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下高校音乐美育的路径探析

2022-12-29马梦鹤

轻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视域课程体系理念

马梦鹤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全世界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并带领了文化向多元性发展。当前,多元化理念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渗透。音乐作为特殊艺术形式,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对基本乐理知识还有音乐欣赏的教学,而更偏向于音乐素养及音乐文化传承的培养,偏向于在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性培养。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概述及发展意义

文化产生受国家经济及政治影响较大,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各个国家间因密切往来所形成的。倡导民族平等、承认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多元文化论核心思想。多元文化视域之下,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彼此交织,无固定教育观念,无固定知识理念,而是以各个民族的多种文化形态作基础。

提到多元音乐文化,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一理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一个形象比喻[1]。音乐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文化是世界和平的使者,是全世界人民沟通的一个良好桥梁。大学音乐教育是一门通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影响学生价值观的专业教育。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让学生享受多元音乐文化熏陶,对世界音乐文化间差异进行正确认识,使学生具备对世界各国文化欣赏的音乐素质,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更为开阔,音乐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利于高等院校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全球发展趋势下,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鼓励学生对世界音乐进行学习,可促进他们了解多种文化,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丰富性及广阔性,加深音乐体验。音乐的博大精深能让人胸襟更广阔,从而培养学生大方开朗自信的性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下学生视野会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宽广,思维更加丰富,与人相处更为理解宽容,利于世界上各个民族间的和谐发展。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等音乐美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多元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而大学教育与国家日后发展方向是直接相关的。经济全球化下世界文化形态不断变化,高等音乐教育也应更新音乐理念,让大学音乐教学不再受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制约,由单一文化体系向多元化的文化发展[2]。但当下大学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学生音乐素养水平不一

从生源来说,不同生源学生音乐基础差别较大。城市学生音乐基础好,对中西方音乐家、世界名曲都有一定了解,有简单乐理知识,只是对音乐多元性认识不足。而偏远地区学生,因教育条件落后,他们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只会学唱些简单歌曲,多数学生对音乐家及世界名曲都只是知晓名字,鲜有机会学唱,乐理知识更是十分陌生,更别说音乐多元性了。学生音乐素养水平不一,上课状态也不一样,有音乐学习经历的学生,当音乐课为学习累之后的放松,是一种享受;而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面对一些深层次音乐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学生们都将音乐选修课当成了得到学分的途径,对音乐课都有所轻视。还有些学生对音乐很喜爱,但是却对自己无自信,最终对音乐也是望而生畏。学生音乐素养水平不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缺少良好的生长土壤,最终难以有效实施。

(二)多元化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体系是学校基于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及方案,是教师及学生联系的纽带。我校当前在音乐课程安排上主要涉及基本乐理知识、合唱、歌曲欣赏、交响乐欣赏、中外音乐欣赏等,授课内容主要是音乐鉴赏课,是在讲述基本乐理知识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欣赏,所鉴赏的音乐多为欧洲音乐,民族音乐课程少,音乐多元性未得到具体体现。且音乐课程内容多是教师自行选定,无教学大纲,无科学配套教材,课程间逻辑关联性差[3]。多数教师在课程安排上都是依照自身专长选择授课内容。大学音乐课程目标为通过课程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借此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最终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但学校当前音乐课程体系多元性不足,课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同音乐课程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三)教师多元教育理念薄弱

大学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音乐知识掌握多少,对学生音乐感受及理解也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及专业素养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多元文化视域下更是如此。但当前多数大学音乐教师是以自身擅长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是单一性的西方或者东方音乐,鲜有多种不同音乐文化。如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多围绕民族音乐展开,西方的古典音乐基本不涉及。教师多元教育理念薄弱不利于大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展。

(四)艺术活动普及率不高

校园艺术活动是高校一项重要实践内容,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及全面素质。我校尽管所组织的艺术活动比较丰富,但普及率还不够理想。学校艺术团成员占比少,这些人员在各种艺术活动比较活跃,但多数学生却鲜有机会参与,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因为安全因素而减少了很多校园艺术活动,青年学生对艺术活动的渴望和积极性也不免会受到打击。怎样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校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对艺术活动正确欣赏看待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高等音乐美育教育的革新路径

普通高校在音乐教育上要获得长足发展需对多元文化视域足够正视,厘清当下教育同多元文化理念的相悖问题,基于大学音乐教学实际制定发展目标,从教学理念、硬件设备、教学体系、教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改进,确保教学各方面符合多元音乐文化发展。具体应做到:

(一)革新教育观念

1.树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

大学音乐教学中应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需以全球性视角当作音乐教育出发点,这样才能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糟粕,突破束缚,树立新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多了解世界文化,对各国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使音乐教育面向全中国及全世界发展。但在革新教育观念时也不能随意为之,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充分认识世界音乐文化融合的趋势下,以我国音乐文化作为基础,对世界各国音乐精华大方接受吸收,以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4]。同时还需树立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理念,以我国的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将民族音乐元素纳入到大学音乐教育中,以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多种类型的多元化音乐进行多接触,不论是古典乐还是雷鬼、嘻哈、爵士、摇滚都可以听,都可以接触学习。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育中教师需以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作为授课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讲述世界各地多元音乐文化。如可让学生先欣赏《生命之杯》这一世界杯主题曲,通过动感十足的歌曲先感染学生,随后用提问的方式讲述拉美音乐节奏特点,并对拉美地区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及文化进行介绍,将音乐理论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其次,提高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将不同地区音乐文化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视角,多元文化培养下学生性格会更加积极乐观,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及发展。

(二)改善硬件设备

1.改进教材内容

教育教学不能脱离教材知识及教学大纲,而以往音乐教材是基于传统音乐理念而编写的。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音乐教材也应随之改变,应基于多元文化在传统音乐知识基础上多添加一些我国本土民族音乐之外的其他地区及其他国家的音乐,以对音乐教材进行丰富。如可添加北爱尔兰民歌等。教材内容多元化改编后学生有更多机会对其他国家音乐知识进行了解,能对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拓展。

2.完善硬件设施

当下多数大学高校学生都能走在时代前沿,有学习多元音乐的兴趣,但很多高校音乐教学设备陈旧,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重视教学硬件设备的完善,应建立不同类型乐器教室,增设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多媒体下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乐器、乐曲进行自学,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侧面促进多元音乐发展。

(三)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1.以学生来源地本土文化为根本,构建多元化音乐课程体系

大学中学生地域来源广泛,要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学生来源地本土文化为根本,构建多元音乐课程体系。我国拥有56个民族,民族音乐丰富,而民歌为民族音乐中最易流传、也是最丰富的音乐形式。教学中教师可在对学生来源地进行分析基础上,将民歌引入到音乐教学中,丰富音乐课程资源[5]。我国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音乐特色,如甘肃的花儿、福建的南音、蒙古族的呼麦及长调民歌、贵州侗族的大歌等民间表演艺术已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当地学生,让学生对这些民族表演艺术进行展示及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音乐文化,关注少数民族音乐,在陶冶学生情操基础上,激发灵感,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高雅爱好,让他们体味到民族的即世界的,以民族本土音乐为主体构建多元音乐课程体系。

2.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教学中还需按学生音乐素养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单一式的“讲授法”,多应用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文化同建筑、文学、宗教、历史、民俗等知识内容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需将音乐文化传播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用开放性的思想对音乐文化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音乐的狭隘性理解[6]。如教师可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进行讲述。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应音乐资料积极搜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了解不同地区及民族的民风民俗,在音乐知识学习外,也能积累很多多元文化知识。且学生讲述中不仅对学习感受进行了分享,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利于学生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利于丰富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拓宽音乐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应对音乐教学资源不断拓宽,多应用图片、影音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世界各族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文化,让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有最直观了解。以本校为例,因为学生专业多为信息网络或者计算机等专业,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能为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提供技术性保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艺术类课程与技术越走越近,以理工科学生的需求出发,用他们更能理解的语言和学习方法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的讲解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求知欲。

(四)加强师资建设

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下,世界各国音乐文化间相互交流碰撞,碰撞中彼此融合,音乐文化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多元音乐文化下,教师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勇于担负重任,不断提升自己的多元文化音乐素养,教师综合音乐素养是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关键,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及音乐教学能力才能在多元文化视域下让大学音乐教学高效开展,完成培养学生多元文化音乐素养的教育使命,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不断强化多元文化能力。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接受先进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多元文化能力。2.提高教师音乐素养。学校应做好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进修提升自身素质,还可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或专业讲座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教师自己也应多利用网络对音乐文化信息进行收集,多充实自身多元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五)做好校园音乐文化交流

丰富校园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增进学生友好交流的一个有效途径。普通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需注重校园音乐文化交流,注重在活动中渗透多元理念,注重活动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渲染下对多元音乐文化有更深认识。让学生通过活动懂得诚信,懂得感恩;还要将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建国、建党纪念日为契机,举办相应的音乐美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音乐文化交流中学校还需注重宣传力度,加强与社会媒体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度,从而增强学生自豪感和参与感。

结 语

普通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音乐美育教育应革新教育观念、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让大学音乐美育教育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注释:

[1]朱 虹.多元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45.

[2]王 婷.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当代音乐,2020(04):12—14.

[3]于晓晶.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评《音乐教育概论》[J].高教探索,2019(03):138.

[4]高建虹.基于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学音乐教育的革新路径探讨[J].黄河之声,2019(16):114—115.

[5]袁金凤.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念的思考[J].信息周刊,2019(33):1.

[6]刘 筱.多元文化视域下音乐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21(12):168.

猜你喜欢

视域课程体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