,还需要将长城谣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时间等进行把握。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利于感情的表达。虽然曲目并不长,但是背后的历史背景却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感受国家从危难中走来的来之不易。切实感受到歌词中“苦难当”和“骨肉离散的心酸”。不仅如此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手段进行查阅,视频资料更是记录了这些经典的瞬间,让学生身临其境。相信这样之后,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就有了一定自己的了解,唱出来的作品也就更能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二)学习方法要相互借鉴互相提高

对于中学生学习而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要以点带面,逐个进行击破。作为学生的声乐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当教师长时间与学生进行授课,其中与学生的沟通,往往要超过一般普通老师甚至是家长。而教师的一句好话往往可能比父母的一段话更有用。所以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学的结果也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任何学习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声乐学习中我们要把声乐学习所习得的很多优秀品质,运用到文化的学习上。比如反复训练、多听多想和全面把握等。都可以运用到文化学习上,相信两者互相补充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相信学生们在初学阶段,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喉咙不知道怎么打开?或者打开之后保持不住,声音通道不够通畅等。而笔者认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动脑想清楚、练出来的肌肉记忆。培养学生勤动脑,踏实好学的习惯去运用到学习上。只有举一反三,将好习惯运用到各个方面,才能够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既有技术,又有修养的艺术人才”。为了下一步学生的艺术之路走得更长远做好坚实的准备。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学声乐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也不断进入中学进行任教。然而教师们虽然拥有了演唱技术,但是对于中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也还有一定的短板。因此,想要更好的服务于中学声乐教学,应该切身的了解中学阶段变声期学生的成长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做好铺垫。

注释:

[1]林 嵌.浅谈中学生变声期的声乐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7(06):141.

[2]马振磊.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究[J].高等教育,2018(03):172.

[3]潘 艳.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作品选择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35.

猜你喜欢

变声期声乐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